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芝蘭 廖鈺珊 蒲畢文 楊 軍
1.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5;
2.廣東金融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1;
3 廣州醫科大學,廣東 廣州 511436
近年來,學生體質健康逐年下降廣泛引起社會、學者的關注,中等職業學校是我國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2020年年末,我國共有1628.14萬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人數巨大,并承擔國家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研究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了解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分析造成現狀的成因,并采取針對性對策,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為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參考。
(1)測量對象:廣東省4所中等職業學校共1200名學生體質健康進行測量,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問卷調查對象:對測試的4所學校采用現場問卷調查,以4所學校教師為基礎采用提名方式,擴大問卷調查范圍。訪談對象:對中等職業學校管理者、調研學校教師等進行現場訪談,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2)文獻資料法。查閱中等職業教育及體質健康研究相關文獻,掌握研究進展,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3)訪談調查法。以問題為導向,走訪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師、體育管理者、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地市學校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對相關教師、負責人、教研員等進行訪談,旨在了解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落實情況以及學生、教師體質健康認知等。(4) 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成因等,問卷主要涉及學校體育教育、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辦學條件、效果、《標準》實施、學生認知等6個方面,放發117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3.16%。(5) 數理統計法。采用常規統計,對體質健康數據進行統計及評價;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的成因。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以下簡稱“標準”)測試項目要求并結合學生體質健康的實際情況,本研究將分別從個人形態、身體機能、運動素質等三個方面進行評定。其中個人形態重要從身高、體重(即BMI指數),身體機能主要為肺活量,運動素質主要從50米、(男子引體向上/女子一分鐘仰臥起坐)、(1000米/800米)、坐位體前屈等反應個體爆發、耐力、力量及柔韌性。BMI指數,簡稱體質指數,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及健康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廣東中等職業學校BMI較為苗條,且仍在合格水平范圍內,由此可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個體形態相較于廣東省同齡人及全國同齡人好,且男女生呈現一致的發展趨勢。肺活量是心肺技能的重要表現,調查數據顯示,2020中等職業學生肺活量顯著優于2014年全國及廣東省肺活量,且具有顯著的差異性,男女生呈現同樣的發展趨勢。
青少年快速反應能力對青少年成長至關重要,50米短跑反映這一能力。數據顯示,2020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男生50米成績明顯比全國(2014)和廣東(2014)年成績差,且差距幅度較大,并呈顯著性差異,說明中等職業學校男學生快速跑和快速反映能力下降加大,亟待提升。2020中等職業學校女學生50米短跑成績差于全國(2014),且呈顯著性差異,但均值差異較小;但與廣東(2014)數據相比,成績差距較大,無顯著差異,女生短跑及快速反映略有下降,與男生相比,下降程度較小。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立定跳遠成績較2014年全國同齡人水平下降明顯,與廣東省同齡人對比也呈現同樣趨勢,可見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立定跳遠成績呈下降趨勢。同樣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男生坐位體前屈相較于全國(2014)和廣東?。?014)同齡人,呈上升趨勢;女生則出現分化,僅17歲的女生余廣東(2014)出現較大的下降,其他年齡均有較好的提升,整體而言,男女生柔韌性具有較好的提升。 長跑項目反映學生的心肺耐力,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中等職業學校長跑較全國(2014)和廣東?。?014)同齡人(耐力素質)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女生下降更為明顯,且與全國存在較大的顯著性差異,男生均值存在差異,差異并不明顯。整體而言,耐力素質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調研數據顯示,2020廣東中等職業學校男生引體向上(上肢力量)均值明顯優于全國(2014)和廣東(2014)。女生仰臥起坐反應女生腰腹力量耐力,數據顯示2020廣東中等職業學校女生與全國(2014)和廣東(2014)存在較大差異,且差異顯著。綜上所述,廣東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引體向上整體水平優于全國,優于廣東同齡人,女生的仰臥起坐呈現下降趨勢。通過數據分析可知,廣東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身體形態相較于全國呈現苗條的發展趨勢,肥胖問題相對較小。反應身體機能的肺活量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明顯優于全國,時間序列上呈現增長趨勢。身體素質方面的短跑(快速跑動能力)男生整體上與全國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呈現顯著性差異,時間序列呈現增長趨勢;女生也表現出相同的趨勢,與全國(2014)相比呈現下降趨勢。與快速跑動能力一致,反應下肢爆發力的立定跳遠呈現下降趨勢,男生立定相較于全國(2014)和廣東(2014)呈現下降趨勢,且具有顯著性差異。反應耐力素質的長跑,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與全國和廣東2014年數據相比),且具有顯著的差異,這一表現與心肺能力表現具有一定的反差。反應學生力量素質的引體向上和仰臥起坐,男生則明顯優于全國(2014)和廣東(2014),女生的仰臥起坐則明顯落后于全國(2014)和廣東(2014).綜上所述,綜合時間發展趨勢,廣東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呈現身體形態發展較好,身體素質方面則呈下降趨勢,仍亟須需求成因,查找對策。
2.2.1 學生自身原因
學生自身原因是造成體質健康下降的直接原因。首先是運動鍛煉嚴重不足,調查發現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具有良好運動習慣的比例不足15%,高達63.4%的學生僅體育課參加體育鍛煉,其他時間基本不參加體育鍛煉;每周3次以上的體育鍛煉學生僅9.7%,學生缺乏運動習慣,造成體育鍛煉不足。其次,睡眠、運動時間不足,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的學生比例高達43.3%,造成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則是手機上網及電子游戲。第三,在小學、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調查結果顯示高達67.23%的學生對體育鍛煉沒有興趣,73.6%學生沒有掌握體育鍛煉技能,技能要求相對較低的跑步,僅8.1%學生經常參加中長跑,缺乏良好的校園體育鍛煉及家庭影響,造成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習慣養成不足,成為制約青少年體質健康重要因素。
2.2.2 學校體育成因
學校體育教育是促進青少年體育習慣養成,提升體質健康的有效手段,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育也存在不足。(1)體育場地不足。調查結果顯示79.32%的學生認為學校體育場地不夠或學校體育場地質量及體驗感導致不愿參與體育鍛煉。(2)體育器材困乏,調查數據顯示由85.2%的學生認為學校體育器材不能滿足日常體育鍛煉需求,體育器材困乏主要是因為體育器材不足及種類較少,不能滿足學生日常體育鍛煉的需求,同時還表現在非上課時間獲取學校體育器材難度較大,器材困乏及獲取難度較大,制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3)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邊緣化,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教師、課程邊緣化,成為普遍趨勢。(4)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陳舊,未能滿足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訴求,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和體育技能培養。
2.2.3 體質健康政策落實不到位
(1)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重視水平有限。調查數據顯示,50%的學校主管體育校領導對國家、教育部、省、市有關學校體育及體質健康的文件不了解。對文件的不了解,反映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工作有待于進一步提升。政策文件是學校開展體質健康相關工作依據,對政策的理解直接決定事項執行力度,學校領導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不了解,顯然無法有效的執行學生體質測試政策。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政策不重視,造成學校老師對學生體質健康政策忽略或不了解,調研數據顯示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有73.2%的體育教師不知道《廣東省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更是有26.4%教師不能現場回答《標準(2014)》測試項目。(2)開展《標準》基礎條件不夠。一項關于廣東省抽測復核調研顯示,35.0%學校達不到《標準》測試要求的基本條件,中等職業學校也呈現同樣趨勢,學校體育場地空間有限,《標準》測試器材短缺,尤其是中等職業學校以技能學習和就業為導向,對《標準》工作的忽視,造成經費短缺,基本《標準》測試器材短缺,制約《標準》開展。(3)《標準》數據真實性不高。一項調研數據顯示《標準》上報數據與抽測復核一致率不高,2013年廣東省學校上報數據與自我抽測一致率僅為47.11%,學校上報數據真實性不高。中等職業學校存在同樣趨勢,學校上報數據真實性不高,造成真實性偏差主要原因可分為主動造假和被動數據差異,主動造假因為按照相關要求,《標準》優秀率、良好率等必須達到一定標準,為完成這一指標,部分體育課程教師主動篡改數據,確保上報數據能達到這一標準;被動數據差異則是與學校體育基礎設備、缺乏測試器材等。
2.3.1 加強學校《標準》工作
(1)加強學校對《標準》的認識,并采取相關措施推進《標準》工作的開展。中等職業學校首先需要提高對《標準》重視程度,將《標準》作為一項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工作來做,組建學校體質健康領導小組,由校長親自牽頭,統籌學校資源;明確領導小組組成單位分工,校長直接布置、落實相關工作,統籌場地、器材、經費等相關工作,為學校體育及《標準》工作開展提供學校支持和基礎性保障,其他部門各負其責,落實自己相關工作,全面支持《標準》工作。(2)營造學校體育鍛煉健康氛圍,構建新時代校園體育文化。加強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營造,增強校園整體氛圍,如通過橫幅等,增設校園體育文化;舉辦校園體育周等,使更多學生融入校園體育活動,使學生通過參加或直接感受校園體育,提升體育體驗感,提高參加體育積極性。
2.3.2 促進學校體育教師全面發展
(1)提升教師對《標準》的認知。以《標準》開展為基本內容,組織一線體育教師參加學習,全面了解國家、省、市、學校等相關文件的主要內容,尤其是《標準》的內容、組織實施及數據上報等相關工作,全面了解測試內容及反映學生身體素質情況,理解體質健康測試規律;掌握測試組織程序,提升測試質量,規避被動性數據偏差;最終實現整體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2)提高教師整體教學能力。以學生多樣性及時代快速發展,要求教師掌握知識結構及教學技能符合時代需求,不僅能因材施教,還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和研討,提高教師的知識把握和教學技能提升,運用新知識,根據學生個人興趣、體育基礎、發展潛能,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提升身體素質。(3)更新教師教學觀念。首先使教師明確體育課程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基礎,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核心組成部分,撇棄原有的體育多元論的觀點,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現在教學理論要求技能學習、身體素質及體質健康協同發展,體育課程教學不僅需要教授學生技能,還需要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習慣,促進體質健康的提升,從而體驗到體育的重要和快樂。學生運動技能、鍛煉習慣、體質健康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三個維度,相互促進,缺一不可。(4)提升體育教師的地位和待遇。提升體育教師主體地位,避免體育教師行政化和邊緣化,確保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學生體育課程教學和體質健康保駕護航。提高體育教師待遇,與其他科目教師一致同工同酬,提高體育教師工作經積極性,將體質健康工作納入計酬范圍,確保體質健康工作高質量完成。
2.3.3 促進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發展
(1)普及學生體質健康知識教育。通過培訓、課程教育、社會媒體等多渠道多方式,普及學生體質健康相關知識教育,使學生了解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及時提供實踐指導,針對學生體育鍛煉、體質健康及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等問題指導。增加《標準》測試信息反饋,幫助學生及時掌握自己體質健康現狀,取長補短,優化提升體育鍛煉,促進體質健康鍛煉。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個人情況,規劃、科學評判學生體質健康,及時反饋學生,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鼓勵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最終提升學生體質健康。(2)采取針對性的聯系提高《標準》測試成績。以心肺耐力為例,讓學生了解心肺耐力作用及評價標準,參與相關運動的處方,開展哪些運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肺耐力以及如何開展。學生在開展自我練習的過程中,積極需求老師的幫助,切忌盲目練習造成的運動傷害,將直接影響體育鍛煉效果和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3)加強學生體育鍛煉目的教育。沒有明確的目的,難以持之以恒,加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目的教育,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參與體育鍛煉,掌握體育鍛煉技能,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習慣。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受到的重視程度遠低于普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則是承擔起我國大國工匠的重要任務,為此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教育,提升體質健康已經迫在眉睫。近年,學生體質健康部分指標雖有回升,身體素質、身體技能等指標仍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全面加強學校層面的貫徹落實,提升教師整理能力,促進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最終為培養合格的大國工匠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