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日本制造不斷被神化,其工匠精神也令世人贊嘆。但近年來,隨著知名企業頻繁被爆出造假,日本制造的神話開始破滅,已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現象。
6月7日下午,日本制造業巨頭川崎重工舉行了線上記者會并向外界承認,由旗下子公司川重冷熱工業(滋賀縣草津市)生產的大樓中央空調冷凍機存在多項質檢造假行為,有的已持續近40年時間。該不當行為主要集中在川崎旗下“吸收式制冷機”產品的一部分,該產品主要用于辦公樓以及酒店等公共建筑的中央空調系統。
據悉,川重冷熱的吸收式制冷機在日本國內占有率為19%。該消息一出,引發日本輿論嘩然。
川崎重工表示,造假行為主要包括:在出貨前的試運行檢查中,憑空杜撰出根本沒有實測過的數據;以及在客戶到場檢查時,通過對測量儀動手腳來達到檢測標準。這兩項造假行為從1984年一直持續到今年,跨度長達38年。
據調查,從1984年開始有1950次交付給顧客前的試運行實際測量數據與基準數據不符。并且在1986年至2009年之間,該公司有2944件產品未符合日本產業規格(JIS規格)標準而冒充其符合標準。
另外,川崎重工還承認,在商品介紹中曾把部分未取得日本工業標準認證的商品寫成已取得認證,這一行為也持續了20年以上時間。
2017年,川崎重工擅自將產品底盤違規削薄,直接導致日本JR新干線列車轉向架開裂,被認為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使用川崎重工制造的日本JR新干線車架的列車總共有303輛,其中有100輛底盤鋼材厚度不達標。
公開資料顯示,川崎重工是日本軍工產業的重要成員,僅次于三菱重工,是日本自衛隊飛機和潛艇的主要生產商。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注冊資本1043.28億日元,集團員工約3萬多人。
今年5月,日本制鋼所(JSW)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制造的渦輪機相關產品,存在數據造假行為。截至今年2月,該造假已經持續24年之久。據悉,該公司屢次將未達到客戶要求的產品數據,篡改為合格的檢驗數據后發貨。而日本制鋼所的歷史超過百年,常年為核電站等客戶提供金屬鍛件等產品。
此外,日本工業巨頭三菱電機,其空調、顯示器等鐵路車輛電氣產品占日本國內60%市場份額,2021年爆出其鐵路車輛空調檢驗造假,造假史長達35年,社長引咎辭職。內部調查顯示,該公司旗下的控股企業長崎工廠不僅沒有對客戶所要求的列車空調安全性和冷暖性能進行出廠質檢,反而企圖以編造的虛假數據蒙混過關。這家工廠在35年前就開始反復出現類似的造假行為了。截至2020年,長崎工廠涉及質檢數據造假的產品多達84600件,其中有1.58萬件被發給海外客戶。
今年3月初,豐田汽車控股的日野汽車向外界承認該公司引擎數據存在造假,其中包括尾氣排放以及油耗。當時日野汽車對外發布公告表示:經公司內部調查發現工廠存在發動機數據造假問題,且已持續多年,影響多達11.5萬輛汽車。
2021年5月,英國英格蘭地區部分高鐵被發現車廂底存在裂縫,有的裂縫甚至長達28.5厘米。這一發現導致該地區高鐵大面積停運。這些投入使用僅3年的問題車廂,均為日本日立公司生產的“日立800”型列車。
經過5個月的調查,日立公司承認,造成車廂出現裂縫的原因是質檢造假,包括直接篡改檢查結果、變更檢查條件,或者不按客戶規定進行檢查。并且,日立造假已不是一天兩天,而是“至少存在30年”。
2020年12月,小林化工株式會社生產的一款藥物被指混入了比最高限量多2.5倍的催眠成分,導致200多名患者健康受損。隨后的調查發現,小林化工近500種藥物中約80%都有造假記錄,且造假行為長達40年。
(綜合觀察者網、《證券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