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萌,張 真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目前針對乳腺癌病人的治療較為常見的手術療法為保乳術和乳腺癌根治術,無論是采用哪種術式,手術都會對病人胸壁組織造成損傷,引起肩關節活動異常,影響病人術后正常生活[1-2]。臨床上,常應用常規康復訓練對乳腺癌術后病人進行康復干預,可改善肩關節活動受限,但康復周期較長[3]。相關研究指出,繪畫功能訓練可改善乳腺癌術后病人負性情緒,調節術后淋巴水腫[4]。本研究旨在探討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對乳腺癌術后病人肩關節活動度、上肢淋巴水腫及癌因性疲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12月114例乳腺癌術后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5版)》[5]中乳腺癌的診斷標準;有正常的溝通表達能力;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嚴重血液系統疾病等;康復訓練依從性差;同時參與其他研究。隨機將病人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7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申批號:2019041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康復訓練。行康復知識宣傳及訓練指導,病人依據自身實際狀態行爬墻、握拳、上舉、腕部運動等康復訓練。
1.2.2 觀察組 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①中等強度交替訓練:依據《2008年美國體力活動指南》中的癌癥手術病人中等強度訓練項目,每次鍛煉2.5~5 h,包括踏車、擺臂、快步走、踏板運動、擴胸等,評估最大耗氧量。保持癥狀限制性運動中50%左右的最大負荷量、5%~65%的最大心率。開始階段維持8 min左右,持續階段維持36 min左右,每日3次,運動時間每周不大于210 min。②康復樹涂鴉秀:將規格為A4的涂鴉冊發放于病人手中,涂鴉冊每1頁中均含有1棵康復樹,在早中期時每棵康復樹10個分枝,晚期時每棵康復樹8個分枝,對病人當期運動訓練情況進行標注,指導病人對已完成項目涂鴉,應用綠色葉片包裹枝干,并對病人進行鼓勵,將涂鴉作品拍照發布至微信群。舉辦康復樹涂鴉秀競賽,評選訓練各時期優秀涂鴉作品。兩組均連續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肩關節活動度 比較兩組病人干預3個月末肩關節活動度。使用量角器測定肩關節內收、外展、前屈、后伸水平。
1.3.2 癌因性疲乏程度 比較兩組病人干預前、干預3個月末癌因性疲乏程度。采用癌癥疲乏量表(CFS)[6]評估病人癌因性疲乏程度,該量表包括軀體疲乏(含7個條目)、認知疲乏(含4個條目)、情感疲乏(含4個條目)3個維度,各條目均行Likert 5級評分,按無疲乏(0分)至嚴重疲乏(4分)分級評價,每個條目0~4分,總分0~60分,得分越高表示癌因性疲乏程度越重。該量表經檢驗效度系數為0.89,信度系數為0.9,信效度良好。
1.3.3 上肢淋巴水腫 比較兩組病人干預前、干預3個月末上肢淋巴水腫情況。①皮尺測定雙側肘橫紋上10 cm區域的周徑,測量3次取平均值,計算雙側上臂周徑差;②水置換法測定,測量3次取平均值,計算雙側上肢體積差;③上肢淋巴液流量:放射性核素測定上肢淋巴液流量。


表2 兩組病人肩關節活動度比較

表3 兩組病人癌因性疲乏程度 單位:分

表4 兩組病人上肢淋巴水腫情況比較
乳腺癌病人因癌癥疼痛、手術費用、家庭負擔等因素易產生癌因性疲乏,而癌因性疲乏被定義為一種擾亂機體正常功能的、非同尋常的、持久的、主觀的勞累感,它發生快、程度重、持續時間長,并且在休息后不能得到緩解,影響病人治療及生活[7-8]。乳腺癌多發于女性群體,在男性人群中少見[9]。目前,針對乳腺癌術后病人多以常規康復訓練為主,可改善上肢功能,但康復效果不理想[10]。研究表明,康復樹涂鴉聯合康復操可提高乳腺癌病人依從性,改善上肢活動異常狀態[11]。
3.1 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可調節乳腺癌術后病人肩關節活動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3個月末肩關節內收、外展、前屈、后伸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可調節乳腺癌術后病人肩關節活動度。常規康復訓練通過上舉、爬墻等康復干預,可改善病人肩部痙攣,但由于部分病人自覺性不高,致使肩關節活動度改善效果一般[12-13]。中等強度交替訓練通過擺臂、擴胸等訓練形式,可使病人上肢肌肉的收縮具有節律性,使粘連且攣縮的纖維組織被逐步牽拉,促使更多塑性延長產生,促進炎性因子代謝,減輕肩部組織炎癥,改善肩部活動受限狀態;且涂鴉冊的應用可使病人對自身當前訓練情況擁有更為清晰的認識,給予病人強烈視覺及心理暗示,提高病人依從性,督促病人及時完成訓練任務,緩解肩關節痙攣狀態,改善肩關節活動度[14]。
3.2 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可明顯減輕乳腺癌術后病人癌因性疲乏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3個月末軀體疲乏、認知疲乏、情感疲乏及CF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可明顯減輕乳腺癌術后病人癌因性疲乏程度。常規康復訓練通過上舉、握拳等肢體訓練,可改善肩關節活動受限,減輕病人心理負擔,但因該訓練需要病人在訓練期間有較高的自覺性及堅韌的毅力,后期無任何督促及監督措施,致使病人疲乏狀態的改善程度不高[15-16]。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主要是依據病人狀態進行綜合性訓練強度的調整及規劃,有效改善肩關節活動受限,減輕病人痛苦,促使病人內心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利于疲乏狀態的改善;利用康復樹涂鴉,不僅促使病人更直觀地了解自身實際運動訓練狀態,較之常規康復訓練,更增加了訓練過程的趣味性,吸引病人注意力,激發病人訓練意志,使病人擁有更強毅力,利于訓練順利進行,有效緩解病人術后上肢活動不適,改善焦慮、恐慌等情緒,減輕心理負擔及癌因性疲乏程度[17-19]。
3.3 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可調節乳腺癌術后病人上肢淋巴水腫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3個月末雙側上臂周徑差、雙側上肢體積差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上肢淋巴液流量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表明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可調節乳腺癌術后病人上肢淋巴水腫。常規康復訓練通過腕部運動、握拳等康復運動可促使病人上肢血液供應加快,利于淋巴引流,對上肢體積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因部分病人未正視訓練,在術后訓練期間自覺性不高,致使上肢淋巴水腫整體改善效果不明顯[20]。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依據病人實際狀態制訂合理的運動計劃,在病人可耐受的情況下,充分調動病人運動積極性;加之康復樹的視覺暗示,可提高病人運動訓練的信心,促使肩關節主動活動能力增強,提高上肢區域的血液循環,促使新陳代謝加快,致使致炎物質的釋放減少,改善局部炎癥,減輕淋巴水腫;且快步走、踏板運動等可促使病人皮下組織厚度減少,增加肌肉厚度,利用肌肉泵的特性對淋巴液進行引流,進而降低上肢周徑水平,調節上肢淋巴水腫狀態[21]。
綜上所述,采用中等強度交替訓練結合康復樹涂鴉秀對乳腺癌術后病人進行干預,可改善病人肩關節活動度,減輕癌因性疲乏程度,調節上肢淋巴水腫,療效優于常規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