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琳 溫茵茵








摘要: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一帶一路”的有序推進,建筑行業發展前景巨大,市場對工程類人才需求持續增長。借助聚焦爬蟲定向抓取前程無憂互聯網招聘平臺中涉及工程造價專業的9 443條招聘信息,分析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特征,延伸構建了有序選擇模型定量探究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目標薪酬影響因素。研究顯示,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呈現區域非均衡性、學歷普遍化、工作經驗具體化、崗位需求及業務能力綜合化等特征,六類能力需求差異度大。目標薪酬對專業資格認證需求正效應顯著;薪酬越高工作經驗要求較長、學歷要求較高;薪酬等級與城市等級有一定聯系,超一線城市與其他級別城市薪酬差異明顯。大數據分析為各類高校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
關鍵詞:大數據分析;工程造價;需求特征;有序選擇模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22)03-0043-09
伴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蓬勃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序推進,市場對工程類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對人才培養質量和能力訴求逐年提升。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設計劃,為適應建筑業標準化、專業化、國際化的升級需求,工程造價專業應努力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新核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畢業生的社會需求狀況是衡量一個專業培養人才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此,借助大數據分析工具對網絡就業平臺中招聘信息定向爬取,利用文本處理和統計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當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特征及薪酬價值影響因素,以期為各類高校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
現有文獻顯示,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人才培養模式、就業現狀、就業能力等方面。其中,關于人才培養模式的討論最多,高職類院校偏重具體應用形式,張飛燕、汪國輝 、駱樂等、馮建新分別提及“師徒制”“造價咨詢工作室”“魯班工匠”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本科類院校偏重特征實施方式,蔣婷婷、盛娟、羅晴從國家政策、行業需求、技術驅動、理念創新等角度強調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業現狀研究主要集中于概括式總結,劉夢琪、王蓉分別討論了建筑項目施工技術類崗位、工程設計及預算類就業崗位、質量監督與工程管理類崗位的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部分學者采用調研問卷的方式定量分析專業就業現狀,竹隰生、劉海芳分別基于造價工程師考試數據、大連理工大學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就業能力研究側重于人才供需方面,從市場需求看,武琳和李忠秋分別從建筑企業和建筑行業兩個層面討論了市場對人才在專業理論知識、職業素養、機電安裝、智能建造等方面的能力需求;從高校供給看,黃艷麗認為大數據時代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應具備基礎能力、核心能力和專業能力等。總結發現,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現有研究仍以傳統的總結式介紹和理論分析為主,定量研究僅限于小規模調研分析,樣本數量有限,調研內容受問卷設計及填寫質量影響,部分結論受時間空間因素影響很大;因此,本文借助大數據技術,突破時間、地域和單位類型限制,爬取排名靠前的招聘網站上實際招聘信息,客觀反映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社會需求特征及薪酬分組狀況,討論體現人才價值及市場供需狀況的目標薪酬影響因素,以期為高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提供科學依據,真正發揮數據的使用和決策價值。
一、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大學生畢業參加就業招聘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校園招聘會、社會招聘會、互聯網招聘平臺等,而企業也可以通過發布廣告、校園招聘、獵頭推薦和網絡招聘等形式招攬人才。互聯網招聘具備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覆蓋面廣等特點,由此深受勞動力供需雙方的青睞。目前排名靠前的互聯網招聘平臺包括前程無憂(51JOBS)、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考慮到網絡招聘平臺存在大量的數據冗余,本文選擇信息量大、字段完整的前程無憂招聘網站作為抓取對象。截至2020年12月,利用聚焦爬蟲定向抓取9 443條工程造價專業招聘信息,對爬取結果進行數據清洗,剔除282條語義重復、分組信息模糊不全的記錄,利用文本處理方法從工作地區、學歷需求、任職條件工作經驗、崗位人才、業務分類、職業素養能力要求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挖掘歸納各類用人單位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的特征。
(一)地域需求分析
招聘信息共涉及31個省市自治區,從區域劃分看,工程造價專業東、中、西部招聘崗位比例分別為70.14%、16.18%、13.68%,就業分布呈現嚴重的區域不均衡性。東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產值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資源稟賦分配,投資建設規模還是就業容量環境,高校數量還是專業飽和度,東部地區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數量高于中西部地區就業崗位需求之和。從省域分布看,工程造價專業崗位需求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為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四川、湖北、重慶、云南、陜西、北京,占比79.91%,如圖1。
(二)學歷需求分析
工程造價專業是學科交叉型專業,具有很強實用性和技術性,用工單位更強調應聘者的實際業務能力和實踐經驗,因此對學歷等級要求更加務實。就業需求以本科(專科)為主,比例分別為75.38%(10.71%),沒有實踐經驗的應屆生社會需求相對有限,僅占17.73%,如圖2所示。
(三)工作經驗需求分析
企業出于成本控制、業務熟練、管理便捷等目的對應聘者往往有工作經驗年限要求。工程造價專業招聘信息中對工作經驗總需求達到86.88%,其中對有3~4年、5~7年工作經驗的崗位需求最高,分別為29.61%、30.96%,如圖3。部分企業自身發展已具備一定的市場占有率,技術水平已經趨于成熟,由此需要招聘在校生或應屆學生作為人才儲備,因此,工程造價專業招聘信息中對在校生和無工作經驗者的需求比例達13.12%。具有8~9年、10年以上經驗的招聘信息少,或者體現此類員工往往已身居高職,發布崗位數本有限,或者體現這類員工業務能力有限,長期未得晉升,因此所占比例不高。
(四)崗位需求分析
借助招聘信息中詞頻過百的崗位名稱詞條,反映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未來可從事的主要崗位信息,如圖4。本專業要求掌握現代工程造價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獲得造價工程師、咨詢(投資)工程師的基本訓練,目標是培養具有工程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和全過程各階段工程造價管理能力,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工程造價管理人才。崗位設置更偏重工程計價和結算、工程造價控制、工程招投標管理、工程質量監督等,因此,其詞頻數量最多的崗位依次為工程師、預算員、造價員、造價師、預結算員等,在所有崗位信息詞頻信息總數中占46.69%;結合項目過程管理的特點,經理、主管、總監、專員等表述占38.48%。此外,助理、實習生、管培生、培訓生等詞條占8.09%,既反映用工單位對學生快速積累實踐經驗的迫切需求,也反映了高校實驗實踐教學活動的實施效果。
(五)職位業務需求分析
工程造價專業就業領域涉及建筑行業、裝飾業、咨詢業、房地產等,從事工程造價招標代理、建設項目投融資和投資控制、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投標報價決策、合同管理、工程預(結)決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詢、工程監理,以及工程造價管理相關軟件的開發應用和技術支持等。按工程項目過程管理的決策階段、設計階段、發承包階段、實施階段、竣工階段、運營階段等劃分,利用業務詞條頻次可以反映不同階段市場需求狀況,如表1。決策階段包括詞條“開發、估算、前期、投資、報建”,占總詞條數的5.48%;設計階段包括詞條“成本、概算、預算、設計、測算、概預算、測量、審圖、圖檔”,占總詞條數的14.05%;發承包階段包括詞條“投標、招標、招投標、招采”,占總詞條數的12.95%;
施工階段包括詞條“土建、安裝、采購、機電、排水、安全、裝飾、裝修、暖通、園林、水電、景觀、水暖、家裝”,占總詞條數的14.06%;竣工階段包括詞條“結算、決算、預決算、審計”,占總詞條數的10.73%;運營階段包括詞條“商務、運營、營銷、售后、售前”,占總詞條數的2.14%;一些詞條涉及全過程管理問題,如“造價、合同、審核、技術、咨詢、合約、市政、財務、計量、統計、自動化、智能化、環保、信息化、BIM、司法”等,占總詞條數的40.58%。
從分階段業務詞頻看,“全過程管理問題”出現頻次最多。工程項目非常重視運用科學先進的項目管理理念、技術、知識和方法,優化建設方案,進行工程設計,并組織實施,盡可能做到綜合利用資源,節省投資,達到環境優、質量高、效益好的要求;因此,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業務需求更全面、更系統。頻次最高詞條是“造價”,占詞條總數的11.35%,凸顯目前工程造價從業人員對全過程管理中多主體、多階段信息的有效搜集、整合、加工及利用等業務需求。
(六)能力需求分析
工程造價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土木工程技術、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編寫各類工程估價(概預算)經濟文件,進行建設項目投資分析、造價確定與控制等能力,面向工程計價和結算、工程造價控制、工程招投標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由于網絡招聘信息經文本處理后表述十分通俗、范圍涉及廣泛,不利于直接反映工程造價專業培養具體目標,本文將相關詞條歸納為通識知識能力、專業業務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資質技能能力、經驗責任能力、個性創造能力六大需求能力,如圖5所示。其中,通識知識能力、專業業務能力等通過各類課程教育就可以實現,這些專業知識、經管類知識、計算機及外語技能代表了學生的硬實力;而人際溝通、職業潛能、文檔書寫、樂觀心態、獨立解決問題等能力代表學生的軟實力。六大能力反映了本專業應聘者的綜合能力。
經歸類分析,經驗能力類詞條出現頻次占總詞條頻數的32.54%,組織協調類占20.81%,資質技能類占26.03%、專業知識類占13.78%、個性創造類占3.97%、經管通識類占2.88%。工程造價專業能力需求高頻詞條前5分別是項目經驗、造價師資質、溝通協調、軟件操作和數據分析。對工程造價專業應聘者而言,直接反映在課堂講授專業知識類詞條比例不占主體,但其內生應用于工程實踐形成的經驗積累及資質技能詞條比例接近六成。此外,通過人文教育、素質教育、情商教育帶來學生對企業管理的認同參與、對業務項目的理解操作也被社會、市場、企業看重。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對經濟管理類通識能力需求比例僅占2.88%,這與當下部分高校大類招生壓縮專業課程課時的現狀不相符。高校通才教育改革的初衷是培養交叉復合型人才、拓寬專業人際網絡,然而專業課程課時壓縮會造成相關專業人才工程造價管理類知識薄弱、實踐操作能力低下等問題。這與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就業能力的實際社會需求相悖。
二、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目標薪酬影響因素分析
宏觀就業市場反映勞動力供需關系的最主要指標是薪酬,而微觀畢業生個體選擇就業單位的最重要因素同樣是薪酬;因此,針對定向爬取的招聘崗位目標薪酬進行文本處理并整理分組,按照5 000元
以下、5 000~10 000元、10 000~15 000元、15 000~20 000元、20 000元以上進行分類
,并定量設定為取值1、2、3、4、5的序數值,討論工作經驗、學歷水平、城市等級、是否擁有某種資質對其產生的影響。由于影響因素是爬取的文本化值,因此將其分組并設置虛擬變量予以定量化。其中,是否擁有某種資質證書設置虛擬變量D0;工作經驗將在校生和無需工作經驗歸為基礎類,將未標注經驗另設一類,設置7個虛擬變量D1—D7;學歷以在校生為基礎組,以未標注學歷要求另設一類,設置5個虛擬變量D8—D11
工程造價專業招聘博士信息極少(僅4條),作為單獨變量無法計算,因此與碩士等級合并。;城市等級以四五線城市為基礎組,設置包括超一線城市在內的4個虛擬變量D12—D15。考慮到信息的可用性及完整性,刪除工資分組未定義分組的282條數據。利用EVIEWS9.0軟件建立有序選擇模型(ordered choice-probit),采用極大似然估計得到估計結果。
表2中LR檢驗值為4 012.95,表明資質證書、工作經驗、學歷、城市等影響因子作為整體對薪酬分組有顯著影響。但部分影響因子分組數據(D1、D8、D13、D14、D15)與基礎組差異不明顯。有序選擇模型對模型擬合效果考慮不多,因此偽可決系數較低,為0.1688。考慮到有序選擇模型是多元離散被解釋變量的建模,其系數經濟學意義不是普通回歸模型中的邊際或彈性概念,而是某解釋變量取值變化時被解釋變量薪酬等級間的概率變動。表3列出了當其他解釋變量取值相同時,某一解釋變量變動下,五類工資獲得概率的變動對比。
第一,擁有某類專業資質證書對目標薪酬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解釋變量D0的系數為0.0951,對于有序選擇probit模型而言,系數的變化實質上應與具體樣本取值在標準正態累計分布函數值相關。表3顯示,工程造價專業人員一旦擁有任何資格證書,除最低收入組(月薪5 000元以下)外,其他所有工資組別下擁有某種資格證書的概率值均有所上升。即擁有資格證書對目標薪酬平均值產生正向影響,與無資質者相比平均目標薪酬大約多4%。
第二,工作經驗年限與目標薪酬正相關。相對于無工作經驗或在校生,擁有1年工作經驗對工資組別變動概率影響相對有限;而2年、3~4年、5~7年、8~9年、10年以上工作經驗,其系數先上升后下降,且均顯著影響工資分組。以某無需經驗的本科生四五線城市為基礎組,發現相同條件下,改變工作經驗年限對各工資組別概率有很明顯的影響。無工作經驗者出現在月薪5 000元以下收入組中的概率為56.78%,1年工作經驗者
在本收入組中的概率為56.16%,兩者
差異不大。相對于無工作經驗者,一年工作經驗者
平均目標薪酬僅微幅增長0.7%;2年工作經驗者
獲取月薪5 000~10 000元工資的概率為60.16%,平均目標薪酬大幅增長34.3%;3~4年工作經驗者
獲取月薪5 000~10 000元工資的概率為64.67%,平均目標薪酬大幅增長69.5%;5~7年工作經驗者
獲取月薪10 000~15 000元工資的概率為27.31%,平均目標薪酬大幅增長122.2%;8~9年工作經驗者
獲取月薪10 000~15 000元工資的概率為31.57%,平均目標薪酬大幅增長179.9%;10年以上工作經驗者獲取月薪15 000~20 000元工資的概率為22.72%,平均目標薪酬大幅增長209.4%。工程造價專業相關職位對工作經驗者的重視程度高于其他工程類專業,短時間實習或就業對其工資影響不大。
第三,學歷等級與目標薪酬正相關。相對于在校生而言,專科、本科、研究生學歷影響系數均為正,并且逐漸增大,除代表專科變量的系數外,其他系數均統計意義顯著,一些未標注學歷的招聘信息系數值介于專科與本科之間。以某擁有1年工作經驗的四五線城市招聘數據為基礎組,發現相同條件下改變學歷對各工資組別概率有很明顯影響。在校生獲得月薪5 000元以下概率為91.64%,專科生獲得月薪5 000元以下的概率為74.78%;本科生獲得月薪5 000元的概率為48.42%,獲得月薪5 000~10 000元的概率為48.20%;碩士博士研究生獲得月薪5 000~10 000元的概率為63.95%,獲得10 000~15 000元的概率為17.17%。可見,學歷對工資組別獲取概率正向影響明顯。工程造價專業低起薪點概率偏大,高學歷獲得高工資的概率大。從目標薪酬平均數看,相對于在校實習生,專科、本科、研究生學歷平均值高出29.8%、87.4%、187.9%。現階段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已出現從專科、高職、函大等類型院校向本科及以上級別轉變的趨勢,本專業辦學層次和培養定位也在不斷適應市場,特別是對工程造價專業高端人才的需求。
第四,工程造價崗位薪酬對城市等級要求并不明顯,唯有超一線城市影響統計顯著,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相對于四五線城市工資變動影響不顯著。超一線城市月薪5 000元以下比例最低,45.93%,5 000~10 000元月薪概率為50.2%,10 000~15 000元概率3.38%,能開出高薪工程造價崗位招聘數量很少。因此唯有超一線城市具有明顯的工資優勢,其他城市等級影響不明顯。當然超一線城市更多的工作機會、更快的工作節奏、更高的生活成本與更高的工資待遇并存,對應聘者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
三、結語
本文借助聚焦爬蟲定向抓取前程無憂招聘網站中涉及工程造價專業的9 443條招聘信息,分析基于市場需求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特征,并延伸建立有序選擇模型定量探究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目標薪酬影響因素,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特征涉及地域、學歷、經驗、崗位、業務、能力等多個方面。本專業招聘需求呈現嚴重的區域非均衡性,東、中、西部招聘崗位比例分別為70.14%、16.18%、13.68%,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四川和湖北等地;就業需求以本科為主,比例高達75.38%;招聘需求中對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需求達到86.88%;招聘需求偏重工程計價和結算、工程造價控制、工程招投標管理等,崗位信息中“工程師”“預算員”“造價員”“造價師”“預結算員”等占46.69%;招聘信息業務處于決策階段、設計階段、發承包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階段、運營階段等占比分別為5.48%、14.05%、12.95%、14.06%、10.73%、2.14%,用工需求涉及全過程管理業務的占到40.58%;招聘信息反映人才能力需求包括經驗水平類、組織協調類、資質技能類、專業知識類、個性創造類、經管通識類,占比分別為32.54%、20.81%、26.03%、13.78%、3.97%、2.88%。這些實際用工需求特征為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相關能力的人提供了數據依據。
第二,薪酬是體現勞動力市場供需關系的重要指標,也是高校畢業生體現自身價值的主要標的物。通過建立有序選擇模型進行估算發現:具備專業資質證書能顯著提升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目標薪酬;薪酬越高工作經驗要求較高、學歷要求較高;薪酬等級與城市等級有一定聯系,超一線城市影響統計顯著,其他級別城市間薪酬差異不明顯。
根據招聘信息大數據分析結果,各類高校應及時調整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實驗實踐教學,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和工作推介。首先,工程造價專業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住建部專業認證和行業資質標準為依據,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堅持全過程造價管理能力和土木工程技術為主的人才培養理念。其次,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和專業優勢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方法革新,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明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綜合實驗實踐課程比例劃分,避免專業擴徑過寬、專業教育弱化,突出案例任務驅動、軟件仿真模擬、項目現場教學等方法和手段應用,突出“互聯網+BIM技術”搭建實驗實訓平臺,強調校企互動。再次,高校應分階段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參與各類就業推介活動。入學之初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鼓勵學生創新創業;學習過程中明確其人生規劃,清晰就業定位;臨畢業時加大各類就業推介,及時發布地區、行業、薪酬、崗位、業務、能力要求等信息,加強就業心理輔導等。高校作為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主力培養者,不應閉門造車,只有基于市場需求的、具有針對性的、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真正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飛燕,汪國輝.基于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工程造價專業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7):345-347.
[2]駱樂,徐錦華,楊傳光.基于“造價咨詢工作室”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工程造價專業為例[J].四川建材,2020,46(8):213-214.
[3]馮建新.“1+X”制度下高職工程造價專業“魯班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濟師,2020(10):182-183.
[4]蔣婷婷,李杰,林曉艷.三項驅動視域下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20,19(3):106-109.
[5]盛娟,錢聲源,沈杰.以“耦合、融合、結合”為特征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工程造價專業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4):39-45.
[6]羅晴,宋靜艷,葉建兵.高校工程造價專業企業協同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168.
[7]劉夢琪.工程造價專業人員的未來就業發展方向探討[J].就業與保障,2020(17):47-48.
[8]竹隰生,張瑞俏,李成棟.基于造價工程師考試數據的工程造價人才現狀研究[J].工程造價管理,2020(5):29-36.
[9]王蓉.基于行業需求工程造價專業“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建設[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33):91-92.
[10]劉海芳,田爽.工程造價專業發展現狀及應對措施——以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0):247,250.
[11]武琳,李忠秋.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地方市場需求與職業能力構成研究[J].時代金融,2020(17):161-162.
[12]黃艷麗.大數據視角下基于執業能力需求的工程造價課程體系探索[J].四川水泥,2020(1):216-217.
An empirical study on talent demand and target salary of engineering cost professionals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ZHENG Lilin, WEN Yinyin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P. R.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orderly progres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 huge prospect for the demand fo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ith the help of focused crawler, 9443 pieces of recruitmen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engineering cost in the recruitment website of 51job is capture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cost professionals and constructs an ordered choice-probit model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rget sala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mand of engineering cost professionals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mbalance, gener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 concretization of work experience, and integration of post demand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demand for six kinds of capabilities varies greatly. The positive effect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on target salary is significant. The higher the salary is, the higher the requirement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are. The salary level is related to the city level,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per first tier cities and other cities. Big data analysis provides certain data support for all kin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a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Key words: big data analysis; engineering cost;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rdered choice-probit model
(責任編輯 梁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