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博



東北振興、吉林振興,始終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強調,要切實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體現新擔當,在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上實現新突破,在加快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征程上展現新作為。
殷殷囑托就是吉林人民的行動所向。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吉林實際,順應發展需要,省委、省政府提出“兩確保一率先”目標,以“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勾勒出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前景、新路徑。
當前,全省上下正勠力同心、全面推進“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吉林區域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優勢,重構戰略布局,重塑發展優勢,筑牢振興基礎。
凌云縱筆起長卷
新時代下,東北振興的深度破題,需要穿越諸多討論已久的迷霧。時不我待,吉林如何迅速破題?
推動區域發展變化的動能,首先來自于產業要素的空間聚集、布局和其生產力的持續提升,而空間稟賦決定了產業形態和聚集模式……吉林在思考中前行,在前行中思考。
2019年1月27日,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專項規劃正式出爐。這一規劃體系,繼承了以往的空間總體布局,不僅戰略細編密織程度遠超以往,更兼備吉林振興的新前景、新路徑。它既回答了生產什么、為誰生產、怎樣生產的核心經濟問題,也解決了在哪里生產的空間定位問題,從而為吉林構建了一個清晰的、基于自身條件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2021年7月,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中共吉林省委關于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提升為“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
從大力構建“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到充實調整為“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經過3年多的實踐,吉林取得了顯著效果。規劃體系和配套政策落地見效,重點項目、重大平臺加快建設,區域分工協作、對內對外開放合作不斷深入,吉林初步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從“產業空間布局”到“高質量發展戰略”,形式到內涵都有了重大豐富和提升。
《決定》將“沿圖們江鴨綠江開發開放經濟帶”“沿中蒙俄開發開放經濟帶”整合為“大圖們江開發開放經濟帶”,同時提出構建“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這個新“雙帶”布局大大超出了原有概念和范圍,核心就是要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擔當好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特別是糧食安全這個職責使命。
《決定》將“雙基地”中“白城國家級高載能高技術基地”,調整為“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實施范圍由白城擴大到包括松原在內的整個西部地區,涵蓋生產、消納、轉化、輸配等各環節,由過去強調高載能調整為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這對于我省更好地融入國家能源安全布局、將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都意義重大。
《決定》將“長春—公主嶺同城化協同發展”,調整為“長平一體化協同發展”。2020年,國務院批復同意變更公主嶺代管關系、調整行政區劃,標志著長春公主嶺同城化協同發展取得了實質性成效。考慮到四平與長春地理空間毗鄰、經濟聯系密切、產業分工互補,有條件鞏固拓展協同化、一體化的發展,《決定》提出我省新的“雙協同”布局,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布局,形成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此外,《決定》對于“雙廊”“雙線”“雙通道”也都進行了調整,一是將“長遼梅通白敦醫藥健康產業走廊”,調整為“長遼梅通白延醫藥健康產業走廊”,把實施范圍由敦化拓展為延邊全境。二是將“長通白延吉長避暑冰雪生態旅游大環線”,調整為“長通白延吉長避暑休閑冰雪旅游大環線”,進一步突出了休閑冰雪游的概念,做足冰天雪地的文章。三是將長白通遼和長吉琿“雙通道”調整為長白通遼大通道和長滿歐大通道“人字形”“雙通道”,這也是立足于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更好地打造我國沿邊開放高地和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從吉林當前工作基礎、發展需求、支撐力量來看,這一調整與提升,條件成熟,正當其時。
舉目已是千山翠
大局上謀勢,關鍵處落子。在全省上下建項目、抓項目、服務項目的大背景下,我省規劃的“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成為撬動未來發展的“戰略支點”。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強力帶動下,駛入發展“快車道”的吉林迎來一波又一波好消息——長春都市圈大環線、查干湖水生態修復與治理試點工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沈白高鐵、“陸上風光三峽”等重點工程全面開工,建設8條高速公路730公里;沈佳高鐵白敦段建成運營,長白山機場擴建工程落成,長白山駛入高鐵時代……今年伊始,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轉型升級項目、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電池項目等多個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彰顯了吉林省抓大項目、抓好項目的信心和決心。
一聲號令,千帆競發。轉方式、夯基礎、調結構……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產業空間布局,吉林正努力從傳統產業“一柱擎天”,向新產業蓬勃發展的多業支撐結構轉變。
“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起于謀劃,落于成效。2021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6%,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1年,吉林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1.4%,2020年、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較2019年同期高出46.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恢復速度居全國第一位;《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1》顯示,2021年,吉林省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在全國上升9位,上升幅度全國最大,位列東北第一……
數字最有說服力。漂亮數據的背后,是“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縱深推進,是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新興動能的加快成長和質量效益的不斷提升。146F2B76-6673-4035-A454-A9A2852FFBBF
在位于長春新區的金賽藥業國際醫藥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正搶抓春夏施工“黃金期”,開啟項目建設“加速度”。該項目總投資30億元,主要建設生長激素生產基地、抗體生產基地等,生產重組人生長激素等產品,當前,項目主體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正在進行水電及內部裝修工程,計劃于2024年投產。對長春新區來說,作為“十四五”時期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力爭到2025年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目前大批項目正密集開工建設。
長春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打造,只是我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一個縮影。目前,這個產業集群已經擁有金賽藥業、白山施慧達、通化東寶等150多戶規模以上企業。另外,軌道客車制造、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衛星及應用這幾個產業集群,孕育出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碳纖維原絲、“吉林一號”衛星等產品,有力拉動了增長。新產業集群背后,是老工業基地擺脫“一柱擎天”的努力,是規劃發展空間、優化營商環境、塑造引才氛圍的切實舉措。
資金、人才、技術不會憑空匯聚。“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細化實施,其巧妙之處就在于通過長春經濟圈的動能釋放,以“六雙”將聯系緊密或者互補性強的產業點連接成線,從而形成發展張力,形成新的聚集結構。
“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目的就是讓集群產業形成“廊”“線”,讓相關功能形成“道”“帶”,讓資源開發形成“基地”,讓主要區域“協同”發展。所以,從本質上說,“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是吉林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尋求突破的新指南。
滿眼風光向未來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實踐證明,“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這一重大戰略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我省產業發展基礎和未來轉型升級需要。
在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征途上,有新突破方有新格局。“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既突破制約,亦立新局——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有利于從戰略層面,緊扣國家需要布局吉林發展,保持吉林戰略連續性、創新性,錨定核心任務,聚焦攻堅重點,實現新的突破;有利于從發展層面,立足吉林實際、順應發展需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突出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豐富新時代吉林發展內涵,全面釋放“一主六雙”戰略對發展的引領力、推動力、支撐力;有利于從布局層面,充分發揮吉林區域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開放通道等優勢,從產業空間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拓展,以發展為重點涵蓋改革開放、安全穩定、城市關系、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民生保障等諸多方面,重構戰略布局,重塑發展優勢,筑牢振興基礎。
2021年7月31日,中共長春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六雙”格局,積極發揮長春市優勢,找準戰略定位,主動融入對接,增強輻射能力,加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提升產業集聚能力,構建“雙廊”發展核心。
仔細觀察“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布局,我們會發現,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作為我省傳統支柱產業,其實也是環長春四遼吉松工業走廊的強項。將三大支柱打造新優勢的希望布局于此,既有歷史的延續,也有助于形成做大做強長春經濟圈的巨大張力;既有利于長春、四平、遼源、吉林、松原各自的傳統優勢的維持,又依托新布局得以強化,更容易通過其內部的產業聯系,從而更快形成長春經濟圈這一區域經濟中心。
我們再來看“雙線”。長通白延吉長避暑休閑冰雪旅游大環線、長松大白通長河湖草原濕地旅游大環線,以長春為中心,一環向東,將山地、森林、冰雪旅游產業基礎最突出的通化、白山、延邊、吉林、長白山串成環線;一環向西,將河湖、草原、濕地優質資源串成環線。兩個環線資源整合、產品開發方向明確,多個精品旅游線路和產品集束顯現。
對外,“一主六雙”是“一圖讀懂吉林”的經濟地理圖和投資手冊。對內,這是新時代吉林區域協調發展的頂層設計;這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發展新路,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路徑;這是管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全省產業發展路線圖、施工表,是承載大批產業項目,涵蓋巨量經濟規模、挖掘全省優勢資源的宏偉藍圖,是未來吉林經濟新增長極的分布格局。
山水相依中,一幅擘畫吉林大地生氣勃勃、產業興旺的壯美畫卷正向我們徐徐展開——力爭通過10年左右努力,長春經濟圈經濟規模突破2萬億元;“雙廊”區域占全省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90%以上,“萬千百”現代產業格局基本形成;我國向北開放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作用日益彰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突破800億斤并穩定增長;旅游業總收入達到萬億級規模,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人字形”“雙通道”暢達高效,公鐵空海多種方式聯動互補的大交通、大樞紐、大物流格局更加完善;長春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帶動能力顯著提升,“陸上風光三峽”達到3000萬千瓦裝機規模;長吉、長平一體化協同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銳始者必圖其終,成功者先計于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從新發展階段大局出發,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奮力譜寫吉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獻禮。
責任編輯/滕? ?飛146F2B76-6673-4035-A454-A9A2852FFB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