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楓
檔案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因其原始性、真實性特點而具用不可抗拒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發展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檔案展覽是發揮檔案教育作用的重要形式。十三五以來,各級檔案館通過舉辦基本陳列展、專題展、特藏展、流動展、網上展等各類展覽展示活動,積極創建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取得豐碩成果。新《檔案法》頒布實施后,作為檔案館“五位一體”功能之首的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越來越重要。本文通過有關檔案展覽情況的調研分析,結合通化市檔案館正在全力推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工作實踐,提出加強和改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幾點思考。
1 準確把握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國家規定與標準
新《檔案法》第三十四條對利用館藏檔案開展宣傳教育作出明確規定:國家鼓勵檔案館開發利用館藏檔案,通過開展專題展覽、公益講座、媒體宣傳等活動,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國家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指經各級黨委、政府或者相關部門批準命名、公開掛牌,由各級檔案館管理,以館藏檔案為主要資源,向社會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國情、省情、市情、區情、縣情教育及科技文化知識教育的活動場所。2019年9月1日,經全國檔案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核通過、國家檔案局批準《國家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規范》(DA/T34—2019)(以下簡稱《規范》)發布實施。《規范》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進一步強化各級國家檔案館的教育功能,要求各級檔案館要充分挖掘館藏檔案的社會教育價值,積極開展以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為主的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有效發揮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規范》特別強調: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既要準確把握好檔案教育的內涵和特點,還要適應新時代的高標準、高要求。一方面,要更加強化為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務、為社會各界服務的功能;另一方面,要改革創新,尋求新突破、展現新作為,把檔案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明顯的實力優勢,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做好新形勢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貢獻檔案力量。《規范》還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角度,對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目標、任務、流程等進行了詳細的梳理,系統表述新形勢下各級檔案館教育基地的職能定位和工作職責等問題,提出開展活動需要把握的熱點、重點、有效途徑和方法,對各級檔案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具有很強的規范引領和指導借鑒作用。此外,《檔案館工作通則》《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也對各級檔案館舉辦檔案展覽、開展教育活動、發揮檔案作用加以規范。
2 分析破解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教育形式單調、辦展手段單一
《規范》規定:基本陳列展、專題展、特藏展、流動展、網上展等各項檔案展覽是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現其社會教育功能的活動形式。其中,以館藏檔案原件、復制件、仿制件等為展出主要展品,輔以多種展示手段,反映館藏和區域特色,在館內常設的內容相對固定的“基本陳列”展,是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現其社會教育功能的最基本活動形式。近年來,通化市檔案館圍繞中心大局、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先后舉辦“銘記歷史、珍視和平、圓夢中華”“紅色印記、光輝歷程”“銘記歷史、警鐘長鳴”“紅色記憶”“檔案——見證通化改革開放40周年”“黨旗飄飄耀通化”“城市記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信仰的力量”等系列檔案展覽,助力全市大型活動。但限于館庫條件,以上展覽皆是反映單一主題、舉辦時間和地點非長期固定的流動性的專題展覽,以活動展板為展出方式,雖然移動方便,但展示手段單一,觀眾容易審美疲勞,且因展示時間短,受眾不理想。縣(市、區)檔案館也相類似。目前,僅通化市檔案館外,6家縣(市、區)檔案館的基本陳列仍處于空白狀態,“基地”功能還遠遠沒有得到發揮。
2.2 展覽定位不準、展覽主題不鮮明
展覽享有經濟社會發展晴雨表之稱,一個成功的展覽要突出自己的行業優勢,圍繞中心大局挖掘獨有的展覽素材,通過新立、分列、合并等方式拓展展覽主題,使創辦的展覽始終緊跟時代要求并保持強大的生命力。新形勢下的檔案展覽,既要突出檔案館具有的檔案資源豐富的特殊性,也要突出愛國情懷和創新精神。目前我市檔案系統主辦的專題展覽與其他行業相比,主題相對單一,內容相對局限,缺乏更寬廣的視角,由于專業人才短缺、館藏資源饋乏等多種因素,甚至會出現一些主題雷同、題材相近甚至是相互抄襲的展覽。有的展覽沒有把握好檔案教育的內涵和特點,與檔案結合不緊密,檔案特點不鮮明,通過展覽來展示檔案的價值和作用還不明顯,通過展覽來發揮檔案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還不充分。
2.3 展覽市場化水平運作不高
目前我市檔案系統舉辦的展覽,皆是檔案部門自己主創并組織實施,展覽主題選定、內容研究、素材選擇、設計制作、布展施工等多項工作都自主完成,即使合作辦展也局限于與黨史、文化等黨政部門,這種政府包辦的辦展方式增加了展覽的權威性,但也存在專業性不強、公眾認知不足、社會效果不理想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是政府投入不足,檔案部門只有利用自身有限的資源做力所能及的事;二是思想不夠解放,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方式,創新的勇氣不足、招法不多。當今時代,公眾的需求是復雜多元的,可獲取服務的渠道也是多種多樣的。只有了解服務對象需求,依靠市場運作,才能讓展覽更有生命力。脫離市場辦展,路會越走越窄。
3 加快推進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工作實踐
新《檔案法》的頒布實施,明確指出通過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檔案館工作的發展方向和著力點,是檔案館彰顯社會價值的最直接表現。近年來,通化市檔案館積極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1132D762-3BB7-4A33-94B3-F620542D038D
3.1 規劃好“展廳”面積
《檔案館建設標準》要求,檔案館必須滿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需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廳)建設在檔案館整體建設中處于重要位置,尤其是新建檔案館,在建設之初就應該同步謀劃、精心設計、同步實施。《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下稱《規范》)中也明確規定:新建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廳)”占對外服務用房面積必須達24%以上。通化市檔案館新館建設從2018年初開始啟動,其展廳也是從那個時候同步籌劃的。首先保證展廳面積達標,充分考慮基本陳列、專題展、特藏展、流動展等多種形式檔案展覽的不同面積需求,并與整個館庫建筑面積比例相協調。其次要合理布局,既要方便進出、利于觀展和應急逃生,又與庫區、附屬用房區、技術用房區、辦公區分開,空間相對獨立,確保展品安全。通化市檔案館在二樓設1072平方米大小展廳2個,專門用于基本陳列展,在三樓設120平米展室一個,用于特藏展,在八樓設500米長的環廊,用于專題展。整個參展路線合理,空間相對獨立,消防、監控、空調等設施配套齊全。
3.2 豐富檔案展覽的種類
《規范》明確: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是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現其社會教育功能的最基本活動形式和主要形式,特藏展、流動展、網上展、移動客戶端展是輔助教育形式。通化市檔案館首先抓基本陳列,打牢教育基礎;抓專題展覽,突出教育重點;同時兼顧特藏展,不斷拓展網上展。在2021年國慶節前,我們推出“佟佳江的記憶”和“古今中外話檔案”2個基本陳列(固定展),以展示館藏精品與通化區域特色為目的,充分體現了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性質、功能和特點;在2021年6月9日第十四個國際檔案日,推出“信仰之光照亮百年征程”大型檔案文獻展(專題展),展覽內容緊扣黨史學習教育和慶祝建黨百年重大活動,充分發揮專題展覽緊跟中心、服務大局的特點;新建的特藏展與特藏室合二為一,以藏為主、以展為輔,通過展示少量的重要的檔案原件和特殊的保管環境,突顯檔案價值的彌足珍貴與檔案資源不可再生。2022年還將在檔案網站推出“檔案帶你看通化”“脫貧攻堅在通化”等網上展覽。
3.3 謀劃好檔案展覽的主題
主題是展覽的靈魂,沒有鮮明主題和充實的內容,展覽就是空洞的、毫無意義的。檔案館舉辦的各項展覽活動,一定要立意高遠,精心謀劃設計好展覽的主題,牢牢把握住愛國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突出創新與發展的理念,筑牢文化自信的根脈,這是展覽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佟佳江的記憶”“古今中外話檔案”基本陳列和“信仰之光照亮百年征程”專題展覽的文本創作上,通化市檔案館主創人員始終以弘揚愛黨、愛國、愛家鄉、愛社會主義、愛人民為鮮明主題,以激發民眾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報效家鄉的干勁熱情,擴大檔案工作的社會影響力為辦展目的,在深入挖掘館藏、了解本地歷史、廣泛收集取材、多方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組織文史專家充分論證、反復推敲、四易其稿、最終確定。其中“佟佳江的記憶”文本以檔案視角記述通化6000年的發展歷史和地方文化,深入闡釋通化在中國歷史和東北地方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取材廣泛,能使參展觀眾對通化歷史、文化、革命傳統深入了解和認知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對通化這座英雄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3.4 設計好展覽的表現形式
一個成功的檔案展覽除有鮮明的主題和內容外,還要有好的展示手段,即好的藝術表現形式。《規范》明確指出,檔案展覽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靈活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和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檔案內容與技術手段的有機結合。一個好的藝術設計目的是更好地表達主題,使觀眾樂于接受,收到預期效果。“佟佳江的記憶”基本陳列,在傳統檔案展覽表現方式的基礎上,吸收借鑒博物館的一些表現手法,廣泛采用繪畫、雕塑、場景、模型、沙盤、聲光電等多種具有藝術表現力和視覺感染力的展示手段,讓觀眾既可看可聽可觸可感,又入眼入耳入心入腦,把愛國主義教育的宏大主題和歷史文明的高雅內容,融入到閱檔案、講故事、讀文物、聽音樂、賞繪畫等通俗易懂的形式之中,達到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效果。
3.5 提高展覽的專業化、市場化水平
檔案展覽是一個政治性、學術性和時代性都很強的浩大的檔案文化建設工程,尤其是基本陳列,作為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程,更離不開專家團隊的力量,離不開專業公司的技術支持。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展覽業市場化進程”,只有依靠市場運作,才能解決展覽的市場問題。通化市檔案館基本陳列就是依靠市場運作,解決了檔案部門相關專業人才短缺、辦展經驗不足、專業性不強等實際問題。從文本創作到展品征集,從專家論證到文物鑒定,從形式設計到藝術創作,我們都與相關專業人士密切合作。展覽文本由東北師大歷史文化功底深厚的專家執筆;形式設計由省博物院陳列設計經驗豐富的專家主創;項目施工也由專業展覽公司來完成。2021年9月末,我們邀請政協、黨史、地方志等有關部門負責人,檔案專家、通化歷史文化研究者及群眾代表參加項目驗收,大家從不同角度來檢查、審視這個展覽,交流論證、揚長避短、修補完善。
3.6 有效發揮教育基地作用
辦完展并不等于“基地”建成,要辦好展才能全面實現其社會教育功能。要利用好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移動網絡等媒體,千方百計擴大社會宣傳,積極組織開展觀展活動與文化交流;要主動爭取黨委政府重視支持,結合重大事件、重要紀念日,組織機關干部、青年學生、社會群眾有序觀展;要配齊配強專兼職講解員隊伍,鼓勵年輕人、歷史文化研究者等作為志愿者參與講解;要強化和改進接待能力和安保能力,為觀展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觀展體驗;要開發與檔案展覽相關的文化產品,印制相關圖冊,吸引更多的人主動走進來,把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直觀教育、傳播知識和審美欣賞功能發揮到最好。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檔案館作為集中管理檔案的文化事業機構,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積極開展檔案宣傳教育活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本文作者系吉林省通化市檔案館館長)1132D762-3BB7-4A33-94B3-F620542D03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