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不再畏懼失戀,我們的愛就練成了
一轉眼30歲了,我渴望愛情,但一想到被前男友騙婚的經歷,又很恐懼。一年前家里給我介紹了一個男孩,相處中他做了很多令我感動的事,但我就是生不出喜歡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是怎么了?
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階段學說,18~30歲正值“練習愛”的人生階段,最需要解決的便是親密與孤獨的矛盾。也就是說,當我們處在這個年齡段必然會遇到愛,我們需要經歷考驗和磨練,從一個人的小小世界里探出頭來,學會用愛把自己和他人黏起來——為愛受挫和犯錯,都是這個年齡必然會面臨的問題。
“愛為什么那么快就消失不見”“愛情真是脆弱的東西”“我失戀后不再相信愛情”……這些因受挫而帶來的傷心,雖然令人心碎,卻也讓我們變成大人。我們都是在學會喪失一些自認為珍貴的東西后,才變成大人的。等到我們說“分手”時,不再畏懼失戀,我們的愛恐怕就練成了。
其實分手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學會處理悲傷,總結經驗。沒有戀愛受挫的人,并不懂得愛戀,既然這個問題人人都要闖,就請你大膽一些吧。你一定要明白,踏上另一段征程前,治愈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先搞定自己。現在,不妨問問自己,你準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戀情并為它承擔風險了嗎?
Q2:每一個基層工作者的背后,都有千萬個“我們”在一起奮戰
疫情頻發,作為一名社區基層工作者,我需要根據工作內容不斷調整方向,不斷與服務對象溝通,壓力很大,對方卻常常不理解。最近,我常陷入情緒困境中,感覺壓力一天比一天大,甚至出現想放棄這份工作的念頭,怎么辦?
同為基層“打工人”,我很理解你的工作以及遇到的困擾,談談我的想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基層工作雖然紛繁復雜,但正是因為有無數像你一樣的基層工作者始終堅守在防疫一線,才為廣大居民群眾筑牢了疫情防控屏障。事實上,無論處于什么崗位,只要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只要我們將心比心,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實實在在幫助社區居民解決難題,我相信大部分人還是通情達理的。
當然,長期持續的工作難免讓人感覺身心俱疲。我們都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有普通人的心理需求,需要支持,需要鼓勵,更需要理解和包容。所以,別把事情一直壓在自己身上,因為很多矛盾確實是現階段難以解決的。如果努力過后還是無法達到目標,不如向領導匯報,看看下一步工作如何安排。壓力大的時候,更要學會靜下心來找一個稍微安靜的地方進行深呼吸,調節、緩解一下情緒。
居民群眾的每一聲“謝謝”都是我們堅持下去的意義,你也要相信,每一個基層工作者的背后,都有千萬個“我們”在一起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