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7月,紅六軍改稱紅三軍,黃公略任軍長。在他的帶領與指揮下,紅三軍成為一支驍勇善戰的主力部隊。奔襲文家市、搶占醴陵、攻打吉安,紅三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在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中,紅三軍更是屢建奇功。在第一次反“圍剿”中,擔任正面攻擊任務的紅三軍在黃公略的指揮下,以“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首戰于龍岡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9000余人,生俘師長張輝瓚。在第二次反“圍剿”中,紅三軍擔任中路阻擊任務,為奪取戰機,黃公略與毛澤東一起在向導的幫助下,找到一條從東固到中洞的山間小路,并下令紅三軍沿小路快速隱蔽前進,提前設伏。待包圍敵軍后,黃公略率領隱蔽在中洞南側山林中的紅三軍,居高臨下,從山上用戰斗隊形橫壓而下側面突襲,敵軍毫無招架之力,很快就放棄抵抗、繳械投降。當時在白云山指揮作戰的毛澤東大為振奮,揮筆填詞《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贊道:“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從此,黃公略“飛將軍”的美名傳遍蘇區。在第三次反“圍剿”中,黃公略率紅三軍和兄弟部隊一道,首戰于蓮塘、次戰于良村、再戰于黃陂,三戰三捷,殲滅敵軍三個師一萬余人。
(摘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