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物流運輸、快遞收發過程中都會碰到諸多現實問題,以下對大家關心的涉及快遞常見法律問題進行解答。
疫情原因導致生鮮等送達時效要求較高的貨物配送延遲,收貨人可以要求賠償嗎?
物流公司因公共防疫措施無法按時交付生鮮、易壞等送達時效要求較高的貨物,因疫情導致貨物變質腐爛或失去使用價值,可以歸責于不可抗力原因,雙方應合理分擔損失責任。
但物流公司應當及時通知發貨人及收貨人,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擴大,否則對擴大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收貨人因陽性快遞被感染,快遞公司是否擔責?
這取決于快遞公司是否履行了符合規定的安全消殺職責。如果快遞公司遵循監管部門的要求對本公司人員、營業場所、貨品進行了符合規定的核酸檢測、安全消殺、人員管理,則可以視為快遞公司履行了安全消殺職責,對收件人的感染不承擔責任。
快遞放在小區門口遺失,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
因疫情防控原因,許多居民購買的快遞只能配送至小區指定地點,部分小區由居民自行至指定地點取回,或者由志愿者送上門。在此種情形下,快遞公司依據防疫要求或居民要求,將物品送至小區指定地點即可視為完成運輸任務,已經送達至收貨地點。
但需要注意的是,除非有明確約定,小區物業或居委會并無法定義務為居民保管或代收快遞。如果購買的快遞在指定地點丟失,除非物業等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否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上海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