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民政廳慈善社工處
近年來,江蘇省社會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社會工作在密切黨群聯系、扶貧濟困、基層治理、疫情防控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群眾對社會工作的滿意度、獲得感明顯提升。為進一步促進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1月5日,江蘇省民政廳等6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并解讀《關于加快推進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江蘇省“十四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社會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社會工作在密切黨群聯系、扶貧濟困、基層治理、疫情防控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群眾對社會工作的滿意度、獲得感明顯提升,各行各業對社會工作更加重視。截至2021年底,全省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達7.93萬人,位居全國前列;擁有全國社會工作領軍人才6人、江蘇省社會工作領軍人才75人;建成部、省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25個,22所在蘇部、省屬高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加快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實現全省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是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的迫切需要。為此,省民政廳等18部門聯合出臺了《意見》,省民政廳、省人才辦制定印發了《規劃》,進一步強化社會工作頂層設計,推動社會工作更好服務于國家中心大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在“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中的獲得感、幸福感。
《意見》堅持整合創新、緊扣時代需求、系統謀篇布局,遵循“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專業化方向”“堅持統籌推進”“堅持服務基層”四大基本原則,提出“到‘十四五’末,建成一支數量足、結構優、政治素質好、專業能力強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形成服務網絡完備、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健全、‘社會工作+慈善+志愿服務’共融互通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社會工作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服務‘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中的專業作用發揮更加充分”的發展目標?!兑庖姟钒ā巴苿由鐣ぷ鞣罩行拇缶帧薄敖∪鐣ぷ鞣阵w系”“提升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加大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保障力度”四個部分,明確了發揮社會工作聯系、服務群眾的特點及專業優勢,推動社會工作服務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障改善民生、社會治理、鄉村振興,豐富群眾服務供給,提升民生服務專業化水平。在“健全社會工作服務體系”部分,《意見》提出建立基層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完善政府購買服務長效機制、推動“社工+慈善+志愿服務”融合發展3大任務。在“提升社會工作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部分,《意見》提出了提升社會工作教育水平、著力發掘培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建立健全分層分類職級體系、加大重點領域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力度、大力培育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五大推進措施。
《規劃》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兼顧戰略性與操作性,立足省情,科學設置指標任務,提出五項量化指標。圍繞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規劃》明確了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保障機制三大任務,針對當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發展存在的短板。《規劃》列出了“社會工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社會工作督導培養計劃”“鄉村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點建設計劃”“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分領域開發計劃”“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示范提升計劃”“社會工作實訓基地、培訓基地示范計劃”“省內社會工作‘牽手行動’”等8個專項計劃。

對于目前江蘇省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現狀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周恒新表示,建設鄉鎮(街道)社工站,支持專業的社會工作者積極發揮社會工作貼近群眾的優勢特點,推動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下沉基層,有利于向人民群眾傳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傳送黨和政府溫暖;有利于豐富為民服務內涵,推動基層民生服務從“兜得住”向“兜得好”轉變,從單純的物質救助向包括精神、心理、文化、社會等全方位服務轉變;有利于提升服務質量和專業化水平,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去年以來,江蘇各地不斷完善組織領導機制,織密織牢政策保障體系,加強社工站建設與管理,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成社工站1267個,實現了全覆蓋。
2022年,江蘇省社工站建設將圍繞加強黨的領導、保障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等目標,在促進規范發展、深化服務內涵等方面下功夫。一是提升建設質量。加強社工站黨建工作,完善配套性政策,細化評價指標體系,推動社工站規范化、標準化運行。二是豐富建設內涵。引導供需精準對接,科學編制服務需求清單,著力打造一批專業服務品牌。三是做好人才支持。著力強化基層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人才素質,擴大人才總量,為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激勵機制、督查機制,加強對社工站運行情況的督查、評估、激勵,確保社工站有效發揮作用。
發布會上,省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還就社會工作參與社區矯正、醫務社工、青少年事務社工、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相關高校專家、社會工作領軍人才代表、社工機構負責人代表在會后接受了記者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