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哲
2021年7月,娃哈哈文成智能化飲料生產基地正式落地浙江省文成縣。
今年4月,文成基地已完成各基建單體結頂,果奶車間已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工作,第一、第二條奶線也將于近期正式投產;后續八寶線、智能無菌線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按計劃陸續投產。
作為中國飲料行業領航品牌,娃哈哈的一張一翕于行業來說皆有其指引、示范價值,在市場波動,品牌競爭持續激烈的當下,娃哈哈發力制造、修習內功的一系列動作又向市場傳遞出怎樣的升級指南?
后端往往是前端市場的因變量。
近幾年,飲料行業再度被市場給予更多訴求,從口感到功能化,再到健康化,市場的裂變驅動著飲料品類的分化。
作為行業巨頭,娃哈哈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圍繞品類競爭建立了牢固的城池壁壘,而在品類進一步分化、多元的當下,娃哈哈亟須再度深挖護城河,因此,聚焦生產、強化制造側與市場端的高效匹配,是保持行業競爭力的題中應有之義。
而在品牌方面,作為當之無愧的國民“老字號”,娃哈哈也面臨著當下年輕人賦予的新課題。娃哈哈意識到,提升與年輕人的對話能力,是品牌在新市場環境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AD 鈣奶味月餅、哈哈粽、未成年雪糕,再到盛典BilibiliWorld、未成年學院,以及娃哈哈著力打造的哈寶游樂園等,娃哈哈正積極地以一種年輕化姿態示人,特別是伴隨著宗馥莉接任總經理,娃哈哈年輕化的節奏開始明顯加快。而品牌年輕化之路,同樣需要更加高效、靈活的生產制造作為賦能。
以市場為導向,娃哈哈文成工廠聚焦高精特新,以先進制造技術、自動化技術的工業技術和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支撐,通過先進生產裝備、技術、數據、管理的有機融合,解決了柔性化生產的核心難點。
在此基礎之上,文成基地無菌化生產線的產品從水、可樂拓展到果汁、發酵飲品、含乳飲料、茶飲料等多品類,為娃哈哈未來的品類布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生產線從配料、制瓶、灌裝到包裝的全線智能化生產,也為未來更加迎合年輕人的個性化產品打造,創造了先決條件。
從整個產業鏈角度來看,娃哈哈文成基地立足未來工廠建設,實現了工廠從“成本中心”向“知識中心”的升級,最終將為整個產業鏈帶來增值。
在娃哈哈機電研究院相關負責人看來,文成基地因其科研價值,將吸引多方參與,在未來會被打造成同行、校企、政企之間的產學研基地,為行業、為中國智造帶來新的參考樣板。另外,文成基地未來將面向消費者開展回廠游,讓消費者切實了解生產全貌,以此加強與消費者的對話,更好地樹立品牌形象。
在許多人的固有認知中,娃哈哈僅被定義為雄踞飲料行業頭部的民族品牌,而在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在生產制造領域,娃哈哈同樣是飲料行業中數一數二的“隱形王者”,是國內食品飲料行業唯一具備自行研發、自行設計、自行安裝調試設備能力的企業。

娃哈哈的制造升級之路,是中國飲料行業制造革命的縮影。
20 世紀90年代中期,“兩樂水淹七軍”之后,中國飲料行業迎來了百花齊放時代,娃哈哈即誕生于此時。受限于技術水平,當時飲料行業的制造端多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出現,稍微先進一些的生產線開始逐漸引入機械化設備,但仍需要人工主導、介入。
隨后,中國飲料行業制造端開始逐步向單線設備、整線設備自動化時代過渡,與此同時,1999年娃哈哈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成立,專注于食品飲料行業生產線及裝備研發;2001年,娃哈哈機電研究院成立,開始關注智能化技術,研發節能電機、工業機器人等。
伴隨著國內制造業的整體升級及“中國智造”口號的提出,未來的飲料行業制造端將逐步邁入信息化、數字化時代。2017年位于杭州市下沙區的娃哈哈智能工廠的成立,以及此次文成基地的投產,皆是娃哈哈布局未來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流程來看,一款飲料的生產包括原材料及配料處理、瓶坯吹膜、殺菌、灌裝、檢測、裹包、輸送碼垛、成品入庫等諸多步驟。
文成基地為娃哈哈產品的生產制造提供智能化全流程解決方案。
生產環節中,文成基地無菌生產線引入“一鍵智控”概念,只需前期將原材料配比、包裝規格等相關數據整理輸入中控,隨后一鍵啟動,通過在線智能化控制系統,整個生產線便可實現智能生產,最終實現“無人車間”的構想。

該生產線目前業界領先,不僅在殺菌效果上具有多項領先技術,在生產效率上同樣令人驚嘆,比如:生產線從準備到生產,整個過程只需要2.5 小時;不同口徑的瓶型轉換只要3.5 小時;更換一個模具只要2 分鐘,整套模具只需32 分鐘即可完成……
包裝環節中,相關數據匯集到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下達指令,隨后生產線會按照預定數量及要求進行智能包裝。
而在運輸、倉儲環節中,文成基地通過自主創新,利用5G 技術與AVG 無人叉車等相結合,打造了“無人倉庫”“智能倉庫”模式。
未來,文成基地將借助新的傳感器和信息化技術的覆蓋,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設備的全部連接,通過向上和MES 及ERP 連接,形成底層設備的互通互聯,實現從訂單、生產再到包裝的整線智能化生產新模式,配合自主研發的產線智能機器人,構建起企業競爭壁壘。
文成基地的建成,代表著娃哈哈對未來市場的新思考,既是穩中求進的戰略之舉,同時也是著眼未來的未雨綢繆。
在娃哈哈方面看來,未來的市場競爭,已經不單單是產品力、渠道力、營銷力的單點競爭,而是集前端營銷競爭和后端供應鏈賦能于一體的多維競爭。
在2020年年底銷售與市場雜志社舉辦的中國營銷盛典上,宗馥莉發表了題為《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主題演講,她認為:市場未來的主題仍將是產業更迭和企業興替。轉型不是企業非常時刻的不得已,而是企業內生的自我更新迭代。
顯然,文成基地的智能化建設一方面代表著娃哈哈與劇變市場的雙向奔赴,另一方面又是其打造內部驅動,由內向外實現二次突破的重要舉措。
從整個飲料行業來看,最近兩年,發力后端,在暗處較勁的企業,不止娃哈哈一家。
去年7月,華彬快消品貴州功能飲料生產基地舉行開業投產儀式,全部項目完成后年產值預計達35 億元,意欲通過實體經濟“助力兩貴融合及貴州經濟社會發展”。

同樣在去年7月,華潤怡寶決定在湖南投資10億元,在寧鄉經開區建設飲料生產二期工程。投產后,企業在湖南年產值可達20 億元規模,力圖憑借區位資源優勢,為華潤怡寶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3月,元氣森林位于四川都江堰的第5 座自建工廠進行設備調試,準備試投產。該工廠總投資約10 億元,年產能超12 億瓶。元氣森林CEO 唐彬森的說法是:“因為我們想縮短配料表,想做不含防腐劑的氣泡水,但國內的工廠做不了,我們只能自己來。”
……
不同于前端營銷,后端制造升級需要長時間、重資金的投入,因而促使企業發力制造端的原因往往是復雜且多元的。
娃哈哈建設文成生產基地,既有如華彬一般響應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號召的考量;又有如華潤怡寶一樣,看重基地自身區位優勢,為了延伸和完善供應鏈及浙南地區渠道網絡,更好地進行產地銷、銷地產的思考;同時,又和元氣森林一樣,有通過后端建設,降低生產成本,拉升創新空間的希冀。
各路巨頭聚焦制造側,看似心思各異,但究其根本,不論娃哈哈,還是紅牛、華潤、元氣森林,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穩中求變。通過加碼制造這塊產業鏈中的壓艙石,為前端賦能,幫助品牌更好、更快地滿足消費者。
可以預判,在這些行業領頭羊帶動下,飲料行業在不久的將來,必將迎來又一次新飛躍,而伴隨著整體升級,新的格局、新的由消費者主導的消費秩序,也即將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