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寧召亮

進入新時代,青年有新時代的使命和擔當。舊時代的青年們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天美好和平的環境;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更應追逐前輩的腳步。新時代就要有新時代的樣子,新時代就要有新時代的時代新人:有遠大的理想、有高超的本領、有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責任感和自信心。當代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一定要爭做時代新人。
新時代的大學生要首當其沖,堅定自己的信念,擁護共產主義,勤勞刻苦,奮發進取,朝著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前進。我們不僅要追求個人全面的發展,而且當代青年也要為實現偉大復興,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昂首闊步、一往無前。當代大學生應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不斷完善自己、發展自己,追求全面發展,更高程度的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們有更好更廣闊的條件去發展我們自己,實現我們自己應有的價值,在追求個人理想的同時一起構筑美麗的中國夢。
(1)加強頂層設計,建設教師主力軍:大學生是高校的主體,增強大學生的素養可以依靠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來實現,增強他們的政治定位。高校各學院應該加強各學院學生對于最近政治學習的情況,監督學生以達到激勵學生政治學習的作用。高校要改革課程評價機制,方式也要更加靈活多樣。思政課是大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途徑之一。要想上好思政課,使思政課體現出它最大的效果,就需要思政課教師隊伍壯大并強大。思政課教師態度要認真。要廣泛查閱資料,找出與課上內容相關的比較有趣的事例,能夠在課上吸引學生的興趣。其次,用多媒體教學,教師應廣泛利用起這些可利用的技術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2)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思政課純理論知識較多,很多知識晦澀難懂,學生根本提不起興趣。思政課是公共課,部分學生在上課之前不好好預習,在課堂當中不認真聽講,下課之后也不及時復習。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就得考慮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太過死板,或許可以嘗試其他的教學方法。比如可以放現代紀錄片、紅色視頻等等。還可以采取翻轉課堂,學生和教師互換位置,學生講老師聽,分成幾個小組,每周一個小組進行展示,組內成員進行分工合作。
(1)建設好校園物質文化:物質是思想的載體,校園里的一花一樹、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宣傳弘揚新時代新思想的載體。高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展覽板、宣傳欄、報欄、廣播等這一類的基礎設施。不僅基礎設施要利用好,圖書館、體育館、餐廳、教學樓等建筑物,甚至教室內也要充分利用好,弘揚新時代新思想。高校要保證投入適量的資金制定一定數量的有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展覽板懸掛或張貼在高校的教室、圖書館、餐廳或者建筑物外面等學生隨處可見的地點,廣播可以實時更新時政信息等等。這些建設的過程最好動員各年級的大學生來積極參與,這樣大學生可以在積極參與、親自動手設計有關的校園物質文化動手的過程中去接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建設好校園精神文化:校園精神文化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密切相關的。在校園精神文化中營造一種有關習近平新思想的內容的思想氛圍,大學生身在這樣的校園精神文化中也會受其感染而對習近平新思想感觸更加深刻。一個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理念等都受其政治素養影響,我們可以在高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理念里多添加政治元素,當然要與時俱變。進入新時代,高校的辦學理念就要追隨新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新時代新思想這些都可以在校訓、校歌等處體現出來,學校的辦學特色可以和新時代新思想相結合。在濃厚的精神文化熏陶下,每個大學生都無聲無息的在校園精神文化的有關內容中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熏陶。
(1)改善網絡思政環境,筑牢網絡思政營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不好好管控,容易出現形形色色的問題。文化塑造人,網絡文化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網絡并非法外之地,人人需當謹言慎行。創新網絡話語形式,運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話語來參與網絡思政活動,使大學生能夠用網絡術語來積極參與網絡思政活動。高校可以結合重大節日、節點和時事政治熱點等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一些活動,使更多的大學生都參與進來。利用網上活動,節省人力物力財力,還可以更快的宣傳開來。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各類網絡平臺,例如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結合經典原著導讀,形式方面要不斷創新,內容方面要豐富多彩,重點必須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得以營造新時代健康的網絡思政環境。(2)提高學生的網絡素養:大學生要提高在網絡空間的自我控制力,明確自己有哪些權利和義務,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要切實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和抵御負面信息的能力。正確的網絡道德風氣一定要在高校大學生中形成,網絡價值觀不能有偏差,一定要正確,大學生武裝頭腦一定要是科學的理論文化知識,自覺地辨別出好壞信息。要時刻注意西方文化的滲透和侵略,不崇洋媚外,不盲目的崇拜外來文化而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要堅決保護好中國的文化安全。
(1)拓展思政實踐活動渠道,完善社會實踐運行機制:部分高校實踐活動范圍窄,類型單一,不能使學生更好地展開實踐,所以高校必須加大資金投入,拓寬實踐活動范圍,多方拓展更多的實踐基地等實踐渠道。較以往來看,傳統的社會實踐活動并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就是因為沒有實行切之有行的實踐運行機制。這就要求學校或者各學院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活動評價機制、實踐反饋機制和有效的導向激勵機制。評價學生實踐活動的成果的方法一定要創新、多樣,評價學生成果的主體也要多元實踐活動到底有什么不足,要及時的反饋收集起來,要有時效性。在物質和精神方面承諾去獎勵優秀學生,從而激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社會實踐活動更有效率。(2)革新社會實踐內容形式:社會實踐形式不能一成不變,傳統的社會實踐形式常見為參觀博物館、紅色基地等。我們要不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革新,以使其具有更大的實效性。內容方面要創新。時代在不斷發展,思想也在不斷發展,而我們實踐的內容也應與時俱進,學習新時代新思想是大學生身處在新時代的使命,用習近平新思想激勵無數大學生馬不停蹄的奔赴中國夢的構筑中來。學習形式方面要創新。僅僅內容新了,形式不新,也激發不起大學生的興趣。要創新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學生干部要帶好頭,組織大學生成立宣講團組織宣講,在不斷的宣講中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只有內容與形式一起創新,才會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