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

百威錦州工廠。
“雙碳”目標下,各行各業正在加快減碳步伐。2022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等七個部門聯合發布了《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大力發展綠色消費”“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為消費領域的綠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為萬億級消費行業,酒業的低碳轉型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2021年,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釀酒總產量達5407萬千升,同比增長近4%。面對如此龐大的體量,如何實現酒類消費品全產業鏈節能降碳是業界亟須解決的問題。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先行者,百威集團近年來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繼2021年武漢工廠成為百威在中國的首家“碳中和工廠”之后,百威錦州工廠也將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升級改造,成為其在中國的第二家“碳中和工廠”。
在錦州市松山新區百威啤酒工廠內,一排排光伏板整齊地排列在屋頂,將源源不斷的太陽能轉化為電力,輸送到啤酒生產前線。
2014年,錦州工廠在廠區推行光伏發電,屋頂共鋪設太陽能板8700片,總裝機容量2170千瓦,至今已累計使用太陽能電量428.6萬千瓦時,實現碳減排2640噸。在風電等綠色電力的輔助下,錦州工廠目前已全部使用可再生電力,實現了用電方面二氧化碳“凈零”排放。
事實上,這并非百威啤酒工廠的首次“進化”。2021年年底,百威集團宣布其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廠”——武漢工廠完成升級改造。為了實現“碳中和”,武漢工廠通過多種減碳措施將各類自然能耗降到極限,實現了100%使用可再生電力釀造。同時新建生物質鍋爐替代了傳統的燃煤鍋爐,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此外,武漢工廠還通過能源控制中心,實現了對啤酒生產工序、工藝、效率和能耗的實時管理。
“百威不僅要打造碳中和工廠,還要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技術、資源和經驗,分享給更多的行業,為錦州乃至全中國的綠色發展貢獻力量。”百威亞太首席供應鏈及物流官程衍俊表示,錦州工廠將在武漢工廠的基礎上,向著“零碳目標”再進一步。
從武漢到錦州,百威“碳中和工廠”為啤酒業的低碳轉型樹立了值得借鑒的樣板,為進一步優化啤酒產業結構布局、實現升級轉型提供了重要參考。
低碳轉型,對啤酒釀造業而言絕非易事。從發酵、過濾到包裝、物流,啤酒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消耗能源,并且產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
近年來,百威集團一直致力于推動自身實現綠色轉型。2018年,百威提出了“2025可持續發展目標”,計劃在2025年年底前實現100%使用可再生電力進行釀造,并在價值鏈中減少25%碳排放。2021年,百威集團再次提出了更具挑戰的“在2040年前實現全價值鏈凈零排放”的目標。
為了推動兩個目標落地,百威中國憑借技術創新在生產、包裝、物流等多個環節展開了積極探索。
在生產環節,百威中國通過自建太陽能發電廠、外購可再生能源電力等形式,因地制宜綜合利用水、風、光等多種綠色能源,大幅提升了啤酒生產中可再生電力的比重。2020年,百威中國在四川省資陽市結合當地自然環境,采用65%水電加35%風、光電的綠電配比,實現了在亞洲啤酒行業首個100%使用可再生電力生產的工廠。截至目前,百威在中國已有4家工廠(資陽、佛山、昆明、錦州)實現了100%可再生電力釀造。
“降低能源使用,提升能效管理”是百威低碳轉型另一亮點。2017年,百威武漢工廠通過水洗、活性炭吸附和二次冷凝提純等技術,完成了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累計回收二氧化碳42786噸,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在污水處理方面,2021年百威南寧工廠經過深度處理技術實現了中水100%利用,成為其在中國的第一家污水“零排污”工廠,每百升啤酒水耗達到1.19hl/hl,領先行業平均水平。此外,百威臺州工廠還將污泥廢水副產品轉化為農業原料,“零廢”釀酒的模式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啤酒釀造之外,百威中國還在更多環節進行了有益探索。比如產品包裝方面,百威在2021年實現了65.1%的產品使用可回收包裝或主要使用可循環回收材料,聯合供應商推進啤酒瓶低碳制造。值得一提的是,在業內仍專注在生產生活環節減碳的時候,百威已將目光拓展到了更加廣闊的上下游領域。例如在物流環節,綠色新能源車輛、液化天然氣卡車、電動重卡、氫燃料電池車構成的高效低碳的“綠色驅動體系”就為行業優化運輸模式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根據《百威2021年ESG報告》顯示,與2017年相比,百威整個價值鏈已減少15.5%溫室氣體排放。通過技術的持續創新,百威中國正在從源頭上不斷解決轉型難題,在實現自身綠色發展的同時,也為啤酒釀造業碳中和轉型樹立了行業標桿。
實現碳中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對百威而言,要達到2040年前全價值鏈零碳排放的目標,不僅要做好自己的碳管理,還要實現上下游協同管理。
百威亞太可持續發展與采購副總裁楊凱表示:“我們將攜手供應商和行業伙伴,幫助他們實現低碳轉型。降低碳排需要各方協同合作,我們要積極分享最佳實踐,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從而在更大范圍內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作為行業的引領者,百威集團近年來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落實在整個產業鏈中,通過合作共創的新形式,與上下游供應鏈成為“綠色伙伴”協同行動。
2018年,百威集團啟動了“100+加速器”全球孵化項目,通過與企業合作伙伴及第三方專家合作,共同解決供應鏈中所面臨的供水管理、循環經濟、可持續農業和氣候行動等挑戰,以期在2025年達到解決100個以上可持續發展難題的目標。目前在亞太地區,這一項目已開啟了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升級改造、綠色物流等在內的多個創新試點。
此外,為了將全球的低碳經驗共享給更多合作企業,百威中國還為上下游合作伙伴開設了多種形式的“減碳培訓課”,介紹最新的減碳理念和專業知識,并安排專業團隊走訪工廠,進行實地碳排查,幫助業務伙伴量身打造減碳方案。
通過平臺搭建與模式創新,越來越多的百威啤酒生態鏈上下游企業在綠色低碳的轉型中實現了突破。比如百威亞太最大的玻璃瓶供應商華興集團,在生產經營的重點綠色能源中加入了太陽能并制定了包括8個工廠在內的綜合實施計劃。改造完成后,百威亞太生產啤酒所用的玻璃瓶將有一部分通過可再生電力生產,進一步實現脫碳減排。
百威亞太首席法律及企業事務官柯睿格表示:“對于百威而言,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業務的一部分,而是業務本身。我們將持續專注于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方面的戰略發展,聯合價值鏈的各個相關方,為應對世界面臨的環境和社會挑戰共同努力。”
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領下,百威正穩步推進 “碳中和”布局,為啤酒產業的綠色轉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