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止
我小的時候一直是一個很驕傲的人。
大概和其他女孩兒一樣,都有一個公主夢,覺得世界圍繞著自己轉,自己才是這個世界的主角。
這種情況在小學更甚。小學的時候我當了副班長,每天吆喝著和同學打打鬧鬧。副班長這個不大不小的職位,讓我也算是可以在班上“叱咤風云”的一員,在老師面前也有一定的話語權。再加上成績足夠優異,老師的偏愛更是讓我“肆無忌憚”,根本不用擔心什么“家長會見家長”。
高中后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足夠緊張的學習壓力。進入了零班后,我的成績再也不像當初,能排在班級里數一數二,繁雜的學習內容更是讓我焦慮不安。難以理解的磁場動量,背不會的公式原理,記不住的細胞基因,以及萬惡之源——數學,每一字每一句都像是絆腳石,攔住我前進的道路。成績不夠優秀,自然也不再有老師的青睞。況且自己越長大越文文靜靜的性子,放在人群中都找不到一個影子,也不能夠掀起多大的風浪。就這樣普普通通,泯然眾人矣。
高中是市里前幾名的學校,井底之蛙跳出舒適區才能看到真正的天空,視野變寬了,見識的人更多了,才會知道世界的大小,感受世界的參差。他們或成績優異,或能歌善舞,出口成章,舉手投足皆能吸引別人的眼球,是世界的中心,而我退居角落,丟掉了C位,對比之下,只是個路人甲。
自卑像是遲到了無數年的智齒,苦不堪言,在那個年齡猝不及防地到來,如同潮水一般將我裹挾。與年幼時的自卑不一樣,前后的巨大差別更是讓人心生崩潰之感。我不由得懷疑自己的認知,當初那個備受眾人夸贊的我,到底只是他人一時嘴快所說的謊言,還是曾經的我墮落于此。
可再如何的難過與自責,日子終究還是要走下去。高考,猶如高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緊張的生活,也不容我去思考。只是偶爾看著貼在墻上的月考成績單上面的排名,默默在心里計算著自己與上一次的成績對比的結果。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也足以讓我粲然而笑,找到一絲屬于我的自信。
那段時間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十分漫長。日復一日的早起,兩點一線的生活,不曾停下的腳步以及后頭緊緊跟著追趕的人,都讓這段時光乏善可陳。對于當時渴望與眾不同、被人看見的我來說,普通就是原罪。
就這樣,在自卑與自信之間跌跌撞撞往前走,我慢慢地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用一顆平常心來面對現實與理想的矛盾。
驕傲穿過人山人海,帶著那顆不斷激烈跳動的心。
一點就通:
本文以“我”的第一人稱視角,從主觀的角度覺察自己的情緒,透過自己的眼睛,去解讀自己在一系列事情中的情緒以及情緒變化。引導讀者跟隨自己的腳步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在備考路上迷茫的孩子,由自信到自卑、自責,最后通過努力重新找回真正的自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