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鄧大洪
老一代兵團人,金戈鐵馬,墾荒,戍守邊疆;新一代兵團人,不忘初心,勇于擔當。
她對老一輩兵團人說:“你們曾經用青春鑄就共和國的鋼鐵城墻;如今,你老了,我一輩子作你們最需要的‘勤務兵’。——只有這一個愿望……。”
她,就是戍邊老人的好兒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養老服務協會會長、第六師五家渠市養老院(以下簡稱“五家渠養老院”)院長,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獲得者王俊。
王俊出生于1971年11月,祖籍山東,“兵二代”。2007年9月,她被組織任命為五師綜合福利服務中心主任,開始了她的養老服務之路。
2008年的一個夏天,王俊到五家渠養老院工作不久,有一對入住的老人找到了她,把一張6萬元的存折、4200元的現金及月收入2300元的工資卡交到了她手里。
王俊疑惑地問:“為什么給我呀,家里不是有兒女嗎?”
老人說:“雖有兒女,可養老院就是我的家啊,你就是我的閨女呀,不交給你交給誰?”
王俊的雙眼頓時濕潤了,看著老人期盼的眼神,她心里滿滿的感動。她知道,老人交付給她的不僅是晚年的積蓄和養老錢,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那一瞬間,我體會到我所從事的是一項莊嚴而又高尚的職業;那一刻,我更堅定了扎根養老事業的初心,我要做一個老人最需要的人,這一輩子只干一件事,就是為老人服務,當好老人的‘勤務兵’。”王俊說。
王俊在養老院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活力,她向遇見的每一位老人、每一位同事、每一位陌生人,都主動微笑問好。每天早晨和傍晚,她會走訪每一位老人,傾聽他們的訴求。
“爺爺、奶奶,早上好!” 每天清晨,王俊只要有時間,都要到每個老人的房間問候。這已經是她多年的習慣了。暖暖的一聲“早安”,開啟了老人們一天的好心情。
對養老院的老人來說,每天早晨坐在養老院的大廳里,等待王俊迎著陽光向他們走來,向他們親切地問好,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時候,我感覺就是老人們的小女兒。”王俊感慨地說。
王俊長期與老人們相處,時間久了,她懂得了老人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害怕什么,就盡最大的努力滿足老人的需求。王俊經常對自己說:“老人的夢想就是我的夢想,老人的幸福就是我的事業。”

王俊(右)親切慰問老人
“從事養老服務行業,首先要有大愛。沒有一顆慈悲善良的愛心,是做不好養老護理工作的。”這是王俊多年來的深切體會。
“一味兩臉”是鑒別養老院服務質量的一個基本方法。“味”,就是養老院不能有異味,要及時清理、打掃衛生,保持清潔。“兩臉”是指服務人員的臉和老人的臉。如果老人的表情是目光呆滯、面無表情,服務人員表情冷淡,就說明這個養老院的服務有嚴重問題。
2015年,王俊擔任了五家渠養老院院長。她認為,要讓養老院沒有異味,“兩臉”綻放笑容,首先須從人才隊伍的培養抓起。只要有時間,王俊都要參加護理人員的面試。“一個人,適不適合從事養老行業,有沒有愛心可以看出來。通過交談,為了錢來的,先問錢,一說到護理很臟很累,就有不少人打退堂鼓。反而在家照顧過父母的人,基本都能做好護理工作。”
養老院護理部主任張君麗最初在家養雞。王俊發現這個姑娘善良、能干,就選派她到上海等地學習護理技術,回來后,張君麗成為養老院的護理骨干,帶動和影響著一批護理人員。
王俊認為,作為一院之長,首先要與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融洽相處,關心大家的生活與工作。一位護理員有一段時間狀態非常不好,王俊看出她的異常,詢問情況得知,原來是這位護理員的老公得了重病,支付不起醫藥費。王俊立即在養老院內帶頭組織捐款,幫助這位護理員解決了燃眉之急。
對于五家渠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來說,王俊既是貼心周到的姐姐,又是認真負責的管理者。春節、元旦、冬至、重陽等重要的節日,王俊都在養老院與老人們一起度過,她幾乎沒有休息日、節假日。王俊說:“一定是我們陪老人在這里生活,而不僅僅是在這里工作。所以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專注愛與陪伴,老人們最大的幸福那就是——沒有孤獨。”在王俊的心里,養老院就是她的家,老人們與服務人員就是她的家人。
近兩年,五家渠養老院來的都是90后大學生。他們朝氣蓬勃、充滿干勁,雖然經常會遇到挫折,但在老護理員們的關心、鼓勵、耐心疏導下,他們總能夠戰勝自我,直面挑戰。
“正是有了養老院全體員工們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付出,才有了令人矚目的回報。”王俊對養老院兄弟姐妹們的付出總是心存感激。

王俊與老人在一起(組圖)
王俊在工作中最深的體會是,要服務好老人,僅僅有愛心還不夠;只有加強標準化的創建工作,才能使老人得到更加專業、系統的服務。她在作養老機構管理者第一年就申請加入了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在兵團民政局領導的支持下,牽頭組建了新疆建設兵團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她積極參加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的各類專業培訓班,開闊了眼界,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抓人才隊伍建設、機構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什么是標準?在王俊看來,標準化不僅是統一化,標準化更是個性化、細節化;標準就是每一個理念、每一次服務、每一個管理行為,都能夠讓入住長者真實地感受到并享受到優質的服務。
家具配置“適老化”是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五家渠養老院從施工設計到二次裝修,采用了超寬樓道,實施了無障礙通道,定制了會說話、會服務的“適老化”家具。
配餐服務“適老化”是標準化的重要環節。老年人腸胃功能退化、味覺感應差,為了保證老人的健康飲食,王俊在膳食上做足了功課,注重科學配餐,推出了“三餐兩點”,受到了老人的喜愛和子女們的一致好評,為兵團養老機構探索出一條可復制的餐飲服務標準。有一天,廚師早早做好飯菜,王俊嘗了嘗發現——菜咸了!還有點涼!“老人的飲食一定要清淡。你們要多聽聽老人的意見。”從那之后,王俊在養老院成立了膳食管理委員會,由各層樓長擔任委員,每周召開會議,聽取老人的意見,制定每周食譜,接受長者監督。
娛樂活動“適老化”是建立溫暖大家庭的基礎。針對不同長者自身的差異性,五家渠養老院成立了兵團首家社工部,對于有自理能力的長者,制定“每日晨間一小時”活動;對于身患殘疾、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長者,制定“康復鍛煉一小時”。五家渠養老院還舉辦長者入住歡迎儀式,成立了長者自我管理委員會,并引導長者們按照各自興趣愛好組建了十三個興趣小組,極大地調動了入住老人的積極性,讓這里更像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護理服務標準化是優質服務的核心。五家渠市養老院的護理標準非常嚴格,比如對失能老人,幾點更換尿墊、擦洗,幾點翻身、幾點叩背,幾點蹲廁,幾點吃飯都有嚴格的標準。養老院入住了幾位完全失能的老人,入住時已呈現植物人狀態,身體非常瘦弱,在護理員的精心護理下,一個月后,老人的臉色紅潤多了。
2017年,五家渠養老院成功申報了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并通過了兵團養老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創建。同年8月2日,兵團推進服務業暨養老服務標準化現場會召開。五家渠養老院迎接了來自國家、兵團、各省市民政局、質監局領導、養老機構負責人100余人現場觀摩,得到了國家、兵團標準委的高度肯定,在兵、師質監局、民政局的幫助指導下,經自治區標準化專家多次識別論證,目前已形成《公司標準體系總則》《公司標準化管理組織結構圖》等。截至目前,五家渠養老院已完成起草服務提供和服務保障標準150個;收集相關國家、行業、地方標準171個;整合單位現有各類規章制度238項;已形成了覆蓋面全、操作性強、具有服務特色的“五家渠模式”實操版養老服務標準體系,為兵團養老服務標準體系的全面實施打下堅實基礎,發揮了兵團試點單位的“輻射效應”。

王俊工作照(組圖)
88歲的田爺爺,剛來養老院時有輕度的抑郁癥,經常什么也不說,瞪著一雙眼睛,不停地開冰箱門。王俊得知此事后,主動要求護理田爺爺。每次他要去開冰箱門時,王俊就細心地觀察、耐心地陪著他,半年時間過去了,突然有一天,老人開始和王俊聊天了。原來老人因家庭的變故,面對孤獨無法釋懷,難以沖出封閉的自我世界。“可見,孤獨對所有老人來說都是難以逾越的高山啊!我一定要成為老人飛越高山的翅膀。”王俊心里說。她非常欽佩田爺爺的學識,從那以后改稱他為“田教授”。由他擔任主講,為養老院所有老人傳授科普小知識,還推薦他參加膳食委員會。田爺爺為院里的三餐兩點膳食搭配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如今,田爺爺的抑郁癥完全好了,再也沒有去護理站開關過冰箱門,在2018年的表彰大會上,他還被評為寶貝“金點子”,受到了嘉獎。他非常高興,逢人就說“小王是個好姑娘”。王俊說:“這是對我最大的褒獎。”
田爺爺的例子,給了王俊很大的啟發——“能否為智力障礙的老人創建一個忘憂樂園呢?”為此,王俊帶領團隊創辦了兵團首個照顧智力障礙老人的機構,取了一個溫暖的名字叫做“記憶照護之家”。目前這個大家庭已經有了50位成員。在這里,他們每天可以種菜、養雞、養小兔子,有效緩解了老人的病情。看到老人們一張張開心的笑臉,王俊的勁兒更足了。
王俊受養老院這片小天地的啟發,開始思索“怎樣更好地創新養老領域的服務模式”。經過調研,王俊和她的團隊開啟了全疆首家去賓館化、去醫院化、去機構化的全新養老服務模式,以“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初心,創建了“吾家樂寶”(意為我家快樂寶貝),以“適老為幼”的理念,連著老人的“民心”,讓老人們遠離病痛與孤獨,擁有溫暖、快樂與幸福,讓養老院不但是老人的歸宿,更是老人們夢想和快樂開始的地方。
為圓老人兒時的“夢想”,養老院設計了相應的童趣世界情景:海浪式的連廊,紙飛機在這里來來往往,“你折的是祝福,我疊的是希望,每一個角落都灑滿了燦爛的陽光”。
為方便更多老人圓大學夢,2018年的夏天,五家渠養老院開辦了大學課堂。當社工宣布:“養老總院第一批大學生入學了,上課去嘍!”老人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朝老年大學走去,一個個興奮得像個孩子。
今年76歲的朗咸琴老人左側偏癱,退休前是一名教師。聽說老年大學開班的消息,她想報名,又怕坐輪椅去不方便。王俊了解到老人的心愿后說:“阿姨,您別擔心,我們的護理人員會推著您去上課。”聽了王俊這句話,朗咸琴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為圓老人的婚紗夢,金婚慶典上,養老院讓每一位老人穿上婚紗,站在舞臺中央,邀請老人們的親朋好友前來分享。當悠揚的婚禮進行曲奏響,當溫馨的燈光逐漸亮起,臺上臺下的人們都已噙滿了幸福的淚水。有一位老人的女兒抱著王俊,激動地一邊哭一邊說:“你們是怎么想到的呀?!我們做子女的都想不到這一點。你們做民政工作的人就是貼心。”老人以及他們的子女,也給予了王俊團隊極大的信任和鼓勵,他們送的錦旗掛滿了養老院的走廊。
王俊十分注重老人幸福指數的提高,針對不同老人的特點,成立社工部,關注老人的精神需求,為老人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這里不是人生的夕陽,這里是夢想開始的地方。”王俊看著眼前充滿活力的養老院,心里充滿希望。
一杯酒的故事和百歲宴約定,是王俊團隊和老人情深似海的印證,也是“吾家樂寶”真實寫照。
96歲的譚有為老人有一個愛好,就是上網炒股。王俊得知老人的喜好后,專門在老人房間對面設置了一個網上沖浪室,為老人購置電腦,連接了網絡。
這兩年,隨著年齡的增加,譚有為老人處于半失能狀態,工作人員曾經考慮將譚有為老人安排到半失能區。王俊卻告訴工作人員說:“雖然老人90多歲了,生活處于半失能狀態,但是他的思維很活躍,對生活充滿了熱情,盡量不要更換他的住處,改變他既有的生活習慣,讓他保持愉悅的心情。”
如今,譚有為老人雖然坐在輪椅上,但是院里舉辦的活動他從來不會落下,主持、唱歌、朗誦他都是主角之一。老人說:“我和王院長有個約定,每年的大年三十,我要請她喝杯酒,一起辭舊迎新。”
每年的大年三十,王俊和同事都要陪譚有為老人一起吃團圓飯。譚有為老人會拿出珍藏的好酒,請他們喝。每到年底,譚爺爺都會念叨著“我盼著早點過年,好請你們喝酒”。
“如今,一杯酒成了我們和譚爺爺的一個約定。我心里想著要為譚爺爺舉辦百歲宴。”這個約定,已經成為了王俊和譚有為老人彼此心中的牽掛。
五家渠養老院用實踐為老人們打造一個幸福溫暖的家,走出了一條適老服務的新路。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養老院的二期工程有了一個有趣的名字——“趣玩小鎮”,“趣”是有趣的趣,“玩”是玩樂的玩。“趣玩小鎮”是“吾家樂寶”的全面升級版。
“趣玩小鎮”遵循“吾家樂寶”一切源于適老的服務理念,全新化打造了以“帶您穿越·找回曾經最驕傲的自己”為核心的小鎮。小鎮里設置多個職能部門,例如:“小鎮公安局”“小鎮衛生局”“小鎮財政局”“小鎮工會”等,小鎮各單位“領導”都經過院領導的聘任,小鎮所有長者都要進行“趣玩小鎮”就職承諾:“認真履職、團結和睦,相互幫助,找回曾經最驕傲的自己”。
所有長者入住“趣玩小鎮”之后,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熱愛的單位便開始“上班”,月底五家渠養老院還會給“趣玩小鎮”所有長者發28.8元的“工資”。趣玩小鎮里,長者最喜愛的單位是“小鎮學校”,小鎮所有的退休教師以及熱愛教學工作的長者都在學校任職,“小鎮學校”開設了語文、美術、體育、地理等課程,學習唐詩、學習繪畫、學習唱歌。“小鎮學校”幫助小鎮所有長者充實知識、交流溝通,每天的生活不僅僅是從前的鍛煉康復養生,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引領。“小鎮公安局”的“警察們”在各個樓層上班值勤,維護“趣玩小鎮”的公共設施安全以及小鎮生活秩序、倡導小鎮長者團結和諧。“小鎮衛生局”的醫生們幫助小鎮里的其他長者進行醫療咨詢工作、積極了解半自理、失能長者的需求,進行正能量的心理疏導。“小鎮郵局”的快遞員們辛勤地為小鎮遞送快遞、包裹、信件。趣玩小鎮里的每位長者都有自己的單位,都能夠積極地上班,實現自我價值。這里是“0失業率”“100%就業率”。
“趣玩小鎮”的餐飲整體改進為“二十四節氣營養餐”,配備專業營養師、食療專家,根據二十四節氣為小鎮長者搭配營養套餐。“趣玩小鎮”從顏色、芳香、音感多角度激發長者興趣,給予充盈的物質條件同時,也積極滿足精神需求。小鎮全新打造“抱團養老”單元房,深藍海洋、綠色森林、時尚都市、江南水鄉、向老師致敬等多種風格的單元房,以溫馨居室與最大化公共空間相結合的格局,為所有長者提供擁有熟悉感、幸福感的生活環境。
“趣玩小鎮”積極打造養老行業新模式,年輕化的專業醫護人員帶領所有長者在趣玩之中進行生理康復、精神康復,全面提升服務水平以及服務質量,全方位滿足長者的個性化需求、現代化要求。
五家渠養老院的“趣玩小鎮”開創養老新模式,成為全疆養老行業的標桿。

所有身臨其境的老人和老人的子女們總是問王俊:“為什么會有這種突發奇想?”王俊總是回答:“只要用‘心’,靈感就會自然迸發。”
“60多年前,我的父輩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來到新疆艱苦創業、屯墾戍邊。60多年過去了,新疆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的父輩們,他們都已經老了!誰來為他們筑造健康的飲食起居?誰來為他們搭建快樂的精神家園?誰來陪伴他們左右、傾聽他們的嘮叨,讓他們樂享晚年?我從小聽著他們的故事長大,追隨著他們的腳步一步步成長,我有責任、有義務承擔起這份使命。”這是王俊心里時刻想茲念茲的使命和初心。
王俊,在短短的7年時間里,把五家渠市養老院建成集養老服務、老年健康管理、醫療護理、康復訓練、臨終關懷等為一體的養老服務綜合體:探索采取“長者自管委員會”的方式,成立新疆首家“吾家樂寶”“趣玩小鎮”養老產業品牌;逐步完善長者長期供養、短期托養、日間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形成了養老服務“五家渠模式”。2018年,她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發建設新疆獎章”;2019年,榮獲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
王俊記得,2018年她率隊赴京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的情景,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馮曉麗會長讓她談談感想時,她激動地說:“通過參加這次博覽會,我深刻感受到養老服務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偉大事業,作為年輕一代的養老人更應該不斷學習,為邊疆養老事業發展貢獻自己更大的力量。”
這些年來,她說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邁進新時代,作為新一代養老人,我們就是要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的指示。黨和國家給了我許多榮譽,我深知我做得還遠遠不夠,我做了多少事、得到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人能得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王俊說。她的奮斗目標是能為更多老人驅走寒冷、消除病痛、排遣孤獨、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