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篋近日同美膏'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盧森斐舉行會晤。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的溝通和交流,同意以落實好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為主線,加強接觸對話、減少誤解誤判、妥善管控分歧。在此之前,中美防長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也舉行了會晤。
最近在筆者參加的多場學術交流活動中,不少中外學者都認為,美國應該加強與中國的溝通對話,而不是相反。因為,美國政治精英對時代的變化和世界的發展出現了嚴重誤判,而且對中國的戰略意圖也出現了嚴重的誤讀和誤判。這是制約中美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么,美國為什么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誤讀和誤判呢?
首先,這是在國內政治激烈斗爭等因素影響下美國政治精英故意而為之Q,美國兩黨黨爭勢頭不減、經濟通脹壓力巨大、民眾不滿的聲音此起彼伏,這令美國政客寄望于依靠樹立外部威脅來整合其力量。尤其是渲染那些所謂“將挑戰美國霸權的戰略威脅”,從而挑動民意,強化軍工復合體這一左右美國政治幕后推手的作用,'以達到大發危機財、戰爭財的目的。
其次,這是美國霸權邏輯使然。美國政治精英遵循的是權力政治邏輯和霸權邏輯。其他國家在外交事務中并不因循這樣的邏輯,但美國政治精英卻認為其他國家也會照著這樣的邏輯行事,在其眼里任何國家都會跟美國一樣。因此,美國是把霸權邏輯強加給其他國家,這本身就是霸權的一種體現項也正'由于美國十分在意自己的霸權,擔心霸權旁落,只要是發展快的國家就會被美國巍為對其霸權的挑戰。美國政治精英的這種“極力維持霸權”的敏感心態在歷史上已經多次顯露出來。
美國一些人經常宣稱,美國有權享有“特殊性”,本質就是延續作為霸權國的生活,而這樣的待遇只有美國一個國家可以有,不可能再有第二個國家跟美國一樣。有第二個國家跟美國平起平坐,美國現有的超越其他國家之上的特權就會崩塌。
再次,美國一貫基于自身特殊利益來認定他國的發展。華盛頓篤信權力邏輯,并認為所有國家都必然如此,無一例外,也不可能有例外。這樣就出現了一種奇怪的邏輯,美國相信他們比中國自己“還要了解中國的戰略意圖”,實際上這恰恰暴露的是美國的戰略意圖和美國的戰略上的傲慢。
在很多美國政治精英看來,一個國家應該強大與否,都是由美國權力政治邏輯所衡量和決定的。當中國落后的時候,他們希望中國發展一點,這并非是美國大發慈悲,而是他們希望中國增加購買力,擴大美國的市場以及給美國提供廉價的商品。
當中國在國力上越來越接近美國的時候,他們就想限制中國。因為他們希望其他國家永遠跟美國保持一定“安全距離”,使美國永遠保持領先優勢,以便他們能夠攻擊、壓制和剝奪其他國家。所以,在美國政治精英眼里,這是一場關于差距的爭斗。在這場爭斗中,他們認為美國必須保持足夠優勢。中美合作明明有利于兩國人民,卻在美國當權者眼中卻被解讀為“對美國長期利益的損害”。
第四,美國的排他性心態也是導致其誤讀的原因。霸權具有排他性,而不可能共享。因此,華盛頓大搞雙重標準。美國一些政治精英把中國正常的通過市場經濟規則與東盟國家的合作稱之為是“脅迫”,那么,美國對中國施加的一系列不平等的苛刻條件是什么?這難道是施恩嗎?
而且,美國不希望在同一起跑線上與中國用同一規則進行競爭,美國希望保持它的特權和特殊的優越性,以及對規則的單一性和例外性。于是,美國政治精英強加給中國一個“破壞國際秩序和規則”的罪名。而事實是中國作為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強調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并得到多數國家的響應和支持。
整體來看,筆者認為,很多時候美國不是誤-讀,而是斷章取義,甚至是故意曲解,而且有其特定目的。那就是為美國的霸權利益服務。
早在80多年前,英國著名國際關系學者愛德華?卡爾就提醒人們:“我們應該清楚,美國是利用善良外衣掩蓋他們自私的國家利益的藝術大師。”所以,美國對中國的誤讀本質上是故意而為之,以掩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作者是外交學院副院長)
環球時報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