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勝
(山東管理學院 工商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7)
隨著服務經濟的爆炸性發展,服務經濟開始在世界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服務業正代替制造業帶動經濟增長,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增值也開始從服務部門獲取更多利潤。伴隨產品服務化興起,服務外包不斷增長,現代物流服務外包整體性、復雜性提高,各類物流組織從物流需求出發共同配合形成具有多級供需關系的完整物流服務體系,進而構成了物流服務供應鏈(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LSSC[1]。作為跨企業組織,LSSC是由不同層級物流服務集成商(Logistics Service Integrator,LSI)和功能型物流服務提供商(Functional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FLSP)構成的嶄新管理模式,是以物流服務保證產品供應鏈運作的復雜社會協同網絡。物流的本質是服務,質量是LSSC企業的生命。然而由于物流服務供應鏈內部主要涉及能力協調,與其他服務型產品類似物流產品同樣具備無形性、過程性、異質性、即時性及不可存儲性等特殊性質,這使物流服務供應鏈相比產品供應鏈更加復雜,特別是LSSC各主體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供應鏈運作過程效率低下,物流質量令人擔憂。在供應鏈小批量多批次快速生產模式下,LSSC形成各類功能商、集成商、規??蛻舻榷嘀黧w組成的集成化產業,物流質量是保障LSSC運作效率和各主體收益的前提條件。LSSC各成員間質量信息傳遞與分享,私有信息預測與甄別是供應鏈質量觀測重要內容。私有信息不對稱性對LSSC主體決策產生影響,進而產生物流質量管理決策問題,因此亟需對信息不對稱性情形下LSSC質量協調展開探究,有效避免質量風險問題。
服務供應鏈作為供應鏈新方向已成為服務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新途徑,可以借助傳統供應鏈理論與服務業理論結合開展研究。LSSC作為一類重要SSC,已被廣大學者提出并持續研究。由于物流產品必須根據最終客戶需求實時傳遞,參與成員間的協調優化是取得理想合作績效必要條件。Basligil等[2]發現通過整合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所形成物流服務體系在能力協作方面效果顯著。Adenso-Díaz等[3]指出優化企業間物流合作關系是降低供應鏈成本、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引入博弈論、仿真模型等對物流協調進行定量研究,能夠對LSSC進行系統性考察。Huo等[4]比較了需求不確定條件下契約型與關系型物流交易最優策略問題。Giri 等[5]通過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契約協調改善了供應鏈績效水平,利用回購與收益共享契約減少了物流中斷損失。Liu等[6]將風險規避行為因素納入LSSC,指出了行為因素對需求更新服務能力采購決策的影響。張建軍等[7]得出兩方合作與多方合作決策模式博弈情形的優化狀態。LSSC激勵同樣是物流供需重點關注內容,學者基于期權契約制定激勵策略。Zhang等[8]進一步指出服務價格是可持續合作的關鍵要素,制定了第三方FLSP提供運輸服務的動態定價激勵策略。鄢飛[9]構建了物流服務供應鏈雙重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基于公平偏好的物流服務供應鏈協同運作模式。張廣勝等[10]探討集成商物流價格變化實現了物流提供商與物流客戶的帕累托改進路徑。雖然物流服務供應鏈能力協調為開展質量管理奠定了理論基礎,但上述成果沒有結合契約合同探討LSSC質量問題,物流產品性質決定了在LSSC決策時需要考慮質量要素,物流質量作為LSSC核心競爭優勢是影響顧客滿意、競爭優勢、市場份額及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單純以能力協調得出決策結論可能與實際存在偏移。
供應鏈質量管理(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SCQM)以供應鏈視角解決質量問題,是供應鏈管理和質量管理的交叉研究。Bastas等[11]梳理質量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專題文獻,構建出兩者集成協同效應模型。Huo等[12]采用配置方法確定出由不同層次供應商、內部和客戶質量組成的供應鏈質量集成管理模式。曹裕等[13]比較了全檢、抽檢、分批抽檢及組合策略對零售商訂購決策與質量控制效率影響。孫晉怡等[14]分析了延保時間、質量努力成本、延保服務比例及產品維修率對均衡決策及利潤影響。以上文獻對供應鏈質量管理內涵、結構及合作協調展開探討,對LSSC質量管理具有重要借鑒價值。供應鏈質量激勵契約是參與成員以約束措施激發、引導和規范企業質量行為,提高供應鏈質量收益,促使供應鏈接受契約約束[15]。Huang等[16]研究零售商契約設計與供應商信息披露決策問題,制定了零售商對供應商激勵策略。Zhong等[17]指出質量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協同性,采用結構方程驗證了供應鏈質量績效關系。Yoo等[18]構建供應鏈質量激勵框架,分析了激勵機制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機制。王謙等[19]研究了非對稱信息下供應鏈質量激勵問題,根據零售商是否共享質量檢測信息分為單邊道德風險與雙邊道德風險。邢鵬等[20]運用博弈理論優化得到不同模式下外賣服務供應鏈最優質量控制策略和最優利潤。綜上可知,博弈理論是產品供應鏈實施質量控制的有效方法,目前重點關注產品供應鏈質量協調,鮮有建立模型分析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LSSC質量決策?;诖?,本研究選取LSSC質量激勵為研究對象,考慮其物流質量依賴于LSI組織能力和FLSP執行能力,采用Edgeworth box模型揭示物流服務供應鏈質量合作機理,建立集成商與功能商契約曲線的“質量-利益”方案集合,將物流質量的不對稱信息條件融入LSSC激勵契約框架,引入LSI與FLSP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情形對LSSC質量激勵契約進行設計,通過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實施物流質量合作決策,提出LSSC質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當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高質量物流是LSSC取得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在LSI與FLSP合作過程中,LSI依據顧客需求設計方案并向FLSP發出質量標準,FLSP為滿足要求投入相應資源保障物流質量,LSI投入質檢資源來確定“質量-收益”有效配置。由經濟學邊際效用遞減定律知,隨著物流質量提高,LSSC邊際質量收益降低,FLSP質量保障成本將大幅提升。由于Edgeworth box模型適用于考察配置資源與生產效率,引入Edgeworth box模型揭示LSI與FLSP質量合作機理,明確“質量-收益”互惠互利配置點,見圖1。其中,圖1右上頂點表示集成商OI,左下頂點表示功能商OF,圖長表示質量收益,圖寬表示物流質量。凸向原點的無差異曲線ZI和ZF分別表示LSI與FLSP“質量-收益”邊際技術替代率,當任何改變都無法使收益改善時則實現帕累托最優交換標準,ZI和ZF切點共同構成質量交易曲線γ,其所有點是實現質量交易的收益均衡點。

圖1 Edgeworth box質量收益模型Fig.1 Edgeworth box quality benefit model
圖1無差異曲線ZI和ZF相切于A處,此時實現“質量-收益”有效配置,即帕累托最優交換標準,連接有效配置點形成交易曲線γ。在交易曲線γ上LSI只能確定唯一最優配置方案A*,即在點A*取得最優質量收益。為保障LSI與FLSP質量交易出現在最優配置點,LSI需設計質量契約激勵FLSP取得自身最優利益并主動規避道德風險。委托代理根據所提供服務數量或質量支付相應報酬,為解決LSSC質量激勵問題提供基礎性框架。LSSC物流質量是FLSP私人信息,LSI以事后檢驗形式確認實際質量,因此LSSC存在不對稱信息導致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問題,需要設計能夠引導FLSP主動執行高質量物流的激勵契約。博弈論作為決策主體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及決策均衡被廣泛應用于供應鏈激勵領域,非合作博弈能夠解決不對稱信息下LSSC質量契約問題。在委托代理激勵契約模型中,當FLSP執行高質量物流時可取得較高質量收益,否則LSI實施懲罰措施引導FLSP消除不對稱信息產生的交易風險。
LSSC質量合作內LSI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實施采購,并于服務結束后檢驗質量水平,LSI與FLSP共同確認檢驗結果并交付客戶。LSI確認對FLSP支付費用或懲罰力度后完成費用結算。假設物流質量未達標準,LSI需對客戶實施補償,同時產生聲譽損失。假設LSI向FLSP提出質量標準q容差區間控制為[qL,qH],其中qL為容差下限,qH為容差上限,最優質量值qB∈[qL,qH]。LSI和FLSP質量合作步驟如下。
Step 1 方案設計。LSI獲得物流需求后設計方案,選取FLSP協同完成任務。
Step 2 提供服務。FLSP按LSI質量標準實施服務,保障質量標準。衡量實際質量q與最優質量距離d=|q-qB|作為FLSP評價指標。FLSP質量符合容差區間努力函數PF(d),且P′F(d)≤0,即PF(d)為d的減函數。若質量未達標準q?[qL,qH],FLSP努力函數PF(d)=0。
Step 3 檢驗質量。FLSP任務結束時LSI對結果實施質檢,確認質量水平。由于LSI質檢存在誤差,假設質檢結果qI=q+ε,ε為質檢值qI與實際質量q偏差。LSI質檢努力函數為PI(|ε|),且P′I(|ε|)≤0,即|ε|→0時LSI付出更多努力投入質檢環節。

Step 5 客戶確認。LSI與FLSP確認質量,任務完成。假設LSI交付前確認質量問題,客戶僅要求LSI實施補償,此時LSI支付補償成本Cr,LSI與FLSP分擔αCr、(1-α)Cr,其中0≤α≤1。若LSI交付前未確認質量問題,LSI將面臨補償成本Cr和聲譽損失成本Cp。
假設FLSP質量努力函數為PF(q)=χ-d=χ-|q-qB|,式中χ為FLSP最高努力水平。FLSP質量收益結構如下。
(2)努力成本CF(q)。為實現高質量服務FLSP投入優質資源,如先進設備、專業人員及管理體系。FLSP成本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組成。b為FLSP固定支出,該部分與質量無關。變動成本與FLSP質量相關,質量努力函數CF(q)=g(PF(q)),對于望大屬性實際質量q逼近最優質量qB難度越高,變動成本越高,?CF(q)/?q>0,?2CF(q)/?q2>0,對于望小屬性則相反。

(5)賠償成本(1-α)Cr。顧客要求LSI補償,FLSP承擔(1-α)Cr,0≤α≤1。
LSI質量收益結構如下:
(1)質量增值V(q)。FLSP提供高質量服務時滿意度提升、價格上漲,LSSC收益增加促進LSI獲取增值收益。假設LSI質量增值收益為V(q),?V(q)/?q>0,?2V(q)/?q2<0,q∈[qL,qH]。若q?[qL,qH],LSI不存在質量增值,V(q)=0。
(2)質檢成本CI(ε)。LSI將在FLSP服務結束后對質量實施檢驗,確定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同時為使LSI質檢qI與實際質量q偏差ε趨0。LSI所投資源形成質檢成本CI(ε),且?CI(ε)/?ε>0,?2CI(ε)/?ε2<0。
(4)懲罰收益U。假設FLSP未達質量承諾q?[qL,qH],FLSP再參與時LSI享有δ價格折扣,LSI收益U=V(q)-(1-δ)I(q)。
(5)賠償成本αCr。假設LSSC質量不符標準,客戶要求LSI實施補償,LSI承擔補償成本αCr,0≤α≤1。
(6)聲譽損失成本Cp。假設LSSC質量不符標準,LSI事前并未告知質量問題,LSI需承擔聲譽損失成本Cp。
綜上可知,LSI與FLSP質量收益存在4種類型:

(1)
(2)

(3)
(4)

(5)
(6)

(7)
(8)
(1)對稱信息下物流服務供應鏈質量激勵契約設計
LSSC質量合作委托方LSI授權代理FLSP提供一定標準的物流質量,FLSP明確物流執行過程自身投入及質量標準,在質量“委托-代理”關系下因FLSP信息優勢存在逆向選擇。LSI需借助質檢手段評價FLSP實際質量,進而產生“去真”與“取偽”問題,信息不對稱時最大化自身效用易產生道德風險。為保障物流質量,LSI通過質量契約設計激勵FLSP,使其追求收益最大化同時執行質量標準。面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質量激勵契約通常包括質量激勵與懲罰條款,因此LSI與FLSP質量“委托-代理”模型如下:
maxRI(q,ε),
(9)
(10)


maxRI(q,ε)=V(q)-I(qI),
(11)
(12)
(13)
性質1:若式(13)最優均衡解q*時LSI取最優質量收益RI(q*),通過嚴厲懲罰契約激勵FLSP實施質量q*,對稱信息下LSSC質量均衡解滿足V′(q*)=C′F(q*)。

證明:對R(q)求一階導數?R/?q=V′(q)-C′F(q),當?R/?q=0,V′(q*)=C′F(q*)得最優值。LSSC質量最優收益和LSI質量最優收益均在均衡解q*實現。
信息對稱條件下LSI質量邊際利潤與FLSP質量邊際成本相等時取委托代理最優值,LSI質量契約激勵報酬函數:
(14)

(2)不對稱信息下物流服務供應鏈質量激勵契約設計
現實實踐無法實現信息完全透明,FLSP具有質量信息優勢,LSI運用質檢手段確認質量信息。質檢qI與實際質量q存在偏差ε,LSI設計質量契約激勵FLSP履行標準。
不對稱信息條件下參與質量合作LSI和FLSP期望收益表達式:
(15)
(16)
式中Pi為不對稱信息下各情形發生概率。

CI(ε)-αCr-Cp]+P1P3P7[V(q)-I(qI)-CI(ε)],
(17)
(1-α)Cr-b]+P2P5[I(qI)-(1-α)Cr-b]+
P1P3P7[I(qI)-CF(q)-b]。
(18)
信息不對稱下FLSP為實現Stackelberg博弈最優收益,保障質量q**,令?E(RF(q,ε))/?q=0知:
P1(P3P8+P4)I′(q)+(P2P5+P1P3P7)I′(qI)-
P1C′F(q)+P2P6[(1-δ)I′(q)-C′F(q)]=0,
(19)
其中最優質量q**是關于(I,Px,ε,δ)函數,代入式E(RI(q,ε)),令?E(RI(q**,ε))/?ε=0得LSI最優質檢策略ε**,ε**是關于(I,Px,C′I,δ)函數。LSSC質量合作概率根據LSI與FLSP質量分布函數Ψ(q)和Φ(q)以及概率密度函數ψ(q)和φ(q)求解。LSSC質量契約(qL,qH,qB)和質量激勵參數(δ,I,α),質量激勵契約表達式為:
maxE[RI(q,ε,δ,I,α)],
(20)
(21)
加入參數x和y,構建LSSC質量激勵契約拉格朗日函數:
Γ=ERI(q,ε,δ,I,α)+x[ERF(q,ε,δ,I,α)-
求解參數(δ,I,α)一階導數:
?Γ/?α=-P2Cr+xP2Cr,
(22)
?Γ/?δ=P2P6I(q)-xP2P6I(q)-yP2P6I′(q),
(23)
?Γ/?I=?ERI/?I+x?ERF/?I+y?2ERF/?q?I。
(24)
由于Cr>0和0
(25)
取一階導數?Γ/?q=0,求解最優質量:
?Γ/?q=(P1+P2P6)(V′(q)-C′F(q))=0。
(26)
由V′(q)-C′F(q)=0得FLSP最優物流質量q**,其中q**是關于(Px,ε,δ)的函數,代入拉格朗日函數求解:
C′I(PI(|ε|))=0。
(27)
由LSI最優決策ε**值確定質檢投入資源,對比對稱信息下質量收益函數易見q*=q**,因此信息不對稱下LSI通過設計質量激勵契約能夠抵消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使FLSP履行質量承諾標準。由式(27)求C′F(q)聯立V′(q)-C′F(q)=0得最優報酬函數I**(q)和價格折扣δ**:
P2P6I**′(q)δ**=P2P6I**′(q)+P1(P3P8+P4)
I**′(q)-(P1+P2P6)V′(q)-(P2P5+P1P3P7)
I**′(qI)。
(28)
同理,將(P1+P2P6)(?I(q)/?q·?q/?ε-?CF(q)/?q·?q/?ε)-C′I(PI(|ε|))=0代入?E(RI(q**,ε))/?ε=0,得:
(29)
聯立式(28)和(29)求LSI報酬函數I**(q)和價格折扣δ**。綜上,信息不對稱下LSSC質量收益:
E(R(q**,ε**))=E(RI(q**,ε**))+E(RF(q**,
V(q**)-(P1+P2P6)CF(q**)-(P1(P3P8+P4)+
CI(ε**),
(30)
(31)
對比對稱信息質量收益R和非對稱信息質量收益E(R(q**,ε**))可知E(R(q**,ε**)) 按照不對稱信息發生概率取值方式,各概率值P1=0.682 6,P2=0.317 4,P3=0.855 4,P4=0.144 6,P5=0.455 4,P6=0.544 6,P7=0.518 8,P8=0.481 2。不對稱信息條件下LSI與FLSP期望收益: E(RI(q,ε))=0.379 6(V(q)-I(q)-CI(ε))- 0.144 5[-I(qI)-CI(ε)-αCr-Cp]+0.302 9· [V(q)-I(qI)-CI(ε)]=0.852 6V(q)-0.549 7I(q)- 0.447 4I(qI)-0.997 1CI(ε)+0.172 8δI(q)- 140.255, (32) CF(q)-(1-α)Cr-b]+0.144 5[I(qI)- (1-α)Cr-b]+0.302 9[I(qI)-CF(q)-b]= 0.552 4I(q)-0.552 4CF(q)+0.144 5I(qI)- 0.172 8δI(q)-523.235。 (33) ?E(RI(q,ε))/?q=264 3.06/q-0.447 4ω· (2q+2ε)-1.099 4ωq+0.345 6δωq, (34) ?E(RF(q,ε))/?q=0.289 0ω(q+ε), (35) Γ=ERI(q,ε,δ,I,α)+ERF(q,ε,δ,I,α)- 0.002 7ωq2+2.991 3ε2-643.472 0。 (36) 鑒于LSSC物流服務不同于傳統實體產品,質量管理與產品供應鏈質量管理措施截然不同,產品供應鏈質量控制理論無法直接應用于LSSC,因此為實現LSSC物流質量有效控制,設計了不對稱信息環境下質量激勵契約策略。首先,回顧LSSC協調、供應鏈質量管理及供應鏈激勵契約等文獻成果,引入Edgeworth box模型揭示了LSI與FLSP質量合作機理,利用質量契約曲線探尋參與主體互惠交易機理,明確了“質量-利益”方案集合與最佳配置。其次,描繪LSSC質量契約曲線,提出了LSI與FLSP質量合作流程、關系結構及收益構成等關鍵要素,設計了對稱信息與不對稱信息下質量合作委托代理模型,將LSSC質量激勵契約拓展至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并存情形。然后,通過Stackelberg博弈模型求解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并存時物流質量合作情景,檢驗了對稱信息與不對稱信息下結論差異,分析了差異原因。最后,以快遞服務供應鏈為例驗證質量激勵合理性,提出了快遞質量保障措施。結果表明,不對稱信息下LSI通過調整質量契約參數能夠激勵FLSP實施最優質量標準,合作時LSI為規避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付出額外成本使自身質量收益低于信息對稱下質量收益。 研究對LSSC質量管理可得如下啟示:(1)企業實際經營為降成本提收益,LSSC需要優先選擇優質上游FLSP作為合作伙伴,逐步建立完善質量檢測體系,準確掌握LSSC質量動態有利于實現高質量物流服務。(2)小批量多批次物流趨勢下,以質量距離和檢測偏差作為LSI和FLSP質量衡量指標體系,LSSC質量控制激勵契約是有效的質量保障措施。本研究有助于LSI規避不對稱信息對物流質量負面影響,確保FLSP實現收益和物流質量最優的雙重目標,最終實現LSSC質量收益最優化,這對LSSC質量管理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本研究豐富了物流質量方法措施,但因LSSC復雜性所建模型仍有一定局限性,如模型未納入FLSP單一功能與互補功能,或同一功能不同主體情況,多功能情形下LSSC質量契約有待深入。3 算例仿真

3.1 不對稱信息下質量激勵契約參數設計

3.2 質量激勵契約對比分析

4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