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瑤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
原意是作戰中擂響第一聲戰鼓時,士氣最為高漲。比喻鼓起干勁,一口氣把事情做完。
公元前684年,齊國發兵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魯國有個叫曹劌的人主動請纓,隨莊公迎戰齊軍,兩軍對陣于魯國的長勺。
齊將鮑叔牙輕視魯軍,剛擺開陣勢就下令擊鼓進軍。莊公也準備擂鼓迎敵,曹劌卻說:“不可。”齊軍見魯軍毫無動靜,又擂第二次鼓,搖旗吶喊,想要激魯軍應戰,曹劌還是勸莊公按兵不動。等到齊軍擂了三次鼓后,見對面的魯軍還是毫無反應,不由士氣大減,將士們紛紛松懈下來,隊伍也變得松散。這時,曹劌當機立斷地說:“可以擂鼓出戰了。”于是,魯軍擂響戰鼓,同時莊公下令沖殺,魯軍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了出來,殺得齊軍全線崩潰,落荒而逃。
獲勝之后,莊公想要繼續擴大戰果,追擊齊國軍隊,曹劌卻說:“現在還不行。”他下車看了看敵軍車輪的痕跡,登上車的高處遠眺觀察敵軍后,說:“現在可以追擊了。”于是,魯軍追擊齊國軍隊,大獲全勝。
戰勝敵軍之后,莊公問曹劌幾次阻攔他的原因,曹劌回答說:“戰斗,拼的是士氣和勇氣。敵軍擂第一次鼓時士氣高漲,應該避其鋒芒;等再次擂鼓,敵軍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擂鼓時,他們的士氣已耗盡了。這時我們第一次擂鼓,敵方士氣耗盡,我方士氣充盈,所以才能戰勝他們。齊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我怕這次失敗是他們的計謀,故意逃走,在前方設下埋伏,所以勸大王不要輕易追擊。直到我看他們戰車留下的痕跡雜亂無章,戰旗倒拖,才敢肯定他們是真的潰敗,這才下令追擊他們。”
莊公聽了,對曹劌大為信服,從此更加器重曹劌。
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把握時機,一鼓作氣,保持高度的熱情和充足的動力,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