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是我:我是來自重慶育才中學的文藝霖,愛好閱讀、寫作、音樂、畫畫;
喜歡用筆記錄生活中每一次細膩的感動,用心感受世界上每一處美好;
喜歡用音樂煮文字,大愛古風;
最喜歡的歌是《洛城》;
最喜歡的詩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座右銘: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我從小學開始,就堅持每天寫日記,記錄生活和心情。起初每篇日記只能寫幾句話,后來就寫得越來越長了。
到了三年級,媽媽就把我寫的日記、作文拿去投稿,看到自己稚嫩的文字變成了鉛字,還拿到了稿費,我寫作的熱情便高漲了,也一發不可收拾地寫了下去。
寫作對我來說是一種表達的需要和跟自我對話的途徑。在生活中遇到煩心事,產生了負面情緒,我會通過寫作將它釋放出來,重新獲得心靈的平衡,實現與自我的和解。
寫作成為我觀察世界,記錄思考,與心靈對話的工具,是我興趣愛好之所在,也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追尋一路繁星,筆耕不輟,步履不停。
他們眼中的? 文藝霖:
她總是堅持用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作不僅是她的愛好,也是她的習慣。她的文字總能讓我產生共鳴,喚起內心深處的感動。
— 重慶育才中學? 孫榆菲
她擁有一顆細膩溫柔的心,總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她的文字中蘊含著溫暖的真情與深刻的思考。
— 重慶育才中學 童朵
佳作賞析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文藝霖
一個無月無星之夜。如墨的天空中堆積著烏云,寂靜的大地黝黑一片,唯有似有若無的蟲鳴。遠山的重疊幻化成朦朧的迷霧,如野獸般盤踞在濃濃的夜色之中。
我抬起頭,揉了揉疲憊的眼睛。看向窗外,遠處的高樓只有寥寥的幾點燈光,無邊的夜色將我包圍,一股強烈的孤獨感如潮水般向我涌來。
耳邊驀地又響起白天同學們的懷疑聲和譏笑聲:“你?你也要參加演講比賽?”心猛地揪緊了,悵然若失……
第二天我將熬夜寫好的稿子遞給老師,老師卻有些為難地說:“你的稿子文筆不錯,但論點不明確,論據不夠有力……”她頓了頓,猶豫地說出了我最不想聽到的話,“更何況你的聲音……不太適合……”我的心一下子如墜深淵。
我失魂落魄地走出校門,來來往往放學的人群,有說有笑地與我擦肩而過,熱鬧非凡。我感覺自己像一個闖入者,如角落里的小草,無人過問。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跑來,我連忙擠出一副笑臉迎接她。她卻遲疑著說:“老師其實說得對,你確實不太適合演講,還是放棄吧……”我愣在原地,悲傷與失落如一柄利刃,把我的心撕成無數碎片。
晚霞的最后一抹絢爛正在逝去,太陽收起了它最后的一點金光。我不禁裹緊了衣裳,不知是因為蕭瑟的晚風,還是因為一個人看百家燈火聽歡聲笑語,有一點冷。
那是一段最難熬的歲月,一個個深夜,只有那一盞昏黃的臺燈和心中不屈的信念陪伴著我,支撐著我。我將稿子改了一遍又一遍,演講練習了一次又一次,終于滾瓜爛熟,無可挑剔。我無數次告訴自己,安慰自己:不必在意冷嘲熱諷,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只要做好自己,用盡全力,然后向他們證明——我可以。
比賽前一晚,我又一次溫習了稿子后,抬起頭,黛藍的夜幕中綴著無數如鉆石般的星星,一輪圓月掛在夜空中,不濃不淡的銀輝,在天地間營造出溫柔溫馨的情韻。我這才第一次發現,原來星空這么美,不禁沉醉其中,久久地凝視著。皎潔的月華,如一雙溫暖的大手,將我內心的緊張與不安完全驅逐。
在聚光燈之下,我從容不迫、慷慨激昂地演講,博得了所有人的掌聲和喝彩,走下舞臺,內心充盈著如釋重負的輕松感與成就感。看著獎狀上“一等獎”三個金色大字,渾身都溫暖起來。
這是一段屬于我一個人的孤獨之旅,無人賞識,無人相助,唯有我一個人和滿世界的孤獨。但我并不怨恨,正是孤獨,將我的意志磨練得更加堅強,將我的身心錘煉得更加成熟。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享受孤獨,學會與孤獨相處,內心強大的人會把自己活成一個世界。
這段難忘的孤獨之旅,我銘記于心。
教師點評:
孤獨是一種情緒,更是一種感受。本文的精彩之處在于,小作者沒有把孤獨作為一種情緒去宣泄,而是將孤獨的歷程與磨難層層交融。同學的譏笑、老師的否定、朋友的勸阻,還有自身不佳的聲音條件……這些打擊和否定,沒有讓作者消沉,反倒激發了她前行的斗志。在“肯定自我”的征途上,她雖踽踽獨行,但卻通過“稿子改了一遍又一遍”“練習了一次又一次”——凝聚出了深沉而豐蘊的力量。“一個人的狂歡”也因此深深地打動了奮然前行的人。? ? ? ? ? ? ? ? ? ? ? ?——浙江省蒼南縣靈溪中學 朱偉
桂花開了又落,一如從前
/文藝霖
又一次來到那條小路,遠遠的,一縷清香迎面撲來,纏著衣角,掠過發絲,是那魂牽夢繞的桂香啊!一棵桂樹,星星點點的黃,尚含雨露,就那么靜靜地立在老屋旁,一如當年模樣。
奶奶喜歡桂花,每當我們去老家時,那燦爛的金黃,伴著似有若無的淡淡清香,一下子便映入眼簾。奶奶站在桂香旁,笑著,如桂香般恬淡,在我心上縈繞。
奶奶做桂花糕時,我幫著打桂花。樹葉“沙沙沙”地抖動,抖落一樹鵝黃。細細的桂花,落在我的肩上、奶奶的滿頭銀絲里。我“咯咯”地笑著,奶奶亦低頭淺笑,伸手拂去我身上的桂花,佯嗔道:“瘋丫頭。”桂樹下,笑輕響;桂香里,愛流淌。奶奶那寬厚的手掌,撫過歲月的漫長,是直抵心底的溫暖,絲絲暖流,伴著縷縷桂香,氤氳在心間。
晚飯時,還未入座,就聞到淡淡清香。一塊塊桂花糕,白皙如玉,綴著點點鵝黃。我拿起一塊,入口綿香柔軟,細膩可口。淡淡桂香,秋日的氣息撲面而來。那回味無窮的桂花糕,是充滿煙火氣的一抹溫柔,彌漫著細碎的香,陪伴我無數個秋日。
驟雨猝至,雨點落在桂花上,也重重地砸在我心上。那天考試失利,我如小獸般蜷縮在角落,聽著雨聲,獨自舔舐著傷口。雨過天晴,云開日明,桂樹經過暴雨,想必早已一地金黃,滿樹蕭條了吧。走出屋子,我驚異地發現,雖然大多桂花已零落成泥,但在綠色之間,一點鵝黃無比醒目。那是一簇桂花,盡管經過暴風雨的洗禮,仍倔強地留在枝干上。
“一樹花的凋零,荒蕪不了整個秋天,仍有花沐浴著風雨,傲然開放。”我扭過頭,奶奶正顫顫巍巍地走來。她伸出手,我這才詫異地發現,那手已如樹皮一樣斑駁,模糊的過往爬上她結霜的雙鬢。原來,奶奶也如這桂樹般,飽經滄桑。奶奶撫摸著我的頭,溫柔地說:“有的花,經了風雨,才開得更好、更香哩!”
那雨中傲然綻放的桂花,是一盞長明燈,心底的一抹溫情,足以伴我走過春秋。從此,黑夜不再。
桂花開了又落,一如從前。可桂樹下的那個身影,終同桂香消逝在了深秋。“癌癥晚期”四個字如驚雷般在我耳邊炸響,最后一次見到奶奶,卻是在冰冷的重癥監護室里。
再一次回到老家,舊景依然,故人不在。那一樹桂花,依然開得如醉如癡。
都說親情扛不過歲月,而我分明看見,歲月抵不過親情,不囿于悲苦,因為心中有名曰愛的明燈。
感謝遇見你,奶奶!您用愛醞釀的親情,似桂花一般,是我生命里最美的綻放。
教師點評:
本文優點有三:一是描寫生動,運用多種手法突顯桂花的典型特征,如第一段先調用嗅覺,以比喻的手法描寫氤氳的桂香,再調用視覺,以擬人的手法描寫一樹鵝黃;二是抒情自然——以桂花為情感載體,重點描寫了“打桂花”“吃桂花糕”兩個場景,將奶奶的愛形象化;三是說理巧妙——以雨中桂花為契機,巧妙引入考試失利后奶奶對自己的諄諄教導——“在雨中綻放”,這是桂花和奶奶精神的共性,是生命的力量,飽含深沉的愛!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第一中學 鄧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