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大慶鉆探工程公司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黑龍江大慶 163413)
由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研制,該工具在秦皇島QH32 井進行了現場試驗,進尺1224m,工作時間91h。工具尺寸為?288~?311mm,僅適用于9-1/2″井眼,不適用于8-1/2″井眼;此外,該工具沒有設計示位機構,不利于現場使用。
由蘇義腦等人研制,通過改變鉆井泵排量,節流嘴產生壓降,使井下變徑穩定器主軸下行,當主軸上下移動時,主軸旋轉一定角度進入不同的槽,控制活塞伸縮,達到改變穩定器外徑的目的。工具變徑時需要旋轉主軸,結構復雜,不利于靈活換位。
大港鉆采工藝研究院研制的投球觸控式可控變徑穩定器,采用投球開泵憋壓的原理。
工具內部設計有球籠,每次變徑需要卸開鉆柱向鉆柱內投入球,開泵循環到球籠處,實現工具的動作,該套工具的現場使用工藝復雜,由于采用投球的方式變徑,工具變徑的次數受限,難以滿足現場需求。
華北鉆井研究院設計,采用芯軸上下移動推動芯軸錐形面使工具變徑的原理,該工具的變徑需要芯軸的上下移動,工具內部設計有芯軸錐形面,每個芯軸錐形面對應有活塞,當需要活塞伸出時,下壓鉆柱使芯軸壓縮下彈簧,斜面體上行,推動活塞伸出;工具現場操作復雜,未見推廣使用報道。
勝利油田恒昌石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制,在新疆吐哈油田應用,能夠適應于鉆井增斜、降斜的工藝要求,滿足現場使用。工具設計有斜面體,斜面體隨芯軸下行,推動活塞伸出本體,實現工具變徑。當停泵后復位彈簧復位,芯軸上行帶動斜面體上行,活塞收回。每次芯軸下行,隨芯軸一起下行的凸輪筒旋轉一定角度,安裝于本體的定位銷沿凸輪筒上的滑槽滑動,通過垂直方向滑動距離的不同,控制芯軸下行距離的不同,芯軸下行距離長,活塞伸出,芯軸下行距離短,活塞不伸出。
通過該工具斜面體在鉆進時既承受強烈的撞擊力和剪切力,又承受工具由內向外的液壓力,一旦螺栓松動滑脫,整個活塞支撐頭總成將脫落,不但會造成落物卡鉆,還會使泥漿循環短路造成鉆頭提前報廢或沉砂卡鉆,后果比較嚴重。
目前變徑穩定器按遙控方式分為:鉆井液排量控制法、投球控制法、鉆壓控制法和電控法。排量控制法是通過加大鉆井泵的排量來控制井下鉆井工具的狀態,現場需要雙泵增加排量;投球控制法通過向鉆桿內投球來遙控井下工具狀態,準確率高、操作簡單。但由于工具內部結構限制,投球的數量受限,使變徑次數有限;鉆壓控制法是通過提壓鉆柱來遙控穩定器的外徑尺寸,可靠性高,但現場工藝操作復雜;電控法是通過傳感器及伺服機構等實現自動控制,國外產品采用,技術水平高,安全可靠。但工具成本昂貴,研制難度大。
綜上,通過各種方法的比較,采用排量控制法,可通過鉆井泵的開關和排量,控制井下變徑穩定器的工作狀態切換,現場工藝更加方便、安全可靠。
如圖1 所示,變徑穩定器包括:上接頭、本體、節流及示位機構、復位彈簧及內扶正、芯軸、斜面體、活塞、重力彈簧機構、控制機構、平衡活塞和下接頭等零件。變徑穩定器有效長度2.67m,重量500kg。適用于8-1/2″(?215.9mm)井眼,本體直徑178mm。芯軸直徑45mm,活塞伸出工具以后外徑為214mm,縮回工具后外徑為200mm。

圖1 變徑穩定器結構圖
工具本體設計有3個螺旋翼帶,每個翼上設計有4個活塞;活塞由斜面體推出和拉回,如圖2所示,斜面體下行推動活塞伸出到本體外,工具為大徑狀態;當斜面體上行時,由于斜面體與活塞通過燕尾槽結構連接,斜面體將活塞拉回到本體內部。變徑穩定器的變徑控制即是控制斜面體下行的距離,斜面體下行距離大活塞的伸出的長度越大。

圖2 活塞收回時節流及示位機構位置圖
本體上部連接上接頭,下部連接下接頭,內部安裝芯部總成,本體上設計有3個螺旋翼帶,每個螺旋翼帶上開有4個活塞孔,此外本體上還開有注油孔,用于向工具內注液壓油,另開有環空孔,可將環空壓力引入工具內部形成壓差,推動工具變徑。
其兩端NC50 鉆桿扣滿足GB/T 9253.1-1999《石油鉆桿接頭螺紋》標準,外徑為?177.8mm,內徑為?105mm,材料為40CrMnMo,機械性能滿足鉆井要求。活塞孔直徑為?60mm。
如圖2 所示,當活塞收回時,節流體下部的圓柱伸入到示位體內部,鉆井液從圓柱與示位體間的環隙通過時產生節流壓差;當活塞收回時,節流體下部的圓柱沒有伸入到示位體內部,鉆井液通過環隙面積增大,節流及示位機構產生壓差較小。通過產生的節流壓差的大小,判斷井下變徑穩定器井下工作狀態。
芯軸上部設計M60X3 直螺紋,與示位體連接;芯軸下部加工有彈子環槽與旋轉體通過20 個直徑為?10mm的彈子連接,使旋轉體與芯軸一起上行和下行且可以自由旋轉,完成工具換位。
芯軸外徑為?60mm,彈子環槽處外徑為?70mm,內徑為?45mm,鉆井液通過芯軸內孔流過變徑穩定器達下部鉆具。
當開泵時,壓縮復位彈簧,芯軸下行帶動下部斜面體和活塞動作、控制機構動作,完成變徑的功能;當停泵時,工具內外壓力平衡,壓縮的復位彈簧回彈復位,帶動芯軸上行,使活塞收回,變徑穩定器復位。
復位彈簧上端壓在示位體下部,下端壓在彈簧座上,而彈簧座固定在本體上,使復位彈簧受壓縮時始終對示位體有向上的回彈力。
由于工具內部尺寸限制,復位彈簧的工作空間僅在?105mm 與?70mm 之間環腔內,限制了彈簧的中徑和截面直徑。此外,變徑穩定器活塞回位及工具的復位都要求復位彈簧的回彈力較大。通過優化設計,確定了復位彈簧的設計參數:
彈簧中徑D=90mm;
材料直徑d=14mm;
彈簧自由高度H=600mm;
有效圈數n=8。
斜面體隨芯軸下行時,安裝在本體螺旋翼上的12個活塞在斜面體上滑動,活塞伸出到本體外,使變徑穩定器從?200mm 變徑到?214mm,實現工具的變徑;當停泵后,復位彈簧拉動芯軸上行,斜面體隨芯軸上行,將活塞通過燕尾槽結構拉入到本體內,變徑穩定器從?214mm變徑到?200mm。
如圖3 所示,變徑穩定器設計有3 個螺旋翼帶,每個螺旋翼帶上布置4個活塞,周向每3個活塞對應一個斜面體,斜面體設計有3 個斜面,每個斜面安裝1 個活塞,并且活塞與斜面體間接觸面設計成燕尾槽結構,便于活塞收回。

圖3 斜面體及活塞結構圖
12個活塞尺寸為?60mm,每個活塞上裝有O型密封圈。
新型控制機構為周向齒輪機構,第一次開泵后,旋轉體(如圖4所示)隨芯軸下行一次,下行后旋轉體與限位體上的淺槽接觸,芯軸不能下行,此時芯軸下行距離最短,活塞不伸出;當停泵后復位彈簧回彈帶動芯軸上行,旋轉體隨芯軸上行與上部的換位體的螺旋面接觸,并旋轉到下一工作位置,當再次開泵,芯軸下行,旋轉體深入到限位體的深槽處,此時芯軸下行距離最大,活塞伸出;當再次停泵后,旋轉體上行再次切換到淺槽位置,以此類推,每開2次泵即回到淺槽位置,實現變徑穩定器工作狀態的切換。

圖4 旋轉體位于淺槽處結構圖
換位體設計4 個螺旋面,螺旋線高度40mm,螺距3000mm,起始角260°,逆時針;旋轉體上部4 個螺旋面的設計參數與換位體的4個螺旋面一致,旋轉體下部設計成2 個螺旋翼,其參數為螺旋線高度70mm,螺距400mm,起始角0°,順時針;限位體上部設計有2個深槽和2 個淺槽,兩槽深度差30mm,螺旋線參數與旋轉體下部的螺旋線一致。
(1)本體力學校核。本體既受軸向力又承受周向扭矩的作用,根據《材料力學》強度理論,使用第一強度理論校核:本體通過校核滿足要求。
(2)示位機構壓差計算。根據鉆頭水力計算標準SY/T 5234-91《噴射鉆井水力參數計算方法》,編程實現了常規水力的計算,包括鉆頭壓降、當量直徑、管內壓耗、環空壓耗、地面壓耗、噴射速度等常規的數據計算,應用主要計算公式如下:
水眼截流面積:

水眼當量直徑:

總液流面積:

噴嘴出流速度:

液流沖擊力:

壓降:

單位面積水功率:

式中:n——水眼個數;
AJn——第n個水眼截流面積,mm2;
dn——第n個水眼直徑,mm;
de——當量直徑,mm;
Q——排量,L/s;
ρm——泥漿密度,kg/m3。
活塞外徑D=108mm,活塞內徑d=45mm;示位芯直徑dn=35mm。
塞住時最小過流面積:

產生壓降:

式中:Q——排量,初步定為30L/s;
ρm——鉆井液密度,取1.2g/mm2;
計算得pb=1.517MPa,滿足設計要求。
(3)復位彈簧力學計算。根據《機械設計手冊》第3卷的26-11計算彈簧:

式中:τ——切應力,MPa;
τp——許用切應力,MPa;
F——彈簧的工作載荷,N;
f——工作載荷下的變形量,mm;
k——彈簧剛度,N/mm;
U——彈簧變形能,N·mm;
d——材料直徑,mm;
D——彈簧中徑,mm;
C——旋繞比,
K——曲度系數,由計算;
n——彈簧的有效圈數;
G——切變模量,MPa。
由上述公式可導出計算材料直徑的公式:

計算彈簧有效圈數的公式:

由上選取彈簧中徑D=90mm ,材料直徑d=14mm,彈簧自由高度H=600mm,彈簧切變模量G=79MPa ,有效圈數n=8,旋繞比C=6.4,根據公式(10)得彈簧剛度k=65.05kN/m,根據虎克定律得初始彈簧壓縮力F=8456N,滿足設計要求。
高8-33-平5 井現場試驗。變徑穩定器安裝鉆具組合為:?215mmPDC 鉆頭×0.43m+1°螺桿×7.95m+變徑穩定器×2.67m+LWD×12.69m+MHWDP×9.18m+?127mm鉆桿。
變徑穩定器在井口處進行了打壓,驗證變徑穩定器是否動作。開關鉆井泵4次,活塞伸出和收回動作正常,活塞收回時泵壓6.8MPa,活塞伸出時泵壓6.5MPa,壓差顯示0.3MPa,其活塞伸縮情況如圖5 所示。

圖5 小徑狀態活塞收回大徑狀態活塞伸出
地面接收記錄儀能夠準確測量泵壓值,儀器工作正常。變徑穩定器使用井段為1438~1766m;鉆壓6~8t;鉆井液密度1.15g/cm3;漏斗粘度49s;排量30L/s;變徑穩定器井下累計工作時間71h;工具變徑動作正常,活塞伸出7mm和0mm兩個工作位置,換位順暢,活塞伸出后降斜率較大為0.9°/單根;工具示位壓差0.3~0.6MPa,通過鉆井泵壓表和LWD 壓力傳感器可以判斷井下工具工作狀態。
(1)設計了周向旋轉曲面軸向階梯式換位控制機構,通過開關鉆井泵即可實現變徑穩定器大徑和小徑之間的切換控制,結構簡單、換位順暢;
(2)變徑穩定器可不起鉆控制井斜變化,實現了水平井水平段降斜工藝要求,減少定向時間,有利于水平井軌跡控制。降低鉆井成本。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較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