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君姐:
你好!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的原生家庭條件都不錯,我們結婚生子都得到了父母極大的經濟支持,我們的工作也都穩定。但不知為什么,隨著三十五歲的關口過去,往四十上奔,我卻一天天感到心慌意亂,甚至對未來產生了一種恐懼感。朋友說我這是“中年危機”,我有點蒙了,我的生活并沒有壓力,為什么還會有“中年危機”?
雨萱
雨萱:
你好!所謂的“中年危機”觀念可以追溯到19世紀之前。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中年危機”這個概念獲得學界大量的關注。美國阿巴拉契亞州心理咨詢中心的博士丹·瓊斯認為,“中年危機,并不是一個正式的診斷”。他認為中年危機的涵蓋時間段非常寬泛,大概從37歲開始到50多歲,都在中年危機發生的時段里。
邁入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們,在社會中事業普遍處于上升的關口,孩子又面臨各種升學壓力,同時父母也開始逐漸老去,有時候還會有疾病出現,他們開始過起了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這時候家庭、事業各種壓力紛至沓來。因此,很多大城市的中年人普遍都會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危機感。
可是同時又有學者發現,事業、家庭以及人際關系這些外部因素并非是導致中年危機的直接誘發因素。你的來信中說到,你們得到了父母很大的經濟幫助,結婚生子都很順利,相對其他人來說,似乎也沒有什么壓力,但為什么還會“一天天感到心慌意亂”呢?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兩位經濟學家大衛·布蘭弗羅和安德魯·奧斯瓦德針對不同國家不同年齡人群進行了有關幸福感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滿意程度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在40~50歲時達到低谷,然后逐步回升。到了老年階段,生活滿意程度回升甚至超過青少年時期。他們的這個發現,被稱作一條“快樂的U形曲線”。
不幸的是,中年人正處在那個U形曲線的低谷。過了這個谷底,到了老年階段,又自然獲得相對較高的幸福感。
這樣一來,似乎中年危機變成不可避免的存在了。那么,位于這個U形曲線的底部,我們又能做什么呢?可以分幾步走:
一、當你感到心慌意亂時,不妨給自己幾分鐘安靜獨處的時間,問問自己:我最害怕未來發生什么?看到隱藏在心底的焦慮和不安。如果你愿意,可以拿一張紙寫下來。
二、當你想到未來恐懼的事情發生時,身體隨之產生的反應,是呼吸急促?手心冒汗?心跳加快?還是感覺胃里堵得慌?或者哪塊肌肉不知不覺繃緊了?做幾個深呼吸,試著讓自己平靜下來,你對未來的恐懼和擔心是不是百分百一定會發生?抑或只是自己的想象?接著用筆把并未發生但引發你擔憂的事逐條劃掉。
三、試著把聚焦點從目前U形曲線的底部擴展到整個人生軌跡,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有低谷,自然也會有高峰,人生的低谷也正是上升的開始。要允許自己有低谷的狀態,中年危機是我們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四、找回初心,重溫年輕時光。從繁忙的工作和家庭事務中抽離一小會兒,用心看看天空、樹木,有不良情緒及時表達和疏解,不要憋在心里。這方面女性比男性容易些,女性的情感宣泄會有很多渠道,和閨蜜、家人聊聊天,或者逛逛街,可能都會讓自己心情變好一些,而男性則不大會宣泄情緒。所以整體來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中年危機,健身鍛煉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中年危機,說起來是“危機”,實際上更像是“契機”,每個人都有機會從U形底部向上走,成為人生贏家。
祝你順利度過這段特殊時期,獲得幸福人生!
你的朋友:南林君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
南林君,國際正念減壓(MBSR)受訓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生命完整療愈師、國家高級兒童情商師、南京崇正書院前執行院長,著有《靜待花開——從中等生到港大才女》《生命完整療愈》《靜待花開——好媽媽學會陪伴》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