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全球60%的經濟規模集中在入海口區域,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區域 (圖/網絡)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重大國家戰略進行推進,并明確提出要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目標。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囊括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9個城市的“粵港澳大灣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正在成為世界公認的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灣區。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一份報告稱,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有望在2022年達到14.76萬億元人民幣,超越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
能被稱為世界級灣區不僅僅是因為地理意義上的海洋區位特色,還要擁有世界一流的城市群、一個或多個全球性的城市,并且區位經濟在全球產業鏈條中占據重要地位。例如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等,莫不如此。
紐約灣區以金融業聞名,灣區內的華爾街號稱世界金融業的心臟。雖然紐約灣區總人口僅2370萬左右,比中國上海市的人口還少,但經濟總量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加起來還多。位于紐約的華爾街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和近3000家金融、證券、期貨及保險等金融機構;全美最大的500家公司,超過三分之一的總部設在紐約灣區;逾55家全球500強企業聚集在紐約灣區。
位于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灣區,以高科技產業聞名,位于灣區南面的硅谷產業園區幾乎成為高科技產業的代名詞。舊金山灣區主要城市有舊金山、奧克蘭、圣何塞、伯克利等,是谷歌、蘋果、英特爾、Facebook、特斯拉、英偉達等科技巨頭企業全球總部所在地。灣區內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34所公立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49所私立大學,是名副其實的科教創新重地。舊金山灣區的經濟總量相比較而言略低,但是由于總人口不到800萬,人均GDP超過10萬美元,在四大灣區中人均GDP最高。
由三浦半島和房總半島組成的東京灣區位于日本關東地區,以工業制造聞名,主要城市有東京、橫濱、千葉等,常住人口近4000萬。東京灣區匯集了日本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和四分之三的工業產值。鋼鐵、石化、現代物流、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等產業十分發達,全球著名的日產汽車、豐田汽車、新日本制鐵、索尼、佳能、日本電氣、軟銀、資生堂等跨國企業總部均坐落于此。灣區內有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等高水平大學,為東京灣區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從經濟總量來看,目前東京灣區是規模最大的灣區,該地區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韓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
世界幾大灣區的特色和成長路徑雖然各不相同,但是灣區興起的內在邏輯卻有共通點。基本都是因海洋貿易而起,因工業而興,因服務而強,因創新而盛。紐約灣區發展之初主要從事面粉、棉花、牲畜和牛皮等貿易。19世紀20年代紐約港最主要的工業雛形是面粉磨坊,主要將小麥磨成面粉運往歐洲,為歐洲人提供優質面包原材料。隨著工業革命發展,到19世紀末紐約逐步發展成以紡織業、服裝業、印刷業為主的制造業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紐約產業結構出現制造業萎縮和服務業崛起的雙重變化,到1990年紐約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56%,金融、保險等成為重要支撐產業。目前,紐約灣區已經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制定和掌握著世界金融體系的游戲規則。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規模排名世界前二。華爾街集聚了近3000家銀行、證券、期貨等金融機構。紐約灣區的強盛背后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和創新的驅動,位于灣區周邊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等培養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為紐約灣區的發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質人才。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的發展路徑類似,都是從貿易到工業,到服務,最后到創新引領。
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條件優越,世界級港口群、國際機場的規模與吞吐量均超過前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內擁有香港、廣州、深圳三個世界級一線城市,工業基礎雄厚,服務業發達,科技創新能力強。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一系列基礎設施建成后,粵港澳融合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加強融合也有利于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國際一線灣區。灣區內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也在為灣區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粵港澳大灣區從發展規劃來看,采取了多中心模式,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各自肩負著重要角色和使命。香港是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也是全球第二大國際航運中心,擁有全球最大的國際貨運機場,是中國內地聯通世界的重要橋頭堡。香港有發達的金融業、貿易業和高端服務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明顯。澳門雖然經濟總量相比較而言較小,但是在旅游業、博彩業、會展業等領域優勢凸出,與灣區內其他城市能夠形成互補和良性互動。澳門人均GDP很高,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達到8萬美元水平,位于全球前五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澳門在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方面擁有較大優勢。廣州是傳統的華南門戶城市,是華南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科教文化中心。廣州開埠時間早,發展歷史悠久,擁有國際商貿中心的超級定位,綜合實力強。深圳是中國的經濟特區,也是國家重點打造的創新型城市,擁有華為、騰訊、中興、比亞迪、大疆等眾多高新技術產業的龍頭公司。經濟增長速度快,創新動能強勁。港澳廣深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將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實現質的飛越。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其廣闊發展前景正吸引大量海內外優秀人才涌入。香港貿易發展局與匯豐銀行合作的《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初創生態》調研顯示,大灣區聚集了大量創投資金及海內外優秀科研人才,加上先進的科技基建及豐富的創業資源,初創企業迎來蓬勃發展。有81%受訪初創企業對大灣區的創業生態系統表示滿意,71%受訪者預計公司收入在未來3年增長達25%或以上。其中生物科技領域的預期增長速度最快,近三成生物科技領域的初創企業預計收入在未來3年增長達100%或以上。
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人民幣,有報告稱,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有望達到14.76萬億元人民幣,從而超越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
灣區經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規模集中在入海口區域,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區域。灣區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承載空間,是全球經濟要素資源集聚與高效流通的樞紐性區域。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的陸地面積之和僅占美國陸地面積的0.4%,但是GDP之和占美國GDP的15%,人均GDP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四至七成;東京灣區的陸地面積僅占日本陸地面積的3.6%,但是GDP占日本GDP的約三分之一,人均GDP水平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0%以上。灣區經濟具有明顯的人口、經濟聚集特征,呈現出發展優于全國、帶動全國的特征。
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作為世界級的經濟增長極,憑借優越的地理條件與經濟區位和深厚的發展積累和經濟活力,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文化等發展的標桿,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格局具有較大影響力。
粵港澳大灣區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GDP約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2%,是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也是中國實現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重要抓手。對外,近年中國生產成本增加,不少企業將生產線遷移或擴充至越南、孟加拉等新發展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對于推動“一帶一路”發展,逐步形成連接中國、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亞洲區域供應鏈融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內,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密集的地區,未來在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將在全國發揮引領和帶動的作用。此外,在“一國兩制三關稅區”的獨特格局下,粵港澳大灣區探索獨具中國特色的產業發展創新之路,對國家未來的改革和發展能夠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