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摘? 要】將銀企對賬落到實處是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關鍵手段,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占據了核心地位。伴隨企業工作規模的持續拓展,企業在銀企對賬實踐中存在各式各樣的風險,于是,論文以對賬制度作為入手點,分析銀企對賬工作存在的風險,最后提出銀企對賬風險管理的優化措施,以供參考。
【Abstract】The bank-enterprise reconciliation is the key to prevent the financial risk of enterprises, which occupies the core position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work of enterprises, there are various risks in the practice of bank-enterprise reconciliation, so the paper takes the reconciliation syste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risks in bank-enterprise reconciliation work,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bank-enterprise reconciliation risk management, for reference.
【關鍵詞】銀企對賬;風險管理;優化措施
【Keywords】bank-enterprise reconciliation; risk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275;F83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22)04-0037-03
1 引言
銀企對賬是客戶與銀行之間核對日常余額的一個核心方式,可以充分保障銀行、客戶的資本利益,更是推動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中的一個關鍵部分[1]。然而就國內銀行對賬的現狀來看,客戶欠缺一定的對賬意識,而且銀行的對賬流程也不完善,欠缺有關監督管理策略,使得銀行在對賬過程中面臨著極大的風險隱患。基于此,本文首先詳細介紹了銀行對賬制度的主要內容,然后重點分析了銀企對賬工作所存在的風險,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措施。
2 銀行對賬制度囊括的主要內容
第一,制定了各部門明確的職責分工。創建了若干個部門的對賬系統,銀企對賬工作要求銀行內部實施統一協作,如此才可以完成相關工作[2]。第二,遵守對賬的獨立性,在設置人員、機構的過程中,一定要劃分開對賬、業務的辦理,如今很多銀行已創建了一個獨立的對賬中心,將銀企對賬工作變得越來越獨立,而不會摻雜銀行的其他業務,如此可以進一步降低操作、內控的風險性。第三,開展差異化管理。按照賬戶的具體余額以及交易的金額等來充分明確風險的具體等級,且從方式以及頻率等方面實現差異化的有效控制,重視風險類賬單的實際情況,更好地預防以及控制對應的操作風險。第四,重視監督檢查、考核。一方面需要對賬單的回收時效、回收率開展考核,更好地促進銀企對賬工作的深入實施;另一方面還應將對賬工作納入檢查范圍,保證其可以符合規格。目前,各銀行所開展的銀企對賬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企業、銀行的資金安全,也可以有效避免金融市場案件的出現,促進了銀企對賬工作的順利實施,在實踐過程中,銀行應按照當前金融管制的要求及經濟形勢,最大限度地提高銀企對賬的安全性。
3 銀企對賬工作存在的風險
伴隨企業以及銀行業務往來的逐漸頻繁,銀企對賬變成企業防范財務風險與了解賬戶資金的核心措施。經過廣泛使用電子銀行模式,銀企對賬工作方式愈發方便、快捷,例如,借助電子銀行充分提升了銀企對賬的有效性與實時性,方便企業在第一時間掌握相應的賬戶財務信息,但其也展現出大量的問題。
3.1 企業忽略銀企對賬工作
銀企對賬是企業對結算賬戶的財務信息進行實時了解的核心途徑,也是科學防范財務風險的方法。然而在具體工作中,相關財務工作者進一步覺得銀企對賬工作主要由銀行負責,于是他們忽略了此項工作:首先,在獲取銀企對賬單之后,企業未認真依照對賬單的主要內容開展核算,乃至沒有審核就直接蓋章,使得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賬戶異常。其次,企業對銀企對賬單沒有引起高度關注,乃至經銀行催促后還是不實施對賬[3]。例如,針對電子對賬來說,一些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不理會電子銀行對賬單,經過銀行若干次催促后,還是不核對有關信息。
3.2 對賬流程不完善
3.2.1 紙質賬單方面
在銀企對賬的若干種方式中,紙質對賬方式是回收期最長、最傳統的方式。從某商業銀行2017年某期賬單電子及郵寄賬單回收情況看(見圖1),相比電子賬單增長速度平緩、成功回執率高以及回收速度快等特點,郵局投遞速度密切關系到郵寄賬單?;厥掌谠?0~30天時,郵寄賬單進一步達到回收最大值,10天回收152份,到30天時回收率是47.33%。郵寄賬單的回執效果密切關系到郵局投遞員的綜合素質、客戶電話與地址信息。
很多商業銀行都已經采取電子核印技術,并且規定全部紙質賬單都應該掃描進入系統開展電子核驗[4]。但在操作實踐中,會出現員工還是采用以前手工折角的方式對印章進行核驗等現象,對于核印不通過的,沒有依照銀行制度要求查清楚原因,或者即使借助電話等方式與客戶取得聯系,查清楚了原因,也很難實現在一定期限內對相同的賬單進行收回核對。紙質對賬單的相關處理流程進一步欠缺規范性,存在一定的資金風險隱患。
銀行已經在紙質賬單中刻上電子印章,然而很多企業還是由有關財務工作者手工蓋章。在紙質賬單對賬時,不能避免仿冒蓋印的情況出現。因為由郵局工作者主要負責紙質賬單的回收與發送,欠缺一定的風險敏感度以及專業度,所以不能對蓋章人員進行有效辨別。而銀行只將紙質賬單當作回執的核心依據,與印鑒影像實施驗印比對。如果印章被進一步仿制,不法分子可以借助銀行驗印系統對賬單進行截留,企業就不能了解到賬面余額的實際變化趨勢,商業銀行也不能及時發覺風險,加上對賬單發送慢,等到案件全部暴露一般已經過去很長時間,給銀行、企業雙方都造成非常大的損失。
3.2.2 電子賬單方面
如今,電子對賬已經變成銀企對賬工作的核心發展目標,電子對賬包含手機銀行對賬、微信對賬、電子郵件對賬、網銀對賬以及短信對賬等方式,其中網銀對賬、手機銀行對賬以及微信對賬的運用范圍最廣泛。在電子對賬時,電子途徑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確保了對賬工作的有效性,換言之,銀行需利用若干種方法避免泄露客戶的電子密碼,客戶的內心意愿是保證電子渠道對賬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5]。于是,當客戶遺忘電子口令時,一般需要攜帶身份證與預留印鑒等材料進一步前往柜臺開展重置,預防不法分子盜取密碼。在電子對賬的實施中,一般應該對財務工作者的手機進行驗證,最大限度地保證對賬的合法性、真實性。然而,當前的具體操作流程還是存在極大的風險。加上一些商業銀行只重視對賬,忽略真實性,還有一些客戶經理漠視合規,過度服務客戶,產生部分具有風險隱患的行為。
3.2.3 未回收賬單方面
近年來,銀行更加關注銀企對賬的實踐工作,監督管理要求逐漸升高,賬單總體回收率日益提高。然而,鑒于銀行相關業務的飛速發展,賬戶賬單的總體數量不斷擴增,在同一時期,經濟形勢的變化使得銀行劣質賬戶數量迅猛增加[6]。于是,雖然對賬的整體回執率有所上升,但是每一年沒有回收的賬單量卻并沒有減少(見圖2)。
面對日益擴增的沒有回收的賬單以及逐漸升高的監督管理要求,銀行在流程處理過程中也面臨極大的問題。一方面,一些銀行沒有實時跟蹤一定時間內沒有收回的對賬單。因為每一期賬單的催收量非常大,相關對賬工作者并沒有同步擴增以更好地滿足風險防范的實際需求,一般不能跟蹤處理沒有收回的對賬單。另一方面,針對半年以上沒有對對賬結果進行反饋的用戶來說,銀行沒有依照規定進行上門對賬。由于時間與人員均不足,上門對賬的實施擁有一定的難度,一些機構的風險排查工作逐漸形式化,并不能徹底排查出相關風險所在。
3.3 企業內控不完善,對財務信息化應用水平不足
依據相關調查,如今企業在對銀企對賬工作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存在記賬人員、對賬人員崗位未分離的情況,如此一定會使得銀企對賬工作形式化[7]。同時,在電子銀行業務全面實施的前提下,借助對賬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銀企對賬工作的綜合質量與效率,然而依據調查,企業財務工作者在財務信息能力的應用上存在大量問題,使得對賬自動化系統在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中未獲得有效運用。
4 完善銀企對賬風險管理工作的措施
鑒于企業在銀企對賬實踐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在逐漸煩瑣的財務背景下,企業一定要對銀企對賬工作引起充分關注,建立完整、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本文從強化宣傳,提升企業的關注程度,完善業務處理流程,優化內控體系建設,提高銀企對賬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探究銀企對賬風險管理的優化。
4.1 強化宣傳,提升企業的關注程度
銀企對賬是企業在第一時間了解財務缺陷的核心方式,也是企業財務實踐工作的核心構成部分[8]。盡管銀企對賬由銀行主要負責,銀行在實踐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可是其與財務安全密切相關,于是,企業一定要充分關注銀企對賬工作:首先,企業應該對銀企對賬工作開展大力宣傳,特別是要引起財務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例如,企業應該借助各類晨會詳細解說銀企對賬工作的關鍵性,讓財務工作者深入認識到銀企對賬是企業對財務風險進行科學防范的核心方法,以此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此項工作里面來。其次,銀行機構要采取微信群與電話等途徑對銀企對賬的主要優點進行宣傳,以此強化企業領導對此項工作的支持、認同力度,進而提升銀企對賬工作的綜合效率。最后,應該全面考核銀企對賬工作。對于一些財務工作者忽略銀企對賬的情況,企業應該創建相關的考核制度,在績效考核實踐中充分引入銀企對賬核算工作,對于及時發現銀企對賬風險的財務工作者要提供有關精神與物質獎勵。
4.2 完善業務處理流程
流程管理屬于運營的主要工作,統籌完善流程是保證前、后臺分工各司其職、相互分離、崗位互相制約的重要方法,也是揭露運營實踐中改革、創新需求的關鍵誘發因素。于是,完善流程是大部分商業銀行運營升級的核心途徑。具體細化到銀企對賬的管理以及控制工作,則應建立“前、中、后”臺規范化與全流程的業務監控系統[9]。詳細策略如下:
第一,上收一些交易,嚴格控制操作問題。在深入調研實際操作、人員配置以及基層業務規模等情況的基礎上,分批次與分步驟地上收操作風險很大的環節、業務,諸如郵寄賬單發送以及回執驗印、未回賬單催收、銀企對賬協議錄入復核、對賬系統標識修改等。在對一線人力資源進行釋放的過程中,提升網點業務操作的合理性、規范性,提高業務辦理的綜合品質與速度,最大限度地實現風險的合理防范。第二,對工作重點實施標準化的實踐操作。特別是客戶信息真實性與準確性、銀企對賬協議簽約的規范性以及合理性、風險賬單排查以及賬單回收情況等內容,創建統一的管理、操作標準。及時監控以及全面探究客戶電子對賬的相關數據,梳理當前的監控模型,探究用戶行為之間的聯系性,按照未回時長以及高頻對賬、對賬狀況等一系列的情況,整合以及開發監控模型,便于愈發精準地擊中關鍵點,在第一時間發現風險以及降低損失。第三,將業務檢查落到實處,防止重復出現問題。根據有關制度認真檢查各操作步驟,全面提升非現場監督與檢查工作的整體品質以及效率,在減少檢查成本的過程中進一步實現不走過場、不留死角,實時督促以及整改問題,定期分享案例[10]。經過對全轄賬單回收科學與全面的統籌管理,更好地提高銀企對賬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4.3 優化內控體系建設,提高銀企對賬信息化水平
對于銀企對賬工作所存在的風險,企業一定要從內部管理出發:首先,企業應該創建完整、有效的組織架構系統,建立相應的崗位。例如,企業應該創建專門的對賬崗位,以此避免混淆記賬以及對賬工作[11]。其次,要注重大數據技術的廣泛運用,經過對賬自動化系統的運用,更好地提升銀企對賬工作的整體效率。伴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企業財務管理實踐中自動對賬系統獲得了廣泛的運用,于是,企業為了更好地避免財務工作者無法立即發現銀企對賬風險的弊端,企業應該主動建立自動對賬系統[12]。最后,要提升財務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升銀企對賬工作效率的重點還是應該從提升財務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出發,特別是強化他們的財務判斷以及分析技能,可以按照銀企對賬信息進一步發現企業的相關財務風險。
5 結語
綜上所述,銀企對賬是企業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防范、提高財務信息管理水平的一個關鍵措施,企業假如不重視銀企對賬工作的話,極易引發各類財務風險,于是企業一定要從強化宣傳,提升自身的關注程度;完善業務處理流程;優化內控體系建設,提高銀企對賬信息化水平等策略出發,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的銀企對賬工作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湯天榮,王錦,曹志偉.銀企對賬存在的“痛點”與施治之方[J].中國農村金融,2020(2):12-13.
【2】江山,張婧.加強對公客戶銀企對賬管理的思考及建議[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35):14-15.
【3】馬占田.銀企對賬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18):22-23.
【4】徐恒博.會計信息化環境下高校銀行對賬模式的建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4):18-19.
【5】梁璟.加強國內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的建議及對策[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21(1):10-13.
【6】毛群.工商銀行構建融安e賬核算管理體系助力業務高質量發展[J].金融言行: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21(10):25-26.
【7】吳露.基于智慧財務背景的醫院綜合支付對賬管理平臺構建探究[J].中國總會計師,2022(2):33-34.
【8】鄢志娟,李潛.區塊鏈技術與銀企對賬深度融合機制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2(1):28-29.
【9】徐恒博.會計信息化環境下高校銀行對賬模式的建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4):17-19.
【10】王思淵.公立醫院移動支付對賬的現狀及改進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21(27):30-31.
【11】苗艷娟.非油業務賬賬不符的原因及對賬策略的研究——以中國石油C銷售分公司為例[J].時代金融,2020(15):28-29.
【12】張靜.基于COSO框架的醫院非銀行網絡支付內部控制研究——以某三級甲等醫院為例[J].中國總會計師,2021(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