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代商業》雜志網站6月15日文章,原題:日本與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逐漸逆轉,日本現在面臨“根本性轉變”過去30年,中國一直扮演著世界工廠的角色。1990年前后,中國出口份額僅占全球出口份額的1.1%,當時日本的出口份額占7.4%。但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的出口份額快速增長,并在2004年超過日本。現在,中國的出口份額占全球的10%以上,位居榜首。
對制造業來說,中國不可或缺。許多日本企業為了控制成本,紛紛將工廠轉移至海外,其中很多選擇中國。對日本制造業來說,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生產質優價廉的產品。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中國勞動力的成本大幅提升。現在,中國總體的單位勞動力成本(ULC)與日本相當,,但若僅限于中國沿海地區的話,其ULC要高于日本。
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對于很多依賴從中國進口,或在中國進行生產制造的國家或企業來說,將產生巨大的沖擊。為此,美國已開始擴大與中南美洲的經貿往來。墨西哥的ULC目前是中國的2/3,-未來能夠充當廉價工廠的角色。雖然勞動力成本較低,但墨西哥的出口規模僅為中國的1/6,未來很難完全替代中國。
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早已不是美國,而是中國了,在進出口貿易方面,日本與中國的互動最多。今后,中國若不能像從前那樣出口廉價工業制品給日本,那么將給日本造成困境。墨西哥與美國是鄰國,本身經貿往來就較多,墨西哥可以成為替代者,但日本與墨西哥不是鄰國,預計日本很難像美國那樣找到能替代中國的國家。不管怎么說,不能再期待中國繼續扮演廉價工業產品制造者的角色了。(作者加谷珪一,曾茂譯)
環球時報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