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都面臨著“缺芯少屏”的尷尬處境,芯片生產長期被美國廠商所控制,液晶面板的生產長期被日本、韓國廠商所控制。近年來隨著大屏顯示技術的更新換代,尤其是Mini LED顯示技術在商業應用領域的異軍突起,讓中國面板產業迎來了難得的“超車”機會。Mini LED的強勢崛起對于中國廠商來說是件好事,因為京東方、TCL等面板廠商很早就開始布局Mini LED領域,在該領域已經擁有國際領先優勢。
2021年4月,在旗艦產品上一直選用OLED顯示屏的蘋果公司,在其新一代iPad Pro上采用了Mini LED顯示屏。更加鮮艷的畫質和更清晰的細節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后華為、三星、索尼等消費電子大廠紛紛跟進,在各自的大屏旗艦產品上使用了Mini LED屏。蘋果、華為、三星、索尼等大廠的示范效應使得搭載Mini LED顯示技術成為高端大屏消費電子產品的標配。隨著Mini LED顯示技術在高端大屏領域的大量商業化應用,2021年也被稱為Mini LED商業化應用元年。
Mini LED作為LCD技術的改良,此前并不被看好,更多的被認為是一種從LCD向OLED發展的過渡期產品。然而為何近年來Mini LED在商業化層面能夠獲得市場的認可,成為與OLED直接競爭的有力對手呢?
2020年二季度開始,LCD面板迎來史上最長一輪“漲價潮”。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外,2020年初開始韓國企業三星、LG等面板企業相繼縮減LCD產能是重要原因。
LCD產業自2019年開始進入一輪下行周期,這造成三星、LG等面板企業的LCD業務虧損。加上中國廠商在LCD高世代產線的不斷投入,造成韓企先發優勢不再明顯。于是三星、LG決定逐步縮減LCD產能,轉而將精力投入到被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主流的OLED等技術上。然而,2019年底暴發的新冠疫情很快結束了LCD的下行趨勢,使得全球范圍內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快速提升,由此對于液晶顯示面板的需求也相應提升。由于上一輪的下行周期導致不少廠商減少產能,于是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LCD面板迎來了史上最長的一輪“漲價潮”。
LCD面板價格的大幅上漲,也帶動了Mini LED等高端產品的需求增長,與價格大幅上漲的LCD面板相比較之下,此前夾在LCD和OLED中間,頗有“高不成低不就”之嫌的Mini LED,其性價比開始凸顯。
由于OLED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在大屏幕生產方面,良品率低,成本高。相比較而言,Mini LED擁有成熟的工藝和穩定的產能,與OLED相比,Mini LED背光顯示器具備15%的成本競爭優勢。相比于LCD技術,Mini LED畫質上也有了指數級的提升,因此成為不少消費電子廠商產品升級換代的首選。
據統計機構Trend Force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Mini LED電視整體出貨量達到了210萬臺,預計2022年這一數字將會翻倍,Mini LED電視整體出貨量會達到450萬臺,出貨量增長速度超過OLED電視。大屏電視使用Mini LED的趨勢已經很明顯。
顯示技術的每一次革新,既是消費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往往也是全球顯示技術產業格局的重新洗牌。對不同技術路線的選擇往往是一場豪賭,一旦行差踏錯,原本的領先優勢將瞬間消失。在第二代顯示技術發展初期,押注等離子顯示技術的松下等日本廠商,與押注LCD顯示技術的三星、LG等韓國廠商的不同命運就是最好例證。當市場最終選擇LCD作為新一代顯示技術的主流時,全球面板技術和生產的高地也隨之從日本轉移到了韓國。
如今顯示技術再一次走到了升級換代的十字路口,LCD時代的贏家——韓國面板廠商堅定站隊OLED技術,三星、LG等廠商甚至接連砍掉LCD產線,全力聚焦于OLED。
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近年來OLED在受眾群體龐大的智能手機領域幾乎全面替代了LCD,在高端大屏顯示市場中也搶走了部分LCD的市場。但是由于OLED技術廣受詬病的高成本和低壽命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導致它在大屏設備上的成本居高不下。也因此在與Mini? LED技術的競爭中逐漸處于下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電子大廠開始采用Mini LED技術作為大尺寸屏幕的優先選擇。這一結果也意味著站隊Mini LED技術的中國廠商,在新一代顯示技術上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LCD時代,顯示技術的技術標準和核心專利長期被韓國企業所掌控,包括被視為新一代顯示技術發展方向的OLED技術,基本上被三星、LG等韓國廠商所主導。研究機構預計中國在OLED技術和產能方面與韓國有3—5年的差距。
顯示技術如果順著三星、LG等韓國廠商主導的方向發展,中國則會繼續陷入由別人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局面。如果走Mini LED技術路線,中國廠商則有機會實現對韓國的超越。

大屏電視使用Mini LED的趨勢已經很明顯 (圖/網絡)
在LCD時代,中國廠商為了打破日韓企業在面板技術和產能上的壟斷,以TCL、京東方為代表,通過大量投入和不懈努力,在技術和產能上對日韓進行追趕,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LCD產能最大的國家,LCD的絕大部分產能都在中國。Mini LED技術作為LCD技術的延續和升級,如果能夠成為新一代顯示技術的主流,那么中國企業就更容易在已有的技術和產能基礎上實現顯示技術的升級換代,從而實現對日韓廠商的趕超。同時,這也將為中國企業布局OLED等新技術路線提供戰略空間。
目前,中國廠商在 Mini LED 領域有著不輸于韓系廠商的引領性地位,且成本優勢明顯。Mini LED當前的技術標準《Mini LED商用顯示屏通用技術規范》,是少數由中國面板行業頭部企業牽頭制定的通用標準。而且,中國企業TCL在Mini LED技術路線的研發上起步最早,實現Mini LED 電視機的量產也最早。2021年,TCL的Mini LED 電視機全球銷量占有率已超過九成,在Mini LED領域具有絕對優勢。
顯示器供應鏈咨詢公司(DSCC)的最新報告預測,在蘋果推動下,Mini LED技術面板出貨量預計在2026年會超過4000萬片。其中大部分的出貨預計會被用于筆記本電腦和電視終端的生產。在大屏領域,Mini LED技術成為主流將是大概率事件。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都面臨著“缺芯少屏”的尷尬處境。全球液晶面板的生產長期被日本、韓國廠商所控制。中國企業往往要高價購買上游關鍵元器件,這就導致產品成本偏高,尤其是大屏產品,如大屏電視機,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一臺100英寸的液晶電視,日韓廠商售價通常在十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普通消費者根本消費不起。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國家行動綱領,從國家層面推動中國制造業向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方向發展。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8月21日國務院專題講座上說,“促進中國制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傳統制造上‘補課’,同時還要瞄準世界產業技術發展前沿”。
顯示技術方面,2010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新型顯示列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基礎產業發展。2018年1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面板行業被上升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
在中國發力“智”造產業大背景之下,中國科技、家電企業紛紛響應國家號召,下大力氣投入尖端科技研發。顯示面板方面,為了擺脫被國外企業“卡脖子”的被動局面,中國企業多年來持續努力。2009 年,京東方投建了北京第 8.5 代 TFT-LCD 生產線,結束了中國大陸“無大尺寸液晶顯示屏時代”。有了京東方的成功先例,TCL 也于2009年殺入面板行業,成立華星光電,在十年時間里先后投建了7條產線。通過持續投入,京東方、TCL等企業在液晶面板生產領域逐漸走到了行業前排位置。
憑借著在液晶面板領域多年的積累和Mini? LED商業化應用強勢崛起的契機,中國廠商終于獲得了在全球面板產業的舞臺上與國際大牌同臺競技的資格。中國“智”造或有機會在本輪顯示技術升級的過程中實現對產業鏈的全面滲透與趕超,結束中國電子信息工業“少屏”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