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高雅莉 郭燕輝 王偉娜 劉楊 馬玉紅
教育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成長創造適宜條件,學校通過創造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鄭州市惠濟區香山小學(以下簡稱“香山小學”)的教育哲學是“辦一所有溫度的學校”,以兒童的生命成長為立足點,讓個體生命的潛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諧、持續發展。課程是學校教育的載體,課程的生態性對學校教育目標的達成有著重要意義,辦有溫度的教育,實現“培養有香味的人”的育人目標,需要在生態教育理念下構建適宜的課程體系。
親近自然、適應自然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孩子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學校在生態教育理念指導下,構建與實施“四季課程”體系,指導課程內容建設,在課程實施與評價中堅持全面、可持續發展原則,完善生態教育理論在小學課程開發與實施方面的研究,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提升學校課程品質和教育品質。
一、理論基礎
1.杜威的“經驗”課程觀
杜威認為,“教育即兒童經驗的不斷改造與重組,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的生長經驗”,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學校即社會”的教育理念,提倡讓學生“從做中學”的活動課程。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及情感體驗,認為教學要基于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兒童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讓兒童好學、樂學。學校課程組在新課改理念下,有選擇地借鑒經驗課程觀,以此為理論基礎構建學校課程體系。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響,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教育為改造生活服務,在改造生活的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現在的兒童生活在鋼筋水泥之中,嚴重缺乏生活經驗,學校在建構課程體系時,應努力為兒童提供生活化、體驗化的課程。
3.可持續發展理論
此處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指個人層面,即幫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續發展所需的科學知識、學習能力、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使受教育者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進而促進社會發展。
二、“四季課程”內容實施
“四季課程”的設計融理念、活動、文化、師生共同發展為一體,讓每名師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完善的課程頂層設計,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終身發展。
以“四季詩詞之旅”為例,“四季詩詞之旅”課程與語文學科相融合,旨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提高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在誦讀詩詞過程中體會詩詞韻律之美,在書寫詩詞過程中感受漢字形體之美、風骨之美,在體驗節氣民俗的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該課程依托我校全體語文教師編寫的學材《四季詩詞之旅》,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分為4個篇章,共24課。每一課都由“節氣由來”“節氣民俗”“節氣詩詞”3個板塊組成。
節氣之前,分享交流。學生自主閱讀學材,了解節氣由來、民俗和詩詞,在課堂上分享交流。
節氣當天,參與體驗。學生穿上漢服,背誦古詩,吟誦經典,走上紅毯,走過聞香路,在精致紙張上書寫詩詞,用紙墨的溫度體會詩詞的美好。在節氣系列活動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民俗親子體驗和烹飪品嘗節氣美食活動。
三、構建課程評價體系
如杜威所言“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也不能缺少教育。“四季課程”評價體系是一項基于社會模擬的綜合評價,充分體現了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讓孩子從生活中增長經驗的特性。評價以“香山幣”為載體,以參與實踐為形式,以崗位體驗為內容,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融合性的特點。學生在獲得“香山幣”、運營“香山銀行”、消費“香山幣”的過程中,豐富了生活體驗,習得了生活技能。
1.評價體系化
隨著學生手中的“香山幣”日益增多,“香山銀行”應運而生。五年級學生自愿應聘“銀行員工”,共同運營“香山銀行”。學生獲得的“香山幣”可存入“香山銀行”,擁有個人專屬存折。學生可通過整存或零存形式獲得“利息”,與市面銀行利率同步,銀行每月、每年會發布“香山財富排行榜”。
2.評價生活化
學生獲得的“香山幣”在校園能及時消費,是“香山銀行”評價體系的重要環節。學校定期舉行“嗨購節”,學生可出售、購買課程有形成果,例如節氣與農耕課程中的蒲公英茶。“香山幣”還可用于精神消費:點歌、觀看電影、聽音樂會、當一次廣播站小主持人等。
“四季課程”評價體系中,“香山幣”獲得——“香山銀行”存儲——“嗨購節”消費,讓學生的日常表現用物化形式顯現,起到了持續激勵、正向引導的作用。學校變成了模擬社會,實現了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對接。
借助“香山幣”及“香山銀行”評價載體,學校各種評價實現了有機整合,評價構成了網狀鏈條,形成了合力,起到了“1+1>2”的增值效應。
“香山幣”評價的直觀性、可感悟性,使學生在評價體驗過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香山幣”評價的實際運作,附帶完成了對學生金融、理財知識的啟蒙教育。“香山幣”可隨時隨地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
教育最終關注的是人的發展,“香山幣”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過程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了激勵機制成效性,讓評價過程歷久彌新。
四、課程實施效果
1.圍繞教育教學理念,設置課程內容
“四季課程”設計融理念、活動、文化、師生共同發展為一體,緊緊圍繞“培養有香味的人”設置課程內容,把理念落實到課程活動中,最終達成師生共同成長的目標,讓每位師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
2.形成“課程立校”的辦學特色
“四季課程”已成為香山小學的一張名片。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科技素養提升試點校”“全國家校共育試點校”“河南省第十八屆教育名片學校”“河南省中小學人工智能實驗學校”“河南省創客示范校”“鄭州市校本課程先進校”等榮譽稱號。近年來,有來自省內外共36個國培團隊到校參觀學習,學校教師也受邀到鄭州大學等高校、地市進行“四季課程”經驗分享。
3.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四季課程”充分挖掘教師智慧潛能,發揮教師專長,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綜合素養的提升。近6年來,學校教師在國家、省、市區各級比賽中獲得獎項累計561項。豐富的課程經驗更新了教師的知識結構,激發了教師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師閱讀和反思能力,提升了教師的學習力。教師以教育隨筆的形式,記錄教學所想所感,教師的文章先后發表在《惠濟教育》《鄭州教育科研》《河南青年報》《河南商報》《中國教師報》《人民教育》等報紙期刊上。
“四季課程”為學生搭建了展現自我的平臺,激活了學生學習內驅力,讓學生充分享受校園學習和生活。如今的“香娃娃們”落落大方,“嗨購節”攤位上的大膽營銷,“香山銀行”里“客服人員”的嚴謹敬業,“香山小鋪”經營中的誠信有序,各項演出活動中落落大方的表演秀,各個地市參觀團解說員的侃侃而談,各項比賽中小隊員的沉著冷靜,以及在家庭中表現出的勤勞善良,都凸顯出香山學子的素養。“學校影響因素各指標雷達分析圖”顯示,學校學生各項指標得分均高于本區平均水平。在香山小學這座有溫度的學校里,學生真正成為“有香味的人”。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一般課題“生態教育理念下的‘四季課程’的構建與實施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CJYC21250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