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文
近期,美國大力推進構筑“以價值觀相同”為基礎的全球高技術產業供應鏈。美國財政部將離岸外包改為“友邦外包”,要將全球供應鏈限定在“友好國家”網絡內,美歐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理事會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則強調,美歐要共建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供應鏈。這一系列動作都是為了糾集盟友,按照美國“價值觀”分割全球供應鏈,以遏制中國發展為目標。然而,美方宣稱的要建立所謂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的株應鏈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原因在于,美國構筑供應鏈的基石是美國利益,不是價值觀,所謂價值觀僅僅是其用來糊弄盟友一起圍堵中國的敘事方式而已。
在切身經濟利益面前,即便是擁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也會有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的飛機生產涉及全球供應鏈,參加波音787供應鏈的除美國公司外,包括英法意日澳;也包括中國。一架空客飛機在2021年的全球供應商共3186家,其中法國占供應總額27%、德國19%、美國18%、英國12%,中國包括港臺企業占2%。按拜登政府的定義,除中國外,其他都是“相同價值觀”的國家和地區,但這個供應鏈卻困擾了美國數十年。波音與空客是世紀冤家,2004年波音訴諸世貿組織,指責歐洲政府提供出口補貼。接著空客也指責美國政府對波音提供補貼。WTO先后裁定,美國和歐盟均存在對各自航空企業提供非法補貼的問題,最后參、與空客供應鏈的美國供應商以及參與波.音供應鏈的歐洲供應商都受到打擊。
美國在維護自身經濟利益方面,可謂不擇手段。如今美歐宣稱要構建自己的半導體芯片供應鏈,但問題是這個供應鏈真的安全嗎?法國人不會忘記,阿爾斯通公司是怎么被“美國陷阱”弄殘的。法國阿爾斯通曾是世界能源設備供應鏈中的領先角色,且這個供應鏈以基于“相同價值觀”的美歐日本公司為主,但2014年阿爾?斯通副總裁皮耶魯齊突然在美國機場被捕,美國政府給了兩個選擇:坐牢或被美國公司收購。最后美國通用電氣(GE)以170億美元的便宜價格收購阿爾斯通能源部門。自此阿爾斯通一蹶不振,GE則成為世界能源設備佼佼者。美國極力推動的芯片供應鏈則更危險。2021年4身到10月,白宮連續召開三次半導體峰會。其核心是如何確保美國芯片供應安全。最后決定有二:第一,三星、臺積電等主要芯片代工企業必須在45天內交出它們的商業數據,由美國掌握。第二,英特爾、三星、吾積電必須在美國大規模建設代工廠。美國芯片制造(代工)僅占世界市場12%,美國建芯片供應鏈的目的是把亞洲產能拿到美國,確保本土芯片制造能夠滿足自己需要。而未來日韓和一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否安全,并不在美國考慮之內。
20世紀80年代美國摧毀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教訓殷鑒不遠。1976年至1979年,日本政府牽頭發起“VLSI聯合研發計劃”,政府投資720億日元,日本研究所和大學負責技術攻關,日企負責研發和市場應用。1986年日本芯片世界市場占有率達42%,第一次超過美國。無論是基礎技術扎實的上游供應鏈還是面向消費市場的電子品牌,當時日企幾乎影響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美國決定立即對日本實行休克療法。不等企業提起訴訟,政府就啟動了針對256K主存芯片反傾銷案。隨后美國效仿日本,大力投資以支持美國半導體產業復興。連番打擊下,日本如日中天的半導體行業就此一落千丈學當時.日美兩國具有“相同價值觀”,半導體供應鏈也是完整的,但這沒有任何用處。主持美日半導體談判的里根政府商務部助理部長普雷斯托維茨稱,美國“必須是世界第一”。如今拜登政府提出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半導體供應鏈,與當年美國絞殺日本半導體的態勢何其相似。難怪拜登政府提議成立美韓日臺半導體產業聯盟時,首爾立即稱這一提議“完全不可接受”。
從近年美國簽訂的對外貿易協定來看,其宗旨也是美國第一。2018年7月,美墨加達成新貿易協議,其中關于汽車產品的條款規定,到2023年享受零關稅的汽車產品,其40%至45%的零部件必須由時薪16美元以上的工人生產。而墨西哥的時薪遠低于此,所以這是為美國工人量身定做的。同樣,隨后簽訂的美韓自貿協議修訂版規定,美國皮卡對韓國出口量從每年2.5萬輛增至5萬輛,而美國對韓國皮卡25%的關稅則延長20年。這些顯然不是自由貿易協定,而是要確保美國單方受益。
如今拜登政府推行的“印太經濟框架”,同樣只是披著經濟外衣的政治工具。美國官方發布的正£文件明確表示:“擴大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領導地位有利于美國的工人和企業。”“'印太經濟框架'將使美國工人、小企業和牧場主能夠在印太地區競爭,并幫助降低成本?!痹谶@一宗旨下,美國在數字經濟、供應鏈等方面與其他創始成員逐一談判,主要是按照美國利益對其他成員進行規范。其他成'員利益則不在美國考慮范圍內。
綜上所述,拜登政府拉盟友構筑以“價值觀為基礎”、排除中國的全球供應鏈,不過是“美國第一”的新版本。它的基石是保障美國自身安全,這種“美式供應鏈”必然走不遠。美國同其他“價值觀相同”國家和地區構筑的供應鏈,在美國需要時,“價值觀”隨時可以犧牲。所謂“相同價值觀”不過是圍堵、阻企中國高技術發展的政治口號。并且,對全球供應鏈進行人為的政治分割,這本身就違反全球供應鏈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美國追求自己利益優先,必然會與供應鏈上其他“價值觀相同”的盟友發生沖突,其盟友也將尋求與美式供應鏈之外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中國的合作。這決定了美國既無法完整構筑它的供應鏈,也無法切割現有的全球供應鏈,將中國完全排除在外:▲(作者是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