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虎,石存忠,張潔,劉曉亞,趙尋,劉旻,毛靜遠,張磊
(1.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2.天津市海河醫院,天津 300350;3.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天津 300150;4.天津市天津醫院,天津 300211)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始終將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尊重科學,崇尚科學,采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1],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中國疫情防控一大特點[2-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從國家到地方省市均發布中醫藥的防治方案,中醫藥以前所未有的參與度參與其中,在疫情的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4]。在本次暴發的本土奧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中,天津市充分發揮了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采用一線與遠程有機結合的中醫會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筆者通過梳理中醫會診救治模式的建立及具體開展情況,以期為應對今后的疫情臨床救治提供借鑒。
2022年1月8日,天津市津南區報告3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經病毒全基因組測序,證實為本土首次發生的奧密克戎變種毒株感染,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迅速下達了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全員核酸篩查的指令。但因該變種毒株隱蔽性強、傳播速度快,此后新發病例數仍呈較快增長態勢,至2022年1月14日24時,天津市本輪本土疫情已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81例,無癥狀感染者22例,疫情形勢極其嚴峻。
2.1 建立目的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使中醫藥全面深度地介入患者診療的全過程,實現協助西醫同道共同救治患者的目的,由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天津市衛健委)組建了中醫會診專家團隊。
2.2 中醫會診專家團隊設置 根據天津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形勢、患者的數量增減及病情嚴重程度,科學設置專家梯隊,動態調整專家人數。中醫會診專家團隊分為中醫高級專家組和中醫一線專家組,采用一線與遠程相結合的會診模式。
2.2.1 中醫高級專家組 于本次天津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即建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和多名資深中醫專家、教授組成,主要負責掌握所有患者病情進展、制定中醫藥救治方案、遠程會診疑難患者、傳遞權威指導意見。
2.2.2 中醫一線專家組 于2022年1月15日由天津市衛健委從天津市天津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天津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天津市南開醫院)抽調多名中醫專家組成,并進駐天津市海河醫院(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定點醫院),主要負責深入病區進行中醫會診、采集中醫四診資料、實施中醫會診方案,同時將典型患者、疑難患者的信息上報給中醫高級專家組,便于指導患者救治。
2.3 中醫會診救治方案的確立 2020年疫情初始,張伯禮院士和多名中醫同道系統調查研究了新冠肺炎患者的中醫證候特征及動態演變,根據病邪致病力強、病情發展變化快、患者呈現濕熱為患等特點,認為本病病因為感受“濕毒疫癘”之氣,屬于中醫“濕毒疫”[5-6]。本次天津市本土奧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一線專家組深入病區、直面患者,系統采集患者中醫四診信息,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上報給中醫高級專家組,經過認真分析討論,認定本次天津市本土疫情的新冠肺炎患者符合“濕毒疫”的臨床特征,結合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循證研究證據,在《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五版)》的基礎上,于2022年1月18日明確中醫會診的中醫藥救治“3+5”方案,即在給予統方(“海河1號方”“海河2號方”“海河3號方”)的基礎上,針對患者“便秘”“胸悶咳嗽”“消化不良”“抑郁”“失眠”等癥狀分別給予中醫協定方(“海河4號方”“海河5號方”“海河6號方”“海河7號方”“海河8號方”),具體方案見表1。
2.4 中醫會診的流程
2.4.1 制定《天津市奧密克戎新冠肺炎中醫會診信息采集表》,規范中醫四診信息采集 根據會診要求,對2020年制定的《天津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證候調查表》[6]進行優化,在中醫高級專家組的多次論證下,形成正式的中醫會診信息采集表。記錄內容包括中醫會診時間、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聯系電話、病區、床號、住院號)、中醫會診次數(首診、二診、三診、四診等)、中醫會診時的臨床癥狀和舌脈象、中醫辨證分型、中醫會診處方等。
2.4.2 多部門通力合作,根據會診需求,完成中醫會診 1)接收會診指令。每日由各西醫病區負責人將需要會診的患者信息上報天津市海河醫院新冠肺炎前線指揮部,然后指揮部將會診指令下達給天津市海河醫院醫務科,由醫務科匯總后,將會診需求傳達給中醫一線專家組。2)安排中醫會診。中醫一線專家組接收會診指令后,安排具體中醫會診專家人員,專家填寫《天津市奧密克戎新冠肺炎中醫會診信息采集表》,發送給中醫一線專家組指定的聯絡員,聯絡員整理后將匯總的中藥處方信息報送給海河醫院藥學科。3)完成藥品發放。藥學科得到會診患者的處方信息后,及時安排藥房配藥,派專人將藥品送至患者。
2.4.3 根據患者病情,適時啟動西醫多學科會診 中醫一線專家組同時兼顧中醫病區的日常中醫會診工作,中醫病區的患者常規接受中醫方案的救治,如患者病情復雜、危重,中醫一線專家組均及時申請西醫多學科會診,始終將患者的病情需要放在第1位。
2.4.4 根據患者病情,適時啟動中醫高級專家組遠程會診 中醫一線專家組定時以視頻會議形式向中醫高級專家組匯報會診工作情況,以便中醫高級專家組掌握所有患者的病情進展、研判疫情形勢;重點匯報各病區會診所遇的高齡、疑難、危重、核酸檢測長期不轉陰的患者,供中醫高級專家組分析討論,在中醫高級專家組的指導下,均采用單人單方進行中醫辨證論治,為病情復雜危重患者的診治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自2022年1月15日中醫一線專家組進駐天津市海河醫院,至2022年2月5日,中醫會診專家團隊累計會診天津市海河醫院10個病區,實現醫療病區的全覆蓋,累計會診患者347例,1 193人次(包含電話隨診),其中男149例,女198例,年齡12~90歲,平均(49.69±17.33)歲。90.20%的患者在會診時有癥狀??人?10例(60.52%),咽干104例(29.97%),少痰 92例(26.51%),白痰 71例(20.46%)是最常見癥狀;淡紅舌127例(36.60%),紅舌 124例(35.73%),黃苔 165例(47.55%),膩苔142例(40.92%)是最常見舌象;滑脈147例(42.36%)是最常見脈象。在首診時累計開具處方380張,包含中藥飲片處方114張、中藥顆粒劑處方266張(單方171張,合方95張),海河3號方的使用頻次最高,占顆粒劑處方的85.71%。本次聯合西醫開展的中醫會診救治模式,實現了中醫藥早期介入患者救治,起到加快患者病情緩解,減少住院時間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了中西醫協同的治療優勢。每日會診情況見圖1,患者臨床癥狀、舌象、脈象分布見表2-4。

圖1 天津市海河醫院每日中醫會診次數Fig.1 Dail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ultations in Tianjin Haihe Hospital

表2 347例奧密克戎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分布情況Tab.2 Distribu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347 patients with Omicron COVID-19

表3 347例奧密克戎新冠肺炎患者的舌象分布Tab.3 Distribution of tongue states in 347 patients with Omicron COVID-19

表4 347例奧密克戎新冠肺炎患者的脈象分布Tab.4 Distribution of pulse states in 347 patients with Omicron COVID-19
縱觀數千年歷史,中醫藥對于疫病有著獨特的理論優勢,對于疫病防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與新冠肺炎的戰役中,中醫藥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西醫借助現代醫學技術在新冠肺炎的精確診斷、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病理生理狀態的準確反映,和危重癥搶救、生命維持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故中醫藥何時介入疫情的防治,如何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實現中西醫優勢互補,以提高臨床療效、提升疫情防治能力、緩解疫情防控壓力,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次天津市抗擊本土奧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在初期即采用了以中醫高級專家組、中醫一線專家組為人員基本構成,以一線與遠程會診有機結合為特點的中醫會診、中西醫協同的救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是一次有益的探索,為構建中國獨特的中西醫結合疫情救治體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