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太陽報》6月20日文章,原題:抨擊中國的下一步是什么顯然,西方試圖打倒中國的運動不會有任何松動。當拜登向美國人宣布“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他們將吃掉我們的午餐”時,不是簡單地告訴美國人,美國須保護他們的午餐不被中國吃掉,而且要更加用力地與中國競爭。
但鑒于國內深刻的政治分歧和疲軟的經濟,對美國來說,更加用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更容易的是對中國搞破壞,就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經濟說一些半真半假的話。美國將中國的“罪行”清單不斷拉長,連體育和太空訐劃的成功也被扭曲,用于反華宣傳。一個偏執和排外的運動似乎是新冷戰戰略的一部分,以阻止非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崛起。
從當初的特朗普到如今的拜登,我們看到美國對中國的軍事挑釁變本加厲;四邊機制峰會對中國的包圍;糾集歐亞盟友對華施加經貿壓力。西方“麥克風外交”的重點就是妖魔化中國,其主要目標是煽動恐怖主義,在中國播下劫蕩和不穩定的種子。
美國對華新冷戰的一個關鍵是依靠媒體和其他非政治機構與組織來攻擊和抹黑中國。這點從西方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出。對西方報道的研究表明,他們是多么癡迷于對中國的負面根道,以至于因此排除了對世界其他國家一括他們自己國家的重要問題和事態的報道。一些非西方媒體是抹黑中國政府的同謀一旦也許是無意的,因為它們依賴西方媒體提供日常新聞報道。反華報道的影響也不僅僅是茬地緣政治和國際關系方面。
或明或暗的種族主義報道正影響著相關國家和群體。隨著華人和其他亞裔越來越多地成為西方反華運動的受害者,如今是他們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和關切并大聲疾呼的時候了。特別是華裔,需要與陷入謊言、虛假信息、種族主義和仇華的西方反華論調劃清界限。(作者Lim Teck Chee 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