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瑜游
4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僅達到104.3萬輛,同比下降達到35.5%,環比下降為34.0%。要知道1月份我國狹義乘用車市場的總銷量為207.9萬輛了,4月100萬輛的銷量稱之為“斷崖”式下滑、“腰斬”也毫不過分。這個月的銷量崩塌可以說是成為了近十余年來中國車市標志性的事件,甚至導致大部分車企完成不了年初制定的年度銷量目標。
這還不算完,5月的銷量數據雖然尚未完全出爐,但同樣并不樂觀。

5月,雖然很多地方的疫情得到控制,基本上所有的汽車工廠和供應鏈得到復產復工,但從乘聯會公布的前三周數據來看,形勢同樣不容樂觀。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第一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3.2萬輛,同比下降21%;5月第二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日均3.3萬輛,雖然相對今年4月的第二周均值增長了26%,但是仍舊同比下降22%;5月第三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4.2萬輛,同比下降6%。
5月1-22日這三周時間里,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78.0萬輛,同比去年下降16%,而據乘聯會預測,5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在132.0萬輛左右,同比下降19.0%。
如果說4月的銷量嚴重下滑還可以怪罪在工廠停產和供應鏈的問題上,但在工廠得到復產復工,供應鏈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解決的情況下,5月乘用車銷量數據下滑的問題則是出現在需求方,即消費者群體身上。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于消費者們不敢進行大宗消費了。目前這場抗疫戰爭注定是一場長期的拉鋸戰,因為封控等原因,許多人的工作和收入都變得不再如以前穩定,而生活壓力卻依舊沒變,甚至比以前更為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存錢,提高未來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而不是進行買車或是買房這種大宗消費。
當然,除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下降外,油價的持續上升也是造成消費者購車欲望持續下跌的一大外在因素。
就在5月30日,油價還迎來了今年第十次調價,這也是年內油價的第九次上調。本次調價過后,全國大多數地區92號汽油零售限價將在8.8元/L至9元/L,部分地區將進入“9元時代”,而95號汽油的價格也已經開始逼近10元/L。油價的上漲則代表著出行成本的上漲,高昂的出行成本也打消了很多人的購車想法。
以前是造不出,現在變成了消費端賣不動,為振興汽車行業,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圍繞著汽車消費端的扶持政策,例如目前已經明確的汽車下鄉政策和減征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的政策。
以當前10%車輛購置稅率為例,假設減征一半至5%,600億元的補貼可以拉動12000億元汽車零售額。粗略預估,可能覆蓋面將達到接近1000萬輛新車的數量,要知道2021年中國的全年乘用車銷售量才為2014.6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和2016年我國曾出現過購置稅減半政策,在當時大幅提振了市場行情,2009年和2016年汽車銷量分別突破1000萬輛和2500萬輛,同比增長45.5%和13.7%。如果這次乘用車購置稅能夠如以前一樣達到5%,相信低迷的車市或多或少能夠煥發一些活力。
燃油車都有如此大的優惠,那新能源汽車呢?據了解,本輪汽車下鄉便是針對新能源汽車而來,具體政策雖然目前尚未出臺,但據行業預計,本輪汽車下鄉活動將以10萬-15萬元的車型為主,每輛車補貼范圍在3000元~5000元之間。

除此之外,各省市為了復蘇經濟,提升購買者的消費欲望,也開始紛紛公布購車補貼計劃,甚至有部分省市的購車補貼超過萬元,最高金額達到20000元。
例如深圳在5月26日發布的關于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若干措施中就提出,支持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對新購置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并在深圳市內上牌的個人消費者,給予最高不超過1萬元/臺補貼。并且深圳還將會新增投放2萬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的中簽者給予最高不超過20000元/臺補貼。
青島在5月21日至10月31日這個日期內,也將在全市范圍開展“億惠青島 嗨享生活”主題消費活動。青島市統籌社會各界及各區(市)資金2.67億元,活動期間將滾動發放300多萬張消費券。汽車按照不同車型不同價位,提供3000-10000元一次性補貼。
前段時間備受關注的上海市在5月29日同樣也發布了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具體為上海將在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按照國家政策要求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并對置換純電動汽車的個人消費者給予一次性10000元補貼。但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這1萬元補貼只針對純電動車型,插電混動和增程式都不算。

此外,湖北省也即將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專項行動,對符合補貼標準的以舊換新汽車可給予最高每輛8000元的補貼;長春在5月21日便開展了汽車消費補貼活動,補貼標準分為了三檔,最低補貼2000元,最高補貼7000元;廣東對報廢舊車、轉出舊車后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也有補貼,最高達到10000元。
從這些地區發布的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來看,各地都偏向于新能源汽車,并且在補貼政策方面也非常大方,能看出各地對經濟恢復的決心。

政府推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已出,相關的利好政策也是逐漸落地,600億元購置稅補貼、汽車下鄉政策、各省市購車補貼,這次政策之多、力度之大、群體之廣,都堪稱近幾年之最。
如今政府已經為企業和消費者打造了一個最佳的出車和購車環境,此時如果車企能夠進行一波降價促銷,放利給消費者,相信這個6月的汽車市場能夠“破冰”,車企也能夠靠銷量來度過這場經濟寒冬。
同時,汽車工業作為工業之王,其產值在我國GDP中的比重一直都非常高,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十分之一,在我國GDP中的占比超過4%,并且更重要的是汽車行業還可以對上下游產業產生影響,觸發“鏈式效應”,從而為上下游產業增加價值,而算上這部分相關產業能夠在我國的GDP比重中占15%。所以要想復蘇經濟,汽車行業非常關鍵。
相信在各種政策和各項措施的推出下,即便大部分消費者自身購買力和購買欲處于低位,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需求,從而拉動經濟增長。E664AFBE-E97F-4350-86FA-827FA0F8AE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