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

面對鼻屎,很多人都有摳之而后快的沖動。而沖動的背后,很可能是跟著“問題”,如摳鼻屎損傷鼻腔內的毛細血管而導致流血事件,甚至因此引發鼻腔感染,導致鼻前庭癤及周圍組織的蜂窩組織炎等。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鼻腔內的鼻屎是如何產生的。鼻腔內黏膜分泌黏性液體,保持濕潤狀態,有利于過濾進入肺部的空氣。空氣中的塵埃顆粒物等混合黏膜分泌物在鼻腔內凝固就形成了鼻屎。
每個人都會產生鼻屎,只不過生病時鼻腔分泌物增多,形成的鼻屎也多。特別是患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等鼻部疾病時,鼻腔分泌物會增多,部分患者還出現膿稠樣的鼻涕。此時,鼻屎量較多會堵塞鼻腔影響通氣,這就讓人情不自禁地挖起鼻屎來。此外,鼻腔內形成的干燥鼻屎會刺激鼻黏膜產生瘙癢感,也會導致人不由自主去摳鼻屎。
摳鼻屎有可能引起局部黏膜糜爛,導致鼻腔再次結鼻痂,結痂后又再次摳鼻,這種動作反復循環,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鼻屎越摳越想摳的不良習慣。
你可能以為挖鼻孔只是清理鼻孔,又沒有摳破,有啥不健康的?
其實,鼻毛是呼吸道的一道天然屏障,對呼入的外界空氣具有過濾的作用,能過濾阻擋顆粒物和微生物等。鼻屎和鼻毛是緊密相連的,在摳鼻屎的時候,很可能會導致鼻毛的脫落,甚至造成鼻前庭癤腫。鼻毛的減少不僅讓微生物長驅直入,引起鼻竇炎、咽炎,直接影響到呼吸道的健康,還會影響鼻腔的正常功能,使鼻子失去分泌功能。經常摳鼻屎,還會損傷鼻腔毛細血管導致鼻腔出血。
不僅如此,手上也攜帶大量的細菌和病毒,用手摳鼻屎,會將這些病菌直接帶進鼻腔,給鼻健康帶來麻煩。如果損傷鼻腔誘發感染,還有可能會導致顱內感染,危及生命。
鼻部兩側以及口腔區域,是危險三角區,周圍血管很豐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擴展到這里。最嚴重的是它還有不少血管通向大腦,一旦損傷或感染,可以把細菌及其毒素傳到腦部。所以,危險三角區內的痘痘、小疙瘩也千萬不能亂擠亂摳。
首先,保持居住環境空氣的清潔,空氣干燥時注意加濕,適當栽培綠植,不吸煙或避免接觸二手煙環境,避免寵物毛發引發的敏感,霧霾外出佩戴合格的口罩等。
當鼻腔干燥瘙癢時可以多喝水,注意增強體育鍛煉,慢跑微汗對維持鼻腔的健康也有幫助。
鼻腔確實有不少鼻屎時,可用生理鹽水或清水將鼻屎先軟化,再進行“清理”,過程中一定要輕柔且注意手衛生,使用洗鼻器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