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繁榮,董 莉,趙 慧,黃成艷
醫療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y,MDRPI)是因診斷、治療醫療器械壓迫形成的局部皮膚損傷,其在院內壓力性損傷(pressure injury,PI)中占比30%~45%,且多為Ⅰ期、Ⅱ期[1-3]。新生兒皮膚嫩、角質層薄,加之自我表達能力差,是MDRPI的高發群體。文獻報道,住院治療嬰幼兒PI發生率為3%~7%,其中超過50%的PI屬于MDRPI[4-6]。MDRPI發生后患兒疼痛感加重,可誘發感染,導致患兒病情加重,康復進程減慢,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下降,是誘發護患糾紛的主要因素之一。現有文獻對MDRPI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了系列研究,基本形成了統一認知,且部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預防護理措施,但對MDRPI專項護理管理缺乏關注,尚未形成完善、有效的評價機制[7-8]。本研究基于德爾菲法構建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并在臨床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中加以應用,探究其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新生兒9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住院時長超過24 h;入院皮膚檢查顯示,患兒皮膚完整,無PI發生;因病情需要使用監護設備或其他醫療器械;患兒家屬對研究知情,且愿意加入。排除標準:病情危重,嚴禁體位調整;燒傷或伴有相關皮膚病;因相關原因轉院或轉科而退出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新生兒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16例;日齡(18.48±2.04)d;新生兒Apgar評分為(6.34±1.03)分;疾病類型:新生兒窒息10例,新生兒肺炎15例,糞便吸入綜合征5例,其他15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18例;日齡(19.03±1.98)d;新生兒Apgar評分為(6.70±0.98)分;疾病類型:新生兒窒息11例,新生兒肺炎16例,糞便吸入綜合征4例,其他14例。兩組新生兒性別、日齡、新生兒Apgar評分、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模式,通過定期MDRPI專項培訓強化護士對新生兒MDRPI危險因素、風險評估、預防護理的認知,提升護士MDRPI預防護理技能水平;根據新生兒科臨床護理規范中相關細則對MDRPI護理工作進行評價,分析MDRPI預防護理漏洞,討論分析其原因并制訂護理改進方案,反復循環以實現對MDRPI預防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管理基礎上以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為指導實施護理干預。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的構建及應用過程如下。
1.2.1 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的構建
1.2.1.1 文獻檢索構建條目池 ①檢索中英文數據庫。中文數據庫有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服務平臺、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等;英文數據庫有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澳大利亞臨床實踐指南數據庫、蘇格蘭臨床網站等。②文獻檢索策略。中文關鍵詞:新生兒/患兒/NICU、MDRPI/壓力性損傷/器械相關性壓瘡、預防護理/護理管理/護理評價/護理敏感指標;英文關鍵詞:neonatal/child/NICU、MDRPI/pressure injury/device-related pressure ulcer、preventive care/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evaluation/nursing sensitive indicators。檢索策略:文獻檢索關鍵詞分為3部分,“/”表示“或”關系,研究人員自由搭配每部分關鍵詞在以上數據庫進行檢索,并通過滾雪球方式實施輔助檢索,檢索得到中英文文獻共32篇。③文獻篩選標準。納入標準:研究對象為新生兒或患兒;研究主題為醫療器械相關性壓力性損傷預防;不同風險評估或預防護理措施;中英文文獻;支持全文閱讀或下載。排除標準:文獻類型為一般綜述文獻、會議報告、個案研究、科技報告;經澳大利亞JBI循證衛生保健中心文獻質量評價顯示為C級文獻;重復或相似文獻。按以上標準篩選后,得到中英文文獻共22篇。④指標提取與分析。本研究采用自制的指標提取量表整理文獻包含指標,2名研究人員獨立閱讀檢索得到的中英文文獻,并按指標提取量表格式對文獻資料及指標進行整理,包括文獻作者、標題、類型、發表期刊、發表時間、結局指標內容,提取完成后2人通過交叉核對明確提取內容與文獻是否一致,如有異議,則經討論后確定。共提取指標47個,其中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10個,三級指標34個。
1.2.1.2 形成函詢問卷 經研究小組討論確定第1輪函詢問卷內容,問卷分為3個部分。①問卷說明:包括研究背景與目的介紹、填表說明、感謝語。②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函詢:包括指標內容、重要性評價選項、意見補充欄,重要性評價選項有5個,分別為非常不重要、不太重要、比較重要、重要、非常重要,分值1分、2分、3分、4分、5分。③專家相關情況調查:包括專家一般資料、研究內容熟悉程度、研究內容判斷依據;一般資料有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稱級別、工作性質、是否曾參與函詢;研究內容熟悉程度分為5級,有非常不熟悉、不太熟悉、比較熟悉、熟悉、非常熟悉[9];研究內容判斷依據有直觀感覺、理論分析、工作經驗、國內外文獻參考,每個判斷依據對指標評價的影響分為大、中、小3級[10-11]。
1.2.1.3 函詢專家遴選 本研究選擇新生兒科及PI專科護理領域工作的護理、護理管理及護理教育專家共18人,專家遴選標準:本科及以上學歷;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專科工作年限10年以上;了解研究項目情況下,自愿參與。
1.2.1.4 專家函詢過程 ①函詢過程:本研究以電子郵件方式開展了2輪專家函詢。專家在收到第1輪函詢郵件后1周內返回問卷,專家根據多方面依據對指標重要性做出評價,并在需修改、增加、刪除條目后的意見補充欄說明,問卷返回后研究人員對條目重要性評分、補充意見進行整理,據此篩選、完善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形成第2輪函詢問卷,并按以上步驟繼續函詢。②指標篩選標準:如函詢專家對指標無修訂意見,剔除“重要性評分<3.5分,變異系數CV>0.25”的指標;如函詢專家對指標有補充意見,則按重要性評分、變異系數篩選后,研究小組圍繞專家意見展開討論,明確是否修訂、增加或刪除指標。
1.2.2 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的應用 以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為指導對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措施進行改善。根據結構指標對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制度、流程及專科培訓進行完善,以規范MDRPI預防護理流程、提升護士護理操作技能;結合過程指標下設的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對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工作進行評價,分析臨床護理問題及其成因,為臨床護理質量改進明確方向,并據此制訂護理改進方案;配合結果指標對臨床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質量進行評價,督促護理改進。
1.3 評價指標 ①MDRPI發生率。觀察新生兒與醫療器械接觸處皮膚狀況,參照壓力性損傷分期標準進行評價,如皮膚完整,且指壓下可變紅白斑,則正常;如皮膚完整,但指壓下有不可變紅白斑,則為Ⅰ期;如接觸處部分皮層缺失,且真皮層有暴露,則為Ⅱ期;如接觸處全層皮膚缺損,則為Ⅲ期;如全層皮膚與組織均有缺損,則為Ⅳ期。統計住院期間出現MDRPI的新生兒例數,計算其發生率[12-14]。②家屬滿意度。新生兒出院前,采用自制“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兒家屬開展調查,問卷有健康教育、人文關懷、基礎護理、照護指導4個維度,各4個條目,采取4級評分法,完全不滿意、部分不滿意、比較滿意、完全滿意計0~3分,總分48分,得分高低與滿意度高低一致。

2.1 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構建結果
2.1.1 專家一般資料 共有18名專家參與函詢,年齡(43.08±2.57)歲;學歷:本科16人,本科以上2人;工作年限:10~15年14人,>15年4人;職稱:副高級15人,高級3人;工作性質:臨床護理13人,護理管理3人,護理教育2人;是否曾參與函詢;是16人,否2人。
2.1.2 函詢專家積極與權威程度 ①專家積極程度:專家積極程度用函詢問卷回收率表示,函詢問卷回收率=(回收函詢問卷份數/發放函詢問卷份數)×100%[15-16];本研究2輪函詢發放函詢問卷份數分別為19份、18份,回收函詢問卷分別為18份、18份,回收率為94.74%、100.00%。②專家權威程度:采用權威系數(Cr)表示專家權威程度,而權威系數(Cr)由判斷依據(Ca)、熟悉程度(Cs)共同決定,Cr=(Ca+Cs)/2,Cr數值越大,則專家權威程度越高[17-19];第1輪Ca、Cs分別為0.868與0.880,計算得到Cr為0.874,第2輪Ca、Cs分別為0.870與0.884,計算得到Cr為0.877。
2.1.3 函詢意見協調程度 意見協調程度反映了函詢專家對評價條目的認可度,采用變異系數CV、Kendall′s W值表示,變異系數=標準差/均值,數值越小則意見協調程度越高,本研究最終得到指標變異系數為0.057~0.127;Kendall′s W數值越大,則專家認可度越高、協調程度越高,本研究第1輪、第2輪Kendall′s W值分別為0.302(χ2=124.38,P<0.001)、0.347(χ2=148.73,P<0.001),提示函詢專家條目評價意見趨于一致。
2.1.4 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構建結果 本研究通過2輪專家函詢評價、研究小組討論修訂,最終得到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29個,見表1。

表1 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
2.2 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應用結果
2.2.1 兩組新生兒MDRPI發生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MDRPI發生率比較
2.2.2 兩組新生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單位:分
3.1 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科學性、可靠性強 本研究基于德爾菲法構建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而函詢專家是德爾菲法函詢質量的基礎保障,研究所選的18名函詢專家均為專科工作年限超過10年的副高級及以上護理人員,且在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專家權威程度分析結果顯示,2輪函詢的專家權威系數分別為0.874與0.877,均大于0.80,表明專家函詢內容熟悉程度高,且有充足、可靠的判斷依據,提示函詢專家意見具有代表性、函詢結果可靠。專家積極程度調查顯示,2輪函詢中專家積極系數分別為94.74%、100%,而一般認為專家積極系數大于0.7,即有良好的應答率,表明函詢專家能積極配合開展函詢,及時返回問卷,為函詢結果可靠性提供了基礎保障。研究函詢意見協調程度分析顯示,函詢指標變異系數為0.057~0.127,2輪函詢協調程度系數分別為0.302(χ2=124.38,P<0.001)、0.347(χ2=148.73,P<0.001),提示函詢專家條目評價意見趨于一致,經函詢構建的護理敏感指標能集中反映專家意見,肯定了其科學性與可靠性。
3.2 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的應用可改善護理效果 將基于德爾菲法構建的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應用于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中,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MDRPI發生率為2.2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觀察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在新生兒MDRPI預防中結合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對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職責、流程、預報登記制度進行完善,并對MDRPI防護用具配備、護士專科培訓進行規范,能為臨床開展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夯實基礎。本研究結合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對新生兒MDRPI風險評估進行監督評價,確保臨床MDRPI風險評估、預報登記等措施能切實執行,可強化風險防控效果;同時,從醫療器械管理、減壓敷料使用、皮膚管理、營養管理角度規范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行為,通過對醫療器械尺寸、固定松緊、固定點更換、盡早移除的規范評價,盡可能減少醫療器械對新生兒皮膚的損傷,降低壓力性損傷風險[20-21];通過對減壓敷料使用時機、敷料規格、更換的規范評價,能確保減壓敷料在MDRPI預防中得到有效應用,緩解醫療器械對患兒的壓力作用,配合皮膚管理、營養管理能降低新生兒MDRPI發生率,提升家屬滿意度。
綜上所述,德爾菲法構建的新生兒MDRPI預防護理敏感指標科學性、可靠性強,其在新生兒MDRPI預防中應用能規范臨床護理行為,減少MDRPI發生,提升家屬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