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芬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指出,中小學(幼兒園)課程教材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形式其中包括藝術與特色技能,主要指民族性、地域性特征非常鮮明的技能、技巧與藝術,包括以身體運動能力為主的技能、技巧,如傳統體育、武術、雜技、游藝等。教育家德廖莫夫說:“并非所有的兒童都會寫詩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兒童都會畫畫。因此,我們要相信孩子會畫,然后讓他們盡情的畫,把繪畫看成是一種最自由的游戲活動。”而目前國外視覺藝術和幼兒表達審美教育形式是為幼兒提供的創想空間,將傳統的平面拓展到立體空間;國內的視覺藝術認為:生活即藝術的根源,藝術源于生活。基于以上所述,我園將以傳統文化與美育相結合,探索富有自然、生活、創想的視覺藝術園本課程。
一、解讀美育價值,培育視覺藝術在園生根發芽
(一)幼兒美育素養教育的價值。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其震撼的視覺藝術效果,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的藝術盛宴。幼兒園視覺藝術是提升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教育,豐富幼兒審美素養、熏陶情操、滋潤心靈、引發創新創想內力。而幼兒審美活動是兒童精神生活活動中產生審美愉悅是的根本特征,是兒童與審美對象間的互動交往過程,在其中,兒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意義世界。把美育貫穿幼兒園各年齡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固本,培養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價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共建人文灣區”指出,打造灣區人文精神,樹立文化自信,協同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發展,利用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優勢,合作展開跨區重大文化遺產保護,推進發揚以武術、醒獅、粵劇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凸顯獨特文化魅力。因此,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入園,是一個鑄魂培元工程,是新時代教育的必備內容,內化于心、外顯于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
(三)推進辦園特色發展的價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發揮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重視教育內涵發展,促進幼兒園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明確要求各校園創辦特色品牌的要求。根據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財政廳出臺的《關于推進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的指導意見》(粵教基〔2020〕19號)等文件精神,我園作為集團化辦學舉辦園的直屬分園,將借助集團化辦學共建共享的“武悅”園本優質課程資源優勢,推進“武悅”+視覺藝術的辦園特色發展。
二、依托資源優勢,推進課程建設搭上快車道
陳鶴琴先生將“活教育”的理論概括為三句話,分別是——目的論:“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課程論:“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方法論:“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我園的舉辦園歷經19年的佛山武術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研究,已進行較為完善的“武·悅”園本特色課程,我園將借力舉辦園的課程開發經驗和共享資源,讓幼兒園在課程建設方面搭上了快車道。目前幼兒園位于佛山人才聚集地三龍灣奇槎片區,外形建筑表現為橙白色相間的現代化L藝術造型。在收集家長調查問卷后,為滿足社會及家長對高質量學前教育和美育課程的期待,幼兒園將貫徹落實“各美其美”的“武·悅”集團文化,結合幼兒園發展需要及現有的資源優勢,以自然、生活、創想的視覺藝術為突破口,構建“武·悅美”視覺藝術的現代化幼兒園。通過整合借力舉辦園共享資源庫課程資源,構建“武·悅美”素材及實施材料的園本資源庫,利用資料搜集、整理美育教育、傳統文化與視覺藝術教育的相關理論與文獻材料,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開展“武·悅美”園本課程系列培訓教研活動。
三、融合預設課程框架,研發生長型活課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應“綜合發揮各種教育資源,聯合為幼兒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提升他們的感知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審美、創造美的藝術素養”。所以,根據已有“武·悅”資源,我園結合視覺藝術,初期搭建課程結構:構建1個“武·悅美”視覺藝術大主題課程,預設4大系列主題方案(如:武·悅美服飾SHOW、武·悅美兵器百寶庫、武·悅美炫技空間、武·悅美繪嶺南),利用自然、生活、藝術等素材開展活動,并根據幼兒興趣、實時熱點話題再生成其余具有生長力的微課程,參照美術的留白空間想法,為教師和幼兒留無限的創想空間。
四、細化課程實施策略,夯實“武·悅美”視覺藝術特色課程建設
以幼兒為先,課程隨行。通過制定各年齡段實施“武·悅美”課程目標;構建生長型“武·悅美”課程內容;探索一班一特色“武·悅美”課程實施策略;提煉科學的“武·悅美”課程評價等策略,讓幼兒有探索各種創造藝術的權利,有充分想象創造作品的空間。利用親子聯動、區域探索、小組合作、個人創作等教學形式,結合班級特色,如利用大型創想建構、手工制作、環保創意、繪畫等,利用各種材料將視覺藝術滲透到各主題活動中,開發實施一班一特色的微課程;大型創想建構探索研究、繪本藝術創想探索研究、剪紙世界特色班級等等。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他的作畫方式,隨心所欲,帆布上隨意潑濺顏料灑出各種各樣的線條和圖案;畫筆是樹枝、是羽毛、是筆桿、甚至是顏料桶擢個洞等,都可以用來作畫。又以在藝術創想欄目尼克叔叔的作品充滿生活情趣,如用過期面包粘顏料作畫、用紙片作畫、用嘴吹畫,用蔬菜、水果拓印等,有時甚至直接用各種物品拼砌成大型藝術作品。這些都可以成為幼兒參考的作畫方式。
以美育人,向美而行。讓我們開啟“武·悅美”視覺藝術幼兒園的新篇章,一起講“佐師幼想·美美與共”的故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D],2012.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第二節“共建人文灣區”,2019.
[3]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財政廳出臺的《關于推進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的指導意見》(粵教基〔2020〕19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