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維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三采油廠)
污水站每天加藥量是根據處理量,手動操作控制,默認瞬時來水,加藥量不能隨著處理量的隨時變化而進行及時調整,導致當天的加藥量和處理量產生誤差,造成藥劑浪費,影響水質指標。綜合所述現有工藝設施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當來液量突然增加時,加藥量無法及時增加,導致水質不合格;當來液量突然減少時,會造成藥劑的浪費,增加藥劑成本;當液量發生變化時,電動機始終在一個功率數值上運轉,無法及時進行合理調控,造成電量的浪費。
針對上述不足,為了解決精準加藥,提升水質,在某站率先開展變頻加藥裝置的現場試驗效果跟蹤。實現了在加藥濃度不變的前提下,根據來液量合理調節加藥泵電動機轉速,達到智能變頻調整加藥量的目的。
現場試驗的智能變頻加藥調節裝置,由變頻器、信號隔離柵、PLC、開關電源等幾部分組成。它是在原有流程中增加一系列的裝置,實現將工頻電源(50 Hz 或60 Hz)變換成各種頻率的交流電源,通過旋轉按鈕調節輸出頻率的大小,實現對加藥泵電動機變速運行的功能,其后控制電路完成對主電路的控制,整流電路將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1]。智能變頻加藥調節裝置見圖1。

圖1 智能變頻加藥調節裝置
每日來液量由流量計實時計量,計量數據轉換輸出為4~20 mA 信號,經信號隔離柵分配成2 路電流信號,一路到二次儀表在值班室儀表柜上顯示流量計的數值;另一路到PLC 經內部編好的程序運算處理,并將處理后的電流信號輸入給變頻器,調整變頻器輸出頻率,控制加藥泵電動機轉速[2],從而達到通過來水流量變化隨時跟蹤調節加藥量的目的。
智能變頻加藥調節裝置現場采用一拖二的安裝方式,當加藥電動機運行頻率到達50 Hz 時,裝置可自動由變頻狀態切換到工頻狀態下運行[3]。
該裝置根據流量計變化輸出4~20 mA 信號,通過安全柵,將信號傳到PLC 可編程控制器;由PLC可編程控制器將4~20 mA 信號通過內部程序[4]運算轉換成平均信號數值;再通過信號電纜輸入到變頻器電流信號端子,通過變頻器輸出的0~50 Hz 頻率,來控制電動機0~1 440 r/min 轉速的變化,實現智能合理加藥的效果[4]。
變頻加藥裝置安裝在某污水處理站,進行現場試驗運行1 年時間,試驗期間開展對水質指標的影響、藥劑使用情況及適應性的監測。
變頻加藥裝置設計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藥劑利用率,提升水質指標。在確保裝置中各部件各項參數傳遞、計算準確的情況下,試驗期間首先監測該裝置的應用對外輸水含油、外輸水懸浮物兩項指標的影響。
試驗期間要求:操作人員不變;保持日常添加藥劑的廠家、批號及加藥濃度不變;反沖洗正常進行,時間、周期不變;來水閥門全部敞開,保證處理量呈自然波動狀態。要求化驗并詳細記錄,處理量、來水和外輸水的兩項水質指標評定數據。排除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外界影響因素,達到取樣手法統一、操作步驟統一,減少人為因素對試驗效果的影響[5]。從而保證實驗數據的可比性,安裝前、后水質指標數據見表1。

表1 安裝前、后水質指標數據對比
從試驗數據可見:安裝前,當處理量上下波動時,外輸水質兩項指標主要因處理量變化而變化;安裝后,當處理量上下波動時,外輸水質兩項指標不因處理量變化而變化,僅隨來水指標變化而變化。安裝前后,來水指標基本一致,安裝該裝置后,外輸水含油量下降了20.38%,懸浮物下降11.35%,可見該裝置有利于水質處理。
安裝加藥裝置后的連續試驗,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監測了裝置應用后的藥劑消耗情況,同時按原加藥方法計算了相應的加藥量(藥劑用量=前一天處理量× 最佳加藥濃度),安裝前后加藥量對比見表2。

表2 安裝前后加藥量對比
經分析可知,當加藥濃度不變,處理量比較穩定時,經計算安裝該裝置后7 天即可節約藥劑56 kg。
單臺加藥泵在工頻耗電功率為1.5 kW,頻率50 Hz。試驗后變頻器頻率當從50 Hz 降至45 Hz得,經計算耗電功率為1.09 kW,單臺電動機節能0.41 kWh;單臺年節電3 542.4 kWh;按電費0.45元/kWh計算,年節約共計1 594 元[6-7]。
3.4.1 穩定性效果
從兩個階段的實驗數據可見,安裝后的外輸水含油、懸浮物對比見圖2,指標穩定性相對較好。從圖2 中安裝前后數據比對可知,外輸水含油指標下降2~4 mg/L,外輸水懸浮物降低1~3 mg/L,水質兩項重要指標均在20 mg/L 以下,滿足外輸要求且穩中有降。實驗期間內,指標波動在6%~10%,較安裝前波動范圍減少16%左右,因此該裝置使用效果較好,安裝后設備在生產運行中平穩無異常,指標波動量更小[8]。

圖2 安裝前、后外輸水含油、懸浮物對比
3.4.2 經濟性效果
1)該裝置可使注水水質含油量下降20%,減少原油回注量,改善無效循環,節約注采成本[9]。
2)制造成本:電源開關的價格230 元;PLC 可編程控制器CS7-200 價格1 350 元;信號隔離柵wp6047—EX 價格243 元;變頻器價格1 250 元;信號電纜100 m 價格400 元;輔助電器1 227 元。總制造成本4 700 元。
直接經濟效益:一年節省絮凝劑28 800 元;一年節省助凝劑99 900 元;一年節省殺菌劑70 200 元;一年節省助洗劑4 800 元;一年節省電費3 188 元。
總經濟效益:應用智能變頻加藥裝置年可創經濟效益20.1 萬元;在四座污水站實施應用將節省藥劑費用80 萬元以上。如果在油站推廣,一年將節約上百萬元。
1)由過去的階梯調節加藥泵排量改變成無極調節加藥量,加藥量隨著處理量的改變能夠進行合理自動調整,實現了藥劑通過智能變頻加藥調節裝置自動加藥。
2)智能變頻加藥裝置在生產中運行平穩,應用后外輸水含油量下降20%,有利于水質提升,可減少原油回注量,改善無效循環,減少水質對地層開發的影響[10],同時節約藥劑投入成本,有助于企業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