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針對中國革命文藝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篇著名文章。80年來,廣大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始終以《講話》精神為指引,順時代之潮流、感國運之變化、發人民之心聲,生動反映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熱情謳歌國家富強與民族進步的偉大征程,真情描繪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和建設精神家園的偉大風貌,為推動我國曲藝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歷史性的輝煌成就。
作為曲藝界一名“老兵”,我也談幾點感受。
一是強化思想指引,做矢志不渝的旗幟追隨者。《講話》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切革命者都應該學習的科學,文藝工作者不能是例外。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文藝工作格外重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從文藝創作的導向、本質、過程、主題、題材、方法、源泉、態度、目的、標準以及存在的問題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深刻論述,是指導我們多出精品、繁榮創作強有力的思想理論武器。我們當代曲藝工作者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學習和繼承老一輩曲藝家的優良傳統和崇高風范,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視野投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上,把腳步駐留在人民的不懈奮斗中,洞察時代先機、律動時代脈搏、踏準時代鼓點,接過曲藝前輩們手中的接力棒,一棒一棒奮力跑下去,用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釋放新時代曲藝的強大正能量。
二是堅守人民立場,做扎根泥土的“文藝輕騎兵”。《講話》指出,在我們,文藝不是為上述種種人,而是為人民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也指出,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你離人民有多近,人民與你有多親!”80年來,我們“文藝輕騎兵”一刻也不曾懈怠,一代又一代曲藝工作者以實際行動,身體力行地回答了“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中國曲協從2005年開始,連續17年廣泛開展“送歡笑 到基層”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動,把牡丹之花盛開在人民中間、溫潤了百姓心田。實踐證明,只要帶著真情實感走進去,就能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只有腳踏實地走進去,才能接上地氣,立穩腳跟,才能永葆藝術之花生機勃勃、茁壯成長。
三是堅持守正創新,做緊跟時代的曲藝弄潮兒。《講話》熱切希望作家藝術家創作出為人民大眾所熱烈歡迎的優秀作品,告訴人們“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同時精辟論述了創造革命的新文藝與繼承、借鑒優秀文學藝術遺產,吸收中外文學藝術中有益成果的關系,并強調,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把握傳承和創新的關系,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曲藝傳承兩千多年,每一次發展無不是創新創造的結果,從撂地到茶館,從劇場到廣播,從電視到網絡,新媒體與曲藝結緣,評書在喜馬拉雅登陸,IPTV開設曲藝頻道,網絡電視臺腹語相聲、動漫評書紛紛出現。曲藝在與戲劇、電視、電影、網絡等多元交融中,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曲藝藝術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得以不斷提升,曲藝藝術的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得以不斷擴大。
四是倡導文藝批評,做精益求精的靈魂工程師。《講話》就文藝批評的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問題做了很大篇幅的闡述,指出,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缺乏藝術性的藝術品,無論政治上怎樣進步,也是沒有力量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曾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我們要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定力,有“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毅力,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潛心創作、精心為藝、靜心修身,立身立德立言立行,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
(本文為姜昆在曲藝界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研討會上的講話,文字有刪減)57C0D073-41D6-4DD2-AE7B-315B4B059C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