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玲玲 沈小麗
隨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的提出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出現了可喜的新氣象,但作文教學仍然存在費時耗力頗多卻收效甚微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未能充分挖掘文本與生活中可供練筆的訓練點,未能克服和糾正不利于學生寫作的相關因素,探究有效的寫作途徑。那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如何在文本語言的內化過程中,利用教材的自身資源“說寫雙通道”,提高小學生寫段能力?
所謂“說寫雙通道”,是與課堂教學實際相結合,基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充分挖掘文本與生活中可供練筆的訓練點而進行的一種習作訓練。相比一個單元一次的“大作文”,“說寫雙通道”靈活性強,訓練形式多樣,與閱讀教學和學生生活的結合更緊密。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從四個訓練途徑有效落實“說寫雙通道”,讓學生參悟到文本中的寫作方法和表達規律,鼓勵學生遷移運用,提高寫作能力。
一、找準落腳點,“同課異構”運用訓練點
教研組以沙龍等形式召開研討會,交流經驗。備課組教師集體備課,利用課文中最有利于調動小學生表達積極性的“說寫雙通道”訓練點,探討在學生實踐過程中自然地引導學生表達的方法、形式。采用“教育敘事”的方式,及時記錄教學故事,從中發現和總結有益的經驗和做法,探索段落訓練的策略。同時根據教材“說寫雙通道”內容,編制校本課程。
同年級教師圍繞研究課題進行“同課異構”,同一教學內容,由不同的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已有的教學經驗、學生狀況、教學風格及教學技能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看準“說寫雙通道”落腳點,提高訓練實效,以切實地解決好學生表達環節所存在的說和寫的矛盾,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
另外,每學期推出專題研究課,同人“同課異構”,即同一節課內容,由同一個教師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加上自己的思考,準備兩節結構完全不同的課,共同探討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已將課文中最有利于調動學生表達積極性的“說寫雙通道”訓練點運用于學生的表達能力訓練,提高小學生寫段能力,從理論的高度進行歸納與分析,形成有價值的教學理念和實際經驗。
二、精準聚焦課堂教學,有效落實說寫訓練
語文學習重在體驗感悟,必須有聽、說、讀、寫的親身經歷,別人替代不了。“說寫雙通道”必然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有效落實說寫訓練。
如教學《窮人》一文,先引導學生自主找出描寫環境的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重在引導學生將零星的發現聯系起來,體會桑娜等人物的特點。教師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隨機引導學生將上面的因素聯系起來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并進一步走進人物的心境,感受人物善良的天性。但是作者這樣的環境描寫僅僅是要引起我們對窮人的同情嗎?這里,教師請學生聯系桑娜探望西蒙和抱回孩子、漁夫主動提出收留孩子的行為進行思考,最后指導學生完成本課的“說寫雙通道”——續寫《窮人》練習,運用典型的環境烘托人物形象。
教師要利用“說寫雙通道”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求知欲,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如教學《慈母情深》后,教師可以問學生:“生活中這樣的母親太多太多,你的母親做了哪些事讓你感動?請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圍繞所把握的人物特點用心去體會、去思考、去感受,這樣學生才會有與眾不同的收獲,才會漸漸養成邊觀察邊思考的習慣,然后把由觀察對象想到的內容寫出來。
三、指引學生觀察生活,精心設計說寫活動
學生平時有不少的生活積累,可一習作就感到“無米下鍋”,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發現素材的眼睛。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說寫雙通道”,竭力把“觀察”這個環節做“細”做“實”,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和拾取生活中的“金幣”。基于此,我努力做好“四個一”,指導學生觀察入微,練就一雙敏銳的眼睛。
每人一本,指導學生用眼觀察,抓住事物的特點。我每天都布置觀察作業,每次作業都會提同樣一個問題:你所觀察的對象和其同類有什么不同之處?比如觀察人物的外貌,引導學生抓住所要描寫人物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每周一聊,引導學生用心感受,體會事物的精髓。觀察不僅要有敏銳的眼睛,還要有善感的心靈、多思的頭腦。用眼觀察抓住了事物的特點以后,還要圍繞所把握的那個特點用心去體會、去思考、去感受,并與同伴聊一聊。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觀察”,使之漸漸養成邊觀察邊思考的習慣。
每月一角,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練就一雙發現生活、挖掘生活、提煉生活的慧眼。將學生所寫的觀察作業張貼起來,可以是一篇完整的觀察作業,也可以是觀察片段。小組在交流討論后決定張貼內容,每組一份,并推薦組員對觀察作業進行“解說”。
每學期一刊,享受寫作的快樂。學期末組織學生整理、修改本學期自己認為寫得最棒的作文,編輯班刊,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豐富學生的寫作源泉。
四、注重拓展發展空間,方法指導巧妙提升
開展“快樂星期五”活動,積極培養學生們的寫作特長,以此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才能。“說寫雙通道”興趣小組活動主要采取“雙選”方式,由學生報名,教師選出有天賦的學生進行培養和指導。
作文教學普遍為寫而教、為考而寫,對學生的寫作能力訓練缺乏層次性。對此,教師應靈活運用文本中的“說寫雙通道”提高學生寫段的能力。寫段訓練要有層次性:首先是寫連貫,一要注意句子的順序,二要注意過渡。其次是寫具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最后是寫生動。要把一段話寫生動,光靠敘述是不夠的,還要學會描寫、運用比喻、活用擬人、運用排比、發揮想象、巧用詞語。
同時,教師應循序漸進地進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可以根據教材“說寫雙通道”的訓練,使學生通過一篇課文的學習,既習得了閱讀方法,又收獲了寫作經驗。比如《刷子李》中的人物細節描寫非常傳神,在設計這一課時,我就想通過閱讀課文,訓練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讓學生歸納出描寫人物的方法,然后遷移到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并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從閱讀訓練遷移到寫作訓練,兩種能力同時得到培養。
總之,以“說寫雙通道”作為寫段的抓手,有助于克服和糾正不利于學生寫作的相關因素,探究有效的寫作途徑,建立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新的學生寫作觀,形成學生寫作的有效機制,突破學生習作興趣上的“堵塞點”、內容相容上的“空白點”、習作積累上的“薄弱點”、習作生活體驗上的“盲點”,切實提高學生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