趙雅麗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走進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以下簡稱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各具特色的樓宇坐落其中,各大項目正在馬不停蹄地建設著,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而距離欽州港1200多海里的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區(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也在奮力追趕著。
10年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兩國雙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里,創業者實現了夢想,打工者找到了機會……“兩國雙園”的發展得到了每個入駐企業的稱贊。
從無到有,“兩國雙園”產業喜訊頻出
產業是拉動經濟增產的“火車頭”,是園區發展的“發動機”。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與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作為“姊妹園”,依托兩國自然稟賦、產業優勢和市場資源,建立了“兩國雙園”聯合招商機制,兩個園區在招商引資和產業投資方面捷報頻傳。
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緊盯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以及燕窩、榴蓮、棕櫚油等特色產品落戶園區。加強與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等聯絡溝通和交流合作,成功舉辦了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暨中馬“兩國雙園”合作升級推介會、馬來西亞企業懇談會等系列活動。據統計,自園區設立以來,累計注冊企業超15000家,簽約落戶項目超200個,協議總投資超1900億元。
此外,園區內的產業規模也日益壯大。園區已建成投產鑫德利光電、慧寶源醫藥、天源電池級氫氧化鋰一期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港創智睿智能終端產業園、見炬熱管理新材料及集成電路精準溫控等項目實現當年引進、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目標;總投資120億元、年產值超100億元的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即將建成投產。廣西自貿試驗區首家創新業態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廣西信昱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運營,累計引進新業態平臺企業超70家,實現產值超20億元、稅收超1億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燕窩加工貿易基地已入駐燕窩生產加工企業15家,其中11家已獲海關總署批準毛燕加工資質,占中國總數(16家)的68.8%。中國首條集毛燕進口、檢測、標準化加工、供應鏈金融服務、文化研究、展示展銷、特色旅游與燕窩交易于一體的中國—東盟燕窩跨境產業鏈已經形成。
同樣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也不甘落后。“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示范性項目、總投資約14億美元的聯合鋼鐵廠項目累計總產值超50億美元,實現了單月鋼產銷量超過30萬噸;2021年11月11日新獲中企175億元人民幣“焦電鋁—錳”循環經濟項目投資,是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內最大投資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帶來每年超過350億元銷售收入。截至目前,馬中關丹產業園區累計簽約項目12個,協議投資超40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120億元,帶動關丹港新增吞吐量1000萬噸。
“拎包入駐”,企業紛紛稱贊
一座城市,只有對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才能打造出高質量的強引擎。10年的摸爬滾打,“兩國雙園”引來了一大批企業安營扎寨,那么他們為何會選擇落戶,園區為企業帶來了哪些紅利呢?
為企業打造便利配套設施。經過10年的開發建設,目前園區一期15平方公里“七通一平一綠”等基礎設施全面建成,已經具備成片開發和產業項目“即到即入園”的便利條件。此外,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的產業、生活配套體系基本形成,電子信息產業園、燕窩加工貿易基地、中馬免稅商城、孔雀灣公園、紅樹林安置小區、“四個一”城市綜合體、中小學校、互聯網創教空間等項目投入使用,形成了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
馬中關丹產業園區的基礎工程也在有章有法、有力有序地建設著,產業園區配套道路、污水處理站建設已完成總進度的76%,配套變電站已完成總進度的70%。“經過10年的厚積薄發,‘兩國雙園’加快發展的基礎更實,發展條件更好,潛力更大。”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莫福文說。
為企業提高辦事效率。中馬欽州產業園區依托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率先在全區上線智能審批系統、平臺經濟個體工商戶集群登記系統,實現企業開辦“秒批”;深入推進工程報建“極簡審批”和“證照分離”全覆蓋改革,創新實施“量需審批”模式,優化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探索跨轄區“一照多址”改革試點。
“我們在中馬欽州產業園開辦企業非常高效,1天內就能辦好相關手續,管委會的工作效率很高,這個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深有體會。”廣西自貿區沙巴燕窩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育華是最早到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投資燕窩工廠的馬亞西亞企業家,“隨著政策的疊加,將會促進燕窩市場擴大,園區有堅實的現在,肯定有美好的未來。”他說。
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選擇中馬欽州產業園區,一是因為欽州市的活力及良好的營商環境,二是園區的政策吸引,三是園區管委會對入駐企業的高度重視。”廣西自貿區見炬科技公司作為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高精尖企業的代表,該公司執行副總裁雷瓊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談道,“園區管委會對企業的服務大到廠區建設,小到生活需求,可以說無微不至,他們把我們當作自家人,把企業的事當作自己的事,非常盡職盡責,這讓我覺得在園區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樣方便自在。”
助力升級,吸引更多“金鳳凰”
10年春秋砥礪前行,回顧過往,是為了走得更遠。進入新時代,中馬“兩國雙園”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下一步,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又將在哪些方面加以改進以吸引更多“金鳳凰”呢?
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園區。對標“雙碳”目標,強化“生態+”理念,協同“兩園”推進金融服務、智慧城市、體育健身、生態休閑等綠色產業合作。推進重點行業領域綠色化改造,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培育發展綠色消費,提高綠色產品供給水平。發展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創建便民低碳出行空間,構建“兩國雙園”綠色生態圈。
構建新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構建“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欽州園—東盟(關丹園)”電子信息產業鏈,培育發展新型高端電子信息行業。依托園區電子信息龍頭企業整合上下游產業鏈。
深化跨區域產業轉移合作。發揮“兩園”深耕中馬、輻射東盟的高水平開放門戶優勢,探索建立以銜接東盟市場和國內大灣區、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市場為特色、承接雙向產業轉移合作的區域投資聯動新機制,推動跨境產業鏈合作,打造面向東盟的雙向投資樞紐。
馬來西亞外交部長對東亞特別顧問拿督葉運興說:“一手聚焦園區高質量發展,一手聚焦園區建設者高品質生活,‘兩國雙園’不斷提升著兩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隨著‘兩國雙園’升級版的加快建設,‘兩國雙園’必將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的利好。”
“兩國雙園”承載著企業的發展,相信未來,迎著前方的奮進之路,必將掀開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