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長城,白長春
(重慶市沙坪壩區陳家橋醫院,重慶 401331)
化膿性腦膜炎是指由各種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癥。引起化膿性腦膜炎的致病菌包括腦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等。此病是兒童(特別是嬰幼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此病患兒可出現驚厥、急性發熱、顱內壓異常升高、腦膜刺激征等臨床表現。化膿性腦膜炎具有起病急、進展速度快等特點,具有較高的致死率[1]。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化膿性腦膜炎患兒的死亡率最高可達到15%,且存活的患兒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兒會出現神經系統后遺癥,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2]。臨床上在診治此病的過程中,受血-腦脊液屏障、細菌耐藥性的增加等因素的影響,易導致此病患兒由普通的化膿性腦膜炎轉變為難治性化膿性腦膜炎,從而可增加其治療的難度。治療小兒難治性化膿性腦膜炎時,鞘內給藥的療效要優于靜脈給藥,原因是鞘內給藥能大大提升蛛網膜下腔及腦室內的血藥濃度[3]。本文主要是探討靜脈注射美羅培南聯合鞘內注射萬古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療小兒難治性化膿性腦膜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選擇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間收治的100 例難治性化膿性腦膜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小兒難治性化膿性腦膜炎的診斷標準;用其他藥物治療后效果不佳;年齡介于1 ~7 歲之間。其排除標準是:患有真菌性或病毒性腦膜炎;在本研究開展前,已通過鞘內給藥進行治療;合并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感染性休克或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臨床資料缺失或中途退出本研究;同期參與其他臨床試驗或存在其他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因素。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模組和干預組,每組各有患兒50 例。干預組患兒的平均年齡為(3.46±0.53)歲;其中,男性、女性患兒分別有26 例(占52.0%)、24 例(占48.0%)。常模組患兒的平均年齡為(3.42±0.51)歲;其中,男性、女性患兒分別有27 例(占54.0%)、23 例(占46.0%)。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患兒家長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的比較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抗驚厥、控制顱內壓、糾正酸堿失衡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為常模組患兒靜脈注射美羅培南(生產廠家: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13179)進行治療,每次用藥30 mg,每隔8 h 用藥1 次,持續用藥1 ~3 周。為干預組患兒靜脈注射美羅培南(其藥品信息及用法同上)聯合鞘內注射萬古霉素和地塞米松進行治療。萬古霉素(生產廠家: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4269)和地塞米松(生產廠家: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4469)的用法是:對患兒進行腰椎穿刺,穿刺成功后將腦脊液緩慢放出3 ~4 mL 并送檢,然后向蛛網膜下腔內注入10 mg 的萬古霉素+2 mg的地塞米松+3 mL 的生理鹽水,在此過程中一邊注射藥物一邊抽取腦脊液,分5 ~6 次注射完畢。注射完畢后,協助患兒取去枕平臥位。4 ~6 h 后,對患兒腦脊液的情況進行監測,每1 ~2 d 用藥1 次,持續治療1 周。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用顯效、有效、無效評估其療效。顯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對其進行血常規檢查、腦脊液檢查的結果均正常。有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對其進行血常規檢查、腦脊液檢查的結果顯示存在輕微異常。無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未得到改善,對其進行血常規檢查、腦脊液檢查的結果顯示存在明顯異常。(總例數- 無效例數)/ 總例數×100%= 總有效率。治療后,比較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的時間、用藥的時間、不良反應(如腹瀉、肝轉氨酶升高等)的發生率及后遺癥(如偏癱、語言障礙、癲癇等)的發生率。
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 表示,用χ2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0%,常模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8.0%,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后,干預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的時間和用藥的時間均短于常模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的時間及用藥時間的比較(d,±s)

表3 治療后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的時間及用藥時間的比較(d,±s)
組別 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 腦膜刺激征消失的時間 用藥的時間干預組(n=50) 2.66±0.54 2.12±0.30 12.34±3.56常模組(n=50) 4.15±0.90 3.76±0.45 16.39±4.59 t 值 10.038 21.442 4.930 P 值 <0.001 <0.001 <0.001
治療后,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及后遺癥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4。

表4 治療后兩組患兒不良反應及后遺癥發生率的比較
化膿性腦膜炎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各種化膿性細菌都可引起化膿性腦膜炎。此病患兒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出現多種神經系統后遺癥,部分病情嚴重者可直接死亡[4]。針對難治性化膿性腦膜炎患兒,需為其選擇敏感性高的抗生素進行治療,才能保證其治療效果[5]。美羅培南是一種β 內酰胺類廣譜抗生素,其對革蘭氏菌引起的混合型感染、重癥感染及多重耐藥菌感染均有較好的療效。美羅培南可對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產生抑制作用,從而發揮抗菌的作用。此藥對頭孢菌素酶、青霉素酶的水解作用具有較強的穩定性,通過血- 腦脊液屏障的難度較小,且其與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沒有交叉耐藥性[6]。研究指出,用美羅培南對難治性化膿性腦膜炎患兒進行治療后,其治療的總有效率可達到75% 以上[7]。顱內感染患兒經鞘內給藥或腦室給藥進行治療均可獲得良好的效果,但經腦室給藥具有較強的侵襲性,可能造成神經功能損傷,因此臨床應用的局限性較大[8]。鞘內給藥是指腰椎穿刺后將藥物直接注入蛛網膜下腔的一種給藥方式。萬古霉素是臨床上治療耐藥菌感染的主要藥物,其對肺炎鏈球菌、化膿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不易產生交叉耐藥性[9]。此藥能對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產生抑制作用,從而發揮抗菌的作用。萬古霉素經鞘內給藥,不會對血- 腦脊液屏障造成影響,可直達病灶。地塞米松是一種皮質類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抗毒等作用,能有效抑制白細胞、巨噬細胞等在炎癥區域聚集,并對引起炎癥反應遞質的合成及釋放產生抑制[10]。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靜脈注射美羅培南聯合鞘內注射萬古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療小兒難治性化膿性腦膜炎的效果顯著,能有效縮短患兒病情好轉的時間和用藥的時間,提升其臨床療效,且治療的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