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泉朋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的第3課。在第2課中,學生已經知道了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知道太陽(光源)的位置變化會導致影子發生長短和方向的變化。他們對影子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本課,學生將繼續深入探索影子的秘密。
本課通過產生影子,讓影子發生變化,手影游戲三個活動探究影子的秘密。研討環節讓學生思考影子產生的三要素,三要素之間的關系,通過影子的變化理解太陽位置的變化規律。學生必須要有“影子形成原理”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理解日食、月食、月相變化等也與影子相關。拓展環節為觀察云的活動,云朵是一種天然的阻擋物,不同的云朵會有不同的天氣現象。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2課中已經了解了影子在一天之中的變化情況,知道了影子方向和長短兩個維度上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和太陽位置變化有關系,但是學生依然較難理解太陽位置的變化(高低和方向)是如何影響影子的變化(方向和長短)的,這需要學生對影子的成像原理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目標
1.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
2.光源、阻擋物和屏(呈現影子的平面)是影子產生的條件。
3.光源和阻擋物的變化會導致影子的變化。
(二)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實驗研究影子的形成和變化秘密。
2.根據實驗發現,實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阻擋物和影子三者之間的關系。
3.掌握模仿和創作不同手影的方法。
(三)科學態度目標
1.分工合作,樂于參與,具有探索“影子的秘密”的興趣。
2.積極尋找改變影子的方法,體會創作手影帶來的樂趣。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2.了解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光影的世界里,人們對光影規律有各種各樣的運用。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產生影子的條件和過程,通過模擬實驗,理解產生影子的要素光源和阻擋物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難點:理解在模擬實驗中控制一個變量不變,改變其它變量的方法,例如保持阻擋物擺放位置不變,改變光源。
五、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黑暗的環境、手電筒、木圓柱、白色卡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玻璃片、手電筒。
六、教學過程
(一)聚焦(3分鐘)
1.呈現皮影戲《三只小豬》導入,讓學生感受中國獨特的優秀文化——皮影戲,激發學生對影子的學習興趣。
2.談話:同學們,這個視頻有趣嗎?你們知道《三只小豬》的故事是通過什么演出來的嗎?
學生會說:影子。
沒錯,其實影子有很多秘密,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有趣的科學課堂,探究《影子的秘密》。
設計意圖:通過第2課的學習,學生對影子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插入有趣的皮影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對學生滲透中國的優秀文化,使學生對祖國產生愛慕之情。
(二)探索(20分鐘)
活動一? 如何產生影子
1.呈現材料。手電筒、圓木柱、白色卡紙。
2.公布任務。小組利用上面這些材料制造影子,并思考不同的材料模擬的是什么,為什么它們能產生影子?它們對影子的產生起了什么作用?
3.分組進行模擬實驗。
實驗要求:
(1)實驗前關閉室內的燈光、窗簾,保證實驗現象明顯。
(2)正確使用手電筒,不能用手電筒照射眼睛。
4.小組匯報實驗結果。邀請學生演示影子的產生,把影子展示在黑板上。
5.提出問題:你認為影子是怎么產生的?學生能回答出影子形成的兩個條件,光源和阻擋物,但會忽視屏。
6.突破難點:屏。
你們的影子落在哪里?預設回答,桌面、墻、黑板、卡紙等……
7.教師用玻璃片演示影子的產生,學生觀察。提問:玻璃片能產生影子嗎?
小結:影子產生的三個要素——光源、阻擋物、屏。
設計意圖: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產生影子需要三個要素——光源、阻擋物、屏,以及三者形成影子的過程。在該環節中,加入了玻璃片,是讓學生體會阻擋物的不同,透明的物體不能成為影子形成三要素中的阻擋物,不會制造出影子。
活動二? 如何改變影子
在實驗開始前,出示各種影子的形態圖,引導學生找出影子改變的一些形態:大小、形狀、長短、方向。
要求:只改變影子產生的三要素中其中一個要素,達成影子形態的某種變化。
1.討論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改變影子的方法。
2.實驗操作。學生把這些方法逐一實驗一遍,看一看是否可以制造出不同形態的影子。
3.實驗分享。每組選一個學生代表上臺展示辦法,其他組的不能重復前面展示小組的方法。
教師板書這些影子不同形態小組代表的方法,板書不同的四種形態(大小、形狀、長短、方向),呈現改變影子的方法(改變光源的入射角度、改變木圓柱的擺放方式和改變光源與阻擋物距離)。
設計意圖:教材提示我們,改變影子的方法分為兩大類——改變光源的入射角度和改變木圓柱的擺放方式。學生較多采用改變光源的方式,在實驗分享環節中,要啟發學生思考改變阻擋物(可以豎著放,也可以橫著放)來改變影子的辦法。對于改變影子的大小,學生不易總結出使用的方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說出光源與阻擋物距離的關系。這樣的流程下來,學生會將光源和阻擋物對影子的影響掌握得比較透徹。
活動三 手影游戲
1.欣賞一段關于手影的視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公布游戲規則。利用教室的光源,手電筒,燈管等,用自己的肢體包括手、頭等制造出不同的影子,并向同學們分享。
3.制造影子。學生在教室里利用各種辦法制造影子,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4.交流分享。讓班級的“手影高手”上臺展示一些手影。
5.學習手影。呈現一些經典的手影(小狗、鴿子等)讓學生學習。
設計意圖:學生非常喜歡這個活動,他們會在教室里自由活動,學以致用地通過改變阻擋物的方法來制造不同的手影。例如,改變手型,腳來制造影子等。通過改變光源來制造手影,將手電筒的光,從側面或者從上往下去照射阻擋物等方法。他們還會找到不同的“屏”來接收影子,學生在手影游戲中將光影原理內化和吸收。在該環節,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不要將學生限制在座位上。
(三)拓展(3分鐘)
1.想一想。太陽的位置與影子的變化有什么關系?
2.課外任務:去觀察天空中的云朵。
(四)鞏固練習(3分鐘)
1.PPT出示隨堂練習,學生搶答。
(五)課堂小結(2分鐘)
2.結合板書,師生共同總結。
(1)影子產生的條件:光源、阻擋物、屏
(2)改變影子:長短、方向、形狀、大小
板書設計: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