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運輸問題值得深度思考
202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簡稱最高檢)針對當前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向應急管理部制發安全生產溯源治理方面的檢察建議,這是最高檢發出的第八號檢察建議。其中,如何消除交通運輸安全隱患及加大交通運輸監管力度值得深度思考。
2019年,由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簡稱閔行區院)審查起訴的唐某某非法運輸危險物質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閔行區院辦理中發現此案證據不完善,導致案件定性存在爭議。對此,閔行區院加強引導偵查取證,進一步完善證據鏈,并結合案件辦理積極開展社會綜合治理工作,為案件準確定性,為“安全運輸”保駕護航。
2019年10月底,經被告單位上海H公司股東合意,指派H公司股東,被告人唐某某至合作方浙江省嘉善Y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Y公司)挑選化學原料并運回上海。2019年11月1日,被告人唐某某至Y公司選材、打包包括硫酸二甲酯、對溴苯酚、對氨基苯磺酸等危險化學品在內的9種化學原料10桶共計224千克,通過嘉善縣S物流公司員工張某某,以寄送普通快遞的方式運往上海市。其間,被告人唐某某未如實告知托運物品系危險化學品及相關注意事項。后因正值2019年上海進口博覽會期間,無法托運大件物品而拖延。2019年11月12日,張某某根據被告人唐某某的委托上門收取上述物品,后經多次中轉,2019年11月13日16時許,上述物品從浙江省嘉善縣跨省運輸至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三魯公路S公司浦江鎮中轉場,S公司外包員工,被害人李某某、馬某某進入集裝箱內分揀快遞物品時,發現上述物品部分包裝桶的底部有液體泄漏,車廂內有液體流出,并伴有刺激性氣味。經S公司對破損包裝桶重新包裝后繼續托運,涉案物品又經多次中轉運送至閔行區都莊路H公司。至21時、23時許,被害人李某某、馬某某先后產生身體不適癥狀并被緊急送醫、搶救。
經鑒定,被害人李某某吸入有毒氣體致呼吸功能障礙,構成輕微傷;被害人馬某某吸入有毒氣體致呼吸道灼傷,構成重傷二級。經認定,硫酸二甲酯具有較高的急性毒性,造成現場作業人員傷害的危險化學品為硫酸二甲酯。
2019年11月14日13時許,被告人唐某某在H公司內被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傳喚,到案后對上述事實供認不諱;事發后,S公司和被告人唐某某已分別賠償兩被害人損失,兩被害人對被告人唐某某表示諒解。
2020年5月7日,閔行公安分局以唐某某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移送閔行區院審查起訴。
閔行區院經審查,發現本案證據尚不完善,運輸物品中的具體泄漏物不明,被告人唐某某辯稱泄漏物系低濃度雙氧水,但根據雙氧水的特性,低濃度雙氧水沒有明顯的毒害性,且鑒定意見書未查明致兩被害人受傷的具體物質和原因。對案件的法律定性存在一定爭議。對此,閔行區院加強引導偵查取證,進一步完善證據鏈,并結合案件辦理積極開展社會綜合治理工作。
首先,閔行區院引導完善取證思路。檢察官聽取了偵查人員的案情介紹及案件辦理情況,認真研究了涉案危化品的化學特性并聽取了相關專家的意見,系統分析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現場勘查筆錄等證據,在證據收集、固定、補強等方面向偵查人員提出了具體建議:一是對案發現場及車輛進行補充勘查,查證現場環境及人員情況;二是進一步訊問犯罪嫌疑人唐某某、詢問證人孫某某,并調取托運單、收貨單,查證唐某某托運的物品種類、重量以及最終收到的物品種類、重量,以確定實際泄漏物的種類和泄漏數量;三是對兩名被害人的致傷原因進行鑒定,以確定泄漏物與致傷之間的因果關系;四是向相關部門調取涉案危險化學品的包裝和運輸規范。
其次,閔行區院引入專家資源,準確為案件定性。閔行區院邀請法學專家、化學專家召開案件研討會,剖析涉案危化品特性并結合法律及司法解釋,充分論證本案法律定性及適用問題,改變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性,最終以非法運輸危險物質罪向閔行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再次,閔行區院追訴單位犯罪,切實防錯防漏。通過認真細致地審查,查明相關事項是經單位股東合意并由單位指派,且系為單位利益而實施,而非唐某某自行決定,應當認定為單位犯罪,在公安機關移送唐某某涉嫌犯罪的基礎上追訴被告單位。
最后,閔行區院開展社會治理。一是實地走訪涉事企業。通過實地走訪浙江省嘉善縣、上海市閔行區S公司多個網點、中轉場,發現作為快遞行業知名企業的S公司在公司管理、工作流程規范、員工安全教育培訓等方面存在諸多違法違規問題。二是以檢察建議引領行業規范。針對走訪過程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和違法違規現象,閔行區院通過公開宣告方式分別向S公司及負有監管職責的單位送達了《檢察建議書》,就行業治理提供了具體建議。三是督促被建議單位切實整改。針對社會綜合治理初期,相關單位,尤其是行業監管部門表現出明顯的不理解、不配合的態度,檢察長、分管副檢察長、辦案檢察官先后多次與案發單位及監管部門進行溝通,釋法說理,消除被建議單位的顧慮,爭取理解和配合。最終,S公司消除了思想顧慮,表示全部接受檢察建議的內容,徹底進行整改并重新回函。
2020年7月31日,閔行區院以被告單位上海H公司、被告人唐某某涉嫌非法運輸危險物質罪向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簡稱閔行法院)提起公訴。2020年9月25日,閔行法院采納檢察機關全部指控意見,以非法運輸危險物質罪,判處被告單位上海H公司罰金30萬元人民幣;判處被告人唐某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
被告單位已依法繳納罰金,被告人唐某某當庭表示認罪認罰,服從法庭判決,該判決已生效。
第一,準確把握案件性質,精準適用刑法罪名。對于非法運輸危險物質罪中的“危險物質”,由于部分司法解釋采取了限縮解釋,涉案危險化學品是否屬于“危險物質”存在一定爭議。閔行區院充分研究論證非法運輸危險物質罪的立法本意及司法解釋的適用環境,認為該罪中的危險物質不應局限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列明的毒鼠強、氟乙酰胺、氟乙酸鈉、毒鼠硅、甘氟五種物質。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二條第(三)項,專門對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氟乙酰胺、氟乙酸鈉、毒鼠硅、甘氟構成本罪作了數量規定,那么與之并列的其他幾項就應當是對于其他“危險物質”定罪標準的規定。上述司法解釋是特定時期為了配合公安部、農業部專門打擊濫用毒鼠強等劇毒農藥而形成,不具有排他性,司法實踐中的判例已經不再將危險物質限定為該司法解釋列明的五種物質。因此,本案中的硫酸二甲酯等危險化學品屬于“危險物質”,應當以非法運輸危險物質罪定罪處罰,為類似案件的辦理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第二,針對問題開展治理,提升檢察建議剛性。閔行區院在辦案和實地走訪中發現,負責收派件的S公司收取郵寄物品未開箱驗視,負責運輸的物流公司未對運送物品進行過機安全檢查,是本案危險化學品能夠通過快遞運輸,并因泄漏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遂分別向S公司及負有監管職責的單位制發了檢察建議。針對被建議單位不理解、不配合,檢察建議難以落實的問題,在建議制發前,分管副檢察長主動上門溝通,檢察長出面約談被建議單位主要負責人,重申我國憲法對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機關的定位,講明檢察建議的目的和意義。在建議方式上,采取了公開宣告方式,并邀請部分人大代表和人民監督員參與宣告送達,進一步做強檢察建議的剛性。在整改落實環節,針對S公司初次回復未全部接受檢察建議內容,整改不到位的情況,閔行區院再一次主動聯系被建議單位,了解未徹底整改的原因和實際困難,重申檢察建議的意義和法律效力。在此基礎上,及時回訪被建議單位,確保檢察建議落到實處。
第三,延伸案件治理成效,實現三個效果統一。在案件審理階段,精心組織公開庭審,并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聽庭評議,同時加大法治宣傳力度,努力擴大辦案效果,提升全社會對危險化學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在案后治理環節,主動邀請區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以及十余家知名媒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案情,以公開宣告方式送達檢察建議,進一步擴大案件辦理和案后治理的社會影響力,努力實現辦案“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
(文中人名及公司名均為化名)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3757B235-4F36-429D-B320-B77E07B38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