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
如果你找到那個說一句頂一萬句的人,記得一定說一句就好,不要說個沒完!
周末的時候,老公陪我去送女兒返校,返回的途中,我指了指路兩邊葉子凋零的樹,說,“我很喜歡這樣路兩邊有樹的風景。”老公說,“我最不喜歡秋天了。我第一次離家讀書的時候,就是秋天。秋風蕭瑟滿目凄涼的樣子,我一直都不太喜歡。”
我們在一起生活三十年了,我第一次聽他這樣講,心里有點愧疚也有一絲意外:“你還有這樣多愁善感的時候啊?”
在我的認知中,他一直都是一個粗狂又張揚的男人,根本沒有這樣細膩的心思。“這么多年,你了解我多一些還是我了解你多一些?”我本能地問他。
“當然是我了解你多了。”老公的回復好像不能說服我。我一向以為自己非常善解人意,而且總是一門心思放在他身上,我怎么會不了解他呢?
“你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你所有的想法都是圍繞你自己考慮的,你怎么會顧及到我的感受!”老公好像很平靜,沒有一點指責我的意思。
“是不是因為我們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我不停地在說、各種說,所以,你才會多了解我一些。而你,相對說得少,我自然就了解你少了。”我還是想為自己辯解一下。
“不是。是因為你的需求永遠比我多,所以,你才有不停說的話題。”老公貌似很客觀。
我心里一驚,其實我又何嘗不知道自己的這個特性,總是不停地對他人闡述自己的想法,想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認可,甚至有時候會無理地要求他人應該無條件關心自己,因為自己對他人敞開了心扉,他人就應該拿真心回應自己。
可所謂的敞開心扉,就是無止境地傾訴自己的心思。
殊不知自己的這種做法,不僅不是對他人的關心與愛的付出,而是對他人有意無意的情感索取,有時候這種索取會給他人帶來極大的壓力與抵觸。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這個特性后,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自私。盡管有人善意地說我的自私比較有格局,我還是想真正提升一下,我不能一直都這樣無止境地去索取。
以后對家人還是朋友,我要多聽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為人處世方式,保持彼此之間相處的距離,給他人留下足夠的自我空間。
每個人都應該是情感上獨立的自然人,誰都不應該完全依附于誰,更不能把自己的情感強加給任何人。
真正積極健康的情感,是彼此需要、彼此獨立、彼此守護、彼此尊重。沒有任何一個人,天生下來就應該無條件對誰好,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對誰好就應該一生都那樣好下去。
誰都在成長都在變化,無論環境還是心態。如果以一成不變的觀點看待一份情感,那這份情感遲早會產生裂痕。
與時俱進,用在情感上一樣適用。
有時候我們總害怕別人忽略自己,尤其是比較親近的人。于是就會過度用力去抓著,結果就像抓沙子,手握得越緊,手心里的沙子就會越少。
試著放松手心,輕松愉悅地對待沙子,反而手心里的沙子會多一些。
就像《致橡樹》中的那段話:“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如果我不能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那我起碼要站成自己的姿勢,不悲不喜。
你歡喜,我們便靠近;你想休憩,我就靜靜地做我自己,慢慢等待你的回應;你若不回應,也沒關系,我可以一直做我自己!
一生能夠遇到一個說一句話就頂一萬句的人,是幸運的,好好珍惜!如果沒有,也不必怨天尤人!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相信有因果,也有輪回!
生活與情感,都是修行,一直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