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首要原則。高中思政課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具有系統的理論邏輯。思政課教師應從思政課學科目的論、學科方法論、學科內容體系的角度理解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內在邏輯,從而為上好思政課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
高中;思政課;政治性;學理性
作者簡介
洪赫男,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其中,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首要原則,也是基本原則。高中思政課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具有深刻的內在理論邏輯,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學科方法論的必然要求,體現了高中思政課內容體系的鮮明特征。高中思政課教師應從理論邏輯深度把握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這一思政課的重要本質屬性,堅持以政治性為根本目標,以學理性為重要支撐,以實踐為導向,提升高中思政課的育人實效性。
一、高中思政課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學科目的論的根本要求
從學科目的論的角度出發,政治性是高中思政課的根本目標和根本屬性,學理性是實現政治性的重要支撐和保障。高中思政課必須以實踐中的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堅定政治性的根本目標,講清學理性的內在意蘊。
(一)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根本屬性
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堅持政治性的根本導向作為思想政治工作部署的重要內容。毛澤東指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1]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的學校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的地方”,“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江澤民提出:“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3]胡錦濤在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使之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4]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召開了許多重要會議,對思政課的政治性原則作出了相關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可不是一個象牙之塔,也不是一個桃花源。”[5]要立足歷史,把握當下,站在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上來分析和看待高中思政課的政治性原則。
由此可見,堅持政治性的根本屬性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學校教育必須要遵循的根本原則。
(二)學理性是政治性的重要支撐
要用充分的學理知識來講清政治性內在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講明堅持政治性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高中思政課的理論體系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的,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地位。
一是高中思政課的學理性從根本上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支撐。思想政治教育屬于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與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和理論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作出了高度評價:“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6]高中思政課的學理性要以科學的理論為前提,從根本上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支撐。
二是高中思政課的學理性要體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7]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蘊含著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是思政課的實踐要求
首先,高中思政課的政治性是立足于實踐的。一方面,高中思政課的政治性從實踐中來,涉及的政策、路線、方針、思想等政治性內容蘊含著經過實踐檢驗的學理本質。另一方面,高中思政課的政治性到實踐中去,堅守思政課的政治引導功能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其次,高中思政課的政治性要回應現實問題。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的環境都有了很大變化,這為高中思政課教學帶來了一定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上學生會提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往往涉及深層次理論和實踐問題,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并不容易。”[8]為此,思政課教師要關注學生生活和社會熱點問題,能夠經得起學生各種“為什么”的追問。思政課的政治性要貼近現實、回應問題、解決問題,用生動透徹的學理分析解答學生的疑惑。
二、高中思政課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學科方法論的必然要求
高中思政課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要以學理性作為支撐,用科學的論證方法將政治性的目標導向功能說清楚、講明白。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要充分運用高中思政課內在蘊含的學科方法,講好政治性背后的學理知識和學理邏輯。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統領
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統領,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與方法。
一是要堅持以實踐為本的認識論。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談道:“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10]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以現實中人的思想認識活動為基礎,抓住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發現和解決實踐中存在的真問題。一方面,高中思政課教學的本質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高中思政課教學要落實到實踐中,不能高談闊論、脫離現實,要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45FC2F19-DCC4-42DC-8BD9-456F9080F36D
二是要堅持辯證的分析方法。高中思政課要善于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關鍵、找準重點、闡明規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方法論,也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高中思政課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主體和教學內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對于一些容易使學生產生疑惑和追問的社會問題,可以和學生討論、分析問題的特殊性,培養學生形成辯證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二)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方法論支撐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教育方法上進一步改革創新,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方法,即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把各個角度、各個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整合,使之成為具有最大教育合力與最佳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11]
一是堅持協調式綜合方法。從縱向維度來看,要協調各個學段,針對學段特點有層次、有重點、有順序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橫向維度來看,高中思政課要協調統籌各方力量,不能孤軍奮戰,要協同家庭、學校、社會的各個單位和部門,為思政課提升育人合力創造條件。
二是堅持融合式綜合方法。融合式綜合方法強調各個教育因素相互吸引、結合、融為一體后,發生性質上的變化。因此,要充分整合各種教育因素,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導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要堅持滲透式綜合方法。相較于融合式綜合方法,滲透式綜合方法更加強調各個教育因素在保有相對獨立性的同時相互滲透和影響。在具體路徑上,強調以專業知識和專業學習為載體,堅持按照政治性、科學性和針對性有機統一的原則實施思想政治教育。[12]高中思政課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其他科目的學習中。
(三)堅持新時代思政課方法論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論述是學校思政課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時代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要切實解決好“怎樣培養人”這一重要問題。
一要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高中思政課的根本任務,明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13]要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學生的學習成長全過程,引導學生自覺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起來。
二要努力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增強學科設置的針對性,加強基礎研究,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并從我國改革發展實踐中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14]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可為增強高中思政課的政治性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為提升高中思政課的學理性支撐提供基礎和保障。
三是要遵循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15]。“八個相統一”為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三、高中思政課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學科內容體系的鮮明特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具有學科內容的綜合性、學校德育工作的引領性和課程實施的事件性等特征。”[16]學科內容體系的綜合性要求高中思政課要分清和把握好不同內容的關系、地位、作用和方法,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學理性的支撐,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把握“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下,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基本思路,講好中國故事。
(一)課程結構體現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
高中思政課的課程結構包括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充分體現了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基本原則。
必修課程是培育全體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課程,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四個模塊。四個模塊融會貫通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知識,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踐,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選擇性必修課程是對必修課程的延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興趣和升學需要,包括“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法律與生活”“邏輯與思維”三個模塊,與必修課程相互配合、相互補充。選擇性必修課程充分考慮到當今國內外社會背景和學生日常社會生活實踐,通過對比分析等途徑,進一步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使學生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和信心。
選修課程是對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包括“財經與生活”“法官與律師”“歷史上的哲學家”三個模塊,為學生開設涉及個人生活、職業體驗等相關內容的課程,在拓展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課程內容蘊含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
沒有學理性的支撐,就無法上好高中思政課;沒有政治性的引領,就無法把握高中思政課的正確方向。高中思政課聚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在課程內容上涉及多個學科體系,包括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歷史學等。豐富的學科內容蘊含著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基本原則,在堅定政治方向和關注意識形態的同時,運用了多學科的學理性知識和學科方法。45FC2F19-DCC4-42DC-8BD9-456F9080F36D
一是要把握好學科學理性和課程內容政治性之間的關系,明確各學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把握各個學科體系的關系要辨清學科統領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17]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和統領地位。其次,各個學科的理論知識都從不同方面辯證地解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優越性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
二是要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研究方法和實踐方法,將理論知識講活、講透,以學科扎實的學理基礎回應學生、說服學生,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感。高中思政課可以借鑒交叉學科的方式,結合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領域最新的教學方法及成果,通過多樣化的課堂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提升課堂的交互性。
(三)課程資源支撐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
高中思政課的課程資源融會貫通古今中外的各種資源,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三種資源。豐富的課程資源為思政課的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提供了支撐。要充分運用好各種課程資源,發揮育人合力。
一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源為課程的立足之本。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源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及其文化形態等。從教材內容來看,必修教材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革命發展歷程、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哲學基礎以及文化底蘊等方面展開,其中蘊含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源,是高中思政課的主要依據和理論來源。在課程資源的運用上,要有堅定清醒的站位和正確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源為根本。
二是要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匯聚了中華上下幾千年文化建設的精神密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孕育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理性方面增強了高中思政課的親和力和說服力。
三是要運用好國外哲學社會科學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資源為高中思政課的學理性支撐提供了理論和方法上的補充,我們要在對其進行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增強高中思政課在學理性上的厚度和廣度,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對于高中思政課教學來說,要在堅定“四個自信”的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批判地借鑒其中的方法和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本質目的,而學理性是確保政治性的內在需要。因此,只有實現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才能真正實現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論教育[M].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5-66.
[3]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79.
[5][8][13][15]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N].人民日報,2020-09-01(1).
[6][7]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2).
[9][1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134-136.
[11][12]項久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導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21:198,205.
[14]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人民日報,2021-04-20(1).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
[17]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45FC2F19-DCC4-42DC-8BD9-456F9080F3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