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 張彤彤
(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 150006)
阜新市是典型的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建國初期為國家貢獻了大量煤礦資源[1]。2001年阜新被國務院認定為全國第一批資源枯竭型城市,隨后成為第一批資源轉型試點城市[2]。此后,阜新市政府對部分廢棄煤礦進行活化建設,但發現市民利用率并不高,也無法憑借景觀本身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此外,根據阜新市發改委提出的(2020~2030年)全域旅游規劃,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產業成為了主要的奮斗目標[3]。大量的廢棄煤礦遺存使礦業旅游景觀的活化更新建設變成了重中之重,因此研究從城市文脈視角出發對阜新市廢棄煤礦景觀進行活化研究,以阜新市廢棄煤礦景觀為例進行活化更新的探索,對于充分體現地方文化,提升廢棄煤礦景觀活力和吸引力,創造富有特色的地域旅游景觀名片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以期為同類型廢棄煤礦景觀的活化更新建設提供參考。
(1)廢棄煤礦組成要素。我國典型的廢棄煤礦主要組成要素包括露天采場、井下巷道、煤礦塌陷地、排土場和煤矸石山等。此外還包括機械設備、輔助建筑、道路交通等[4]。
(2)城市文脈視角下廢棄煤礦景觀分類。城市文脈是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及特定條件下,人、自然環境、建成環境以及相應的社會文化背景之間一種動態、內在的本質聯系的總和[5]。
城市文脈要素是由物質要素也就是顯性要素及非物質要素即隱性要素構成并以整體性呈現。城市文脈的顯性構成要素主要包含自然環境和建成環境,隱性構成要素主要包含社會文化和人的心理與行為,大致分為4類[6]。根據這4種分類,可將廢棄煤礦景觀中的景觀構成要素進行重新分類見表1。

表1 城市文脈背景下廢棄煤礦景觀構成要素
(1)生態優先原則。廢棄煤礦景觀的活化應在生態重建的基礎上依據當地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活化策略,兼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當場地生態恢復到基本安全無災害和污染的情況下,應結合植被復綠情況及時開放適宜礦業旅游景觀建設的區域,避免造成僅發揮單一的生態價值,忽略經濟和社會價值的情況。
(2)原真性原則。廢棄煤礦景觀活化時應考慮到礦業遺存是對工業時代的科學技術、政治經濟以及社會文脈的真實反映,其原有的顯性文脈景觀應進行選擇性保留。
(3)活態化原則。廢棄煤礦景觀活化時以適當結合當地情況設計活態化景觀。相對于靜態景觀而言,動態景觀和參與性景觀的表達方式更具吸引力。
(4)個性化原則。廢棄煤礦景觀活化時應充分發揮礦業文化的主體地位,適當提取隱性文脈融入到廢棄煤礦的景觀設計當中,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和名人軼事豐富景觀的故事性,在培養當地居民自豪感的同時增強對外地游客的感染力。
對阜新市廢棄煤礦概況進行分析總結,選出具有代表性和可調研的海州露天礦、新邱露天礦、五龍礦(豎井)以及平安礦(豎井)進行實地踏勘和訪談。調研中發現露天礦都已停止殘采10年以上,地質情況基本穩定。海州露天礦整體上生態恢復情況較好,礦山部分基本處于待活化狀態,礦坑部分區域還需治理,依附礦坑而建的國家礦山公園部分建成后再無更新。新邱礦利用廢棄礦坑建設賽道城,生態重建與開發利用同時進行,現建成區生態環境較好,但游人較少。五龍礦閉礦后礦業遺跡保存完好處于待開發狀態。平安礦破產后轉型成為綠色礦山建設單位同時進行綠色安全現代化開采。雖然阜新市廢棄煤礦都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利用,但景觀的吸引力和利用率不高,建設存在一定問題。
(1)城市文化特色不明顯,景觀同質化嚴重。從總體上看,廢棄煤礦活化利用的模式單一且景觀同質化嚴重。礦業文化占據主體且一家獨大,未能充分融合多元的城市文化特色,從而形成嶄新獨特的城市風貌,無法與其他同類景觀進行明顯區分,對游客吸引力不足。
(2)顯性文脈景觀活力不足,隱性文脈景觀感染力不夠。對于顯性文脈景觀所用活化方法多為靜態展示,景觀的建設缺少活力。人在景觀中的體驗性不足,很難為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對于隱性文脈景觀的建設不夠充分,景觀無故事性也不具感染力,游客無法通過隱性文脈景觀加深對阜新城市文化的了解,降低了游客再次游覽的可能性。
(3)功能性建筑不完備,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廢棄煤礦景觀的基礎功能不完備,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其中主要問題為缺少游客服務中心,住宿餐飲,商業購物等功能性設施建筑,無法滿足多日游旅客的基本需求。
(1)礦址可達性低,游覽線路缺少規劃。廢棄煤礦普遍與城市中心距離較遠。雖然連接礦址的市政道路發達,但并沒有便于游客出行的游覽巴士專線,通常需要游客乘坐出租車或換乘公交車才能到達目的地。整體上廢棄煤礦可達性較低,降低了市內居民的游憩欲望。
(2)基礎設施不完善,功能設計不合理。建成區內多為展示型開放空間,缺少私密空間。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不足,居民只能臨階而坐或以景觀石代替休息座椅,無法滿足遮陰避雨等基本需求見圖1。建成區道路無閉環游線,缺少等級和密度的規劃,人車混行現象嚴重,存在安全隱患。

圖1 游人坐在景觀石上休息
(3)內部景觀破亂,維護管理缺位原景區。已建設成的景觀缺少維護,導致后期建成的建筑外立面大面積殘損、道路鋪裝殘落破敗、植物景觀混亂不堪,基礎設施景觀喪失活力見圖2。此外,現階段阜新市廢棄煤礦大部分土地已具備建設條件,但仍有大量土地、建筑物閑置,周邊荒草叢生。多年不更新的未建區景觀不僅損壞了建成區的景觀形象,還造成了顯性文脈景觀資源浪費。

圖2 缺少維護管理的道路
廢棄煤礦現有的文化功能主要以海州露天礦煤礦文化展示為主的國家礦山公園和以新邱礦賽車產業體驗為主的百年賽道城。以城市的重要文脈切片作為文化景觀多元化建立的依據,打造具有地域個性的景觀名片。阜新市文脈切片可從玉石文化、蒙藏文化、皇家牧場文化等方面選取嵌入廢棄煤礦景觀,在現有的廢棄煤礦進行微更新的基礎上可增設牧場草原景觀區、蒙藏風情文化街、玉石文化主題景觀節點等見圖3。在廢棄煤礦文化景觀中進行小范圍的文化嵌入,打破外地游客對阜新市煤電之城單一刻板的城市印象,建立阜新城市文化多元化的第一印象。個性化原則對廢棄煤礦景觀進行文化功能嵌入,從整體上實現了功能互補、平衡布局,打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廢棄煤礦景觀。

圖3 文化功能布局
文化景觀要在提升景觀觀賞性的同時加強互動性和體驗性,結合參與式景觀和動態景觀為廢棄煤礦景觀注入活力。顯性文脈景觀可以增加動態景觀和互動景觀來活化顯性文脈景觀。如可以利用巷道和運行中的煤礦增加煤礦開采生產作業體驗和現代綠色開采動態參觀,加深顯性文化景觀感染力;利用AR等數字技術在礦山草原景觀區進牧場喂養狩獵體驗,營造趣味性景觀,提升景區對游客的吸引力。對于標志性設施設備可進行模型等比例縮小,建設成景區的游覽觀光車在景區中穿行。煤礦文脈流動起來,增加了景觀的活力讓游客在游玩體驗中印象深刻。
隱性文脈景觀表達方式可以對文化精神進行轉譯,對露天采坑生產、生活、生態場景的動態再現與體驗。如利用數字景觀依靠聲音和照明在現實的露天礦坑景觀基礎上動態再現煤礦開采歷史,通過景觀再現煥活游客記憶;增設真實的煤礦開采工藝技術模擬體驗板塊和玉石手工藝品制作體驗板塊,讓游客深入了解工藝技術。還可定期開展民族風俗表演、蒙族美食大賽、愛國科普教育等主題活動進行臨時景觀的搭設,增加景觀場景的變化,提升景觀活力和對游人的吸引力。
完善廢棄煤礦內部及周邊功能性設施,同時滿足長期度假和短期游憩的需求。功能性建筑應主要增建游客服務中心、購物商場、度假酒店。因廢棄煤礦范圍比較大,每個煤礦中都應增設游客服務中心,可結合建成區中心附近的廢棄建筑來建設。購物商場和度假酒店和適當根據廢棄煤礦建成區情況和地理位置來建設。新邱礦因距離市區較遠、附近沒有可以滿足需求的商圈,可在廢棄煤礦中利用廢棄建筑建設小型的購物商場和度假酒店。海州礦距離市區較近,周邊可以滿足住宿需求,可利用廢棄建筑增添小型超市和特色餐廳,滿足游客的購物和就餐需求。其余廢棄煤礦與海州礦較近,同樣設置小型超市和餐廳即可滿足游客食宿需求。此外,還應適當增添具有地方特色的蒙古族風情街、東北集市,在滿足功能的同時體現地域特色。新邱礦依據賽道城主題景觀建設特色可延長賽事產業鏈,增設賽車修理服務中心、室內電子賽車競技場。加強賽事文化功能,提升游客體驗。
首先應根據每個廢棄煤礦建成區的面積進行公共服務設施的增補,如廊架、景觀亭、景觀座椅等,滿足市民日常的游憩需求;其次要梳理各煤礦內部原有的道路系統作為主路系統的基礎,合理劃分車行和人行系統,增設健康步道,在完善基礎的同時為公園和游人增加活力。由于煤礦面積較大,應加調整規劃二級路和三級路的道路密度,增加私密空間和尺度適宜的景觀節點,盡量做到游客有路可走、有園可游。
可根據廢棄煤礦與市中心的距離打造15min生活游憩圈,利用廢棄煤礦外環境原有的市政道路圍繞廢棄煤礦設置旅游專線,增設旅游專線和停靠站點。專線可分別增設為阜新站-解放廣場-礦山公園往返專線、礦山公園-五龍礦-平安礦-礦山公園閉環專線、礦山公園-新邱礦往返專線。此外,可增設特色游覽線路,利用原有的煤礦之間的廢棄運輸鐵路串聯四點一線,4個站點分散在4個廢棄煤礦區域中,解決了煤礦區域跨度大的問題。結合當地現實情況合理規劃游線,提升了礦址可達性,解決了游客出游難的問題。
設置維護管理專業人員對廢棄煤礦景觀進行定期維護。對于安全性低、外立面破損嚴重的建筑采取加固和重塑外立面的修繕方式復原建筑。建成區殘存的道路鋪裝進行區域性重建。對于植物景觀要定期清除雜草、修剪樹木,移除枯木。同時,對于生長環境擁擠的早年間栽下的樹木要進行移植。此外未建成區應進行圍擋,以免影響建成區景觀效果,破壞整體形象。
文中通過對阜新市廢棄煤礦景觀的研究總結出城市文脈視角下廢棄煤礦景觀活化策略,得出結論如下:
(1)在宏觀層面上,應以嵌入多元城市文化的手段加強景觀風貌的塑造,規劃便捷游線增加礦址可達性,提高游客的游憩可能性。
(2)在微觀層面上,應利用多種活態化景觀營造手法提升文化景觀對游客法吸引力,配套完善功能設施和基礎建設為景觀增添活力。
(3)在管理層面上,應加強建成區的景觀維護與管理,保持景觀活力可持續。
文中通過對阜新市廢棄煤礦景觀進行實地走訪,總結出阜新市廢棄煤礦景觀的現存問題,針對現存問題從城市文脈視角下對阜新市廢棄煤礦景觀提出從宏觀到微觀以及管理層面的活化策略,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廢棄煤礦景觀風貌,提升了阜新市廢棄煤礦景觀的活力與吸引力,同時,對于資源枯竭轉型城市創造富有特色的地域旅游景觀名片具有重要的意義,可為同類型廢棄煤礦景觀活化更新建設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