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梅
(平山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平山縣是冀西部山區大縣,總面積2 648 km2。近年來,平山縣面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縣情實際,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新目標,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精準發力、狠抓落實,大力發展“四個農業”,優化產業區域布局,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
在產業培育上,平山縣在著力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培育了蘋果、壽桃等特色水果,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連翹、菊花等中藥材產業,張雜谷、油葵等雜糧產業。著眼于“成方連片、看得見規模、看得見成效”的發展方向,重點實施了蔬菜育苗基地、食用菌制菌中心、扶持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政銜接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一批重點項目,逐步打造了一批符合平山農業發展實際的優勢產業優勢區。
在區域布局上,按照“一山一品、一溝一品、一區域一品”的發展目標,油葵、油料重點在觀光路、旅游路、滹沱河沿線,形成了“兩路一線”發展格局;張雜谷重點在下槐鎮河灘,打造了“灘地千畝示范片”;蔬菜(食用菌)重點以崗南制棒廠和兩河育苗廠為基礎,打造了“兩個中心”;中藥材圍繞兩個休閑農業示范區交通沿線及北冶鄉和下槐鎮鄉大力推廣連翹,形成了“兩區兩帶”發展格局;特色水果以南策城壽桃、一坡蘋果、元坊蘋果、惡石蘋果為重點,形成了“兩片兩溝”發展布局。
隨著平山縣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農業特色產業長足發展,但由于地域自然條件限制和農民農業生產習慣,仍存在以下農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一是農業產業多而散、小而不精,形成五大優勢特色產業聚集區仍需做大量工作。二是新型經營主體在結構調整及農業產業發展中的帶動作用仍然偏弱。三是農業產業加工仍是產業發展短板,加工龍頭企業少,產業鏈短,附加值偏低。
3.1 完善機制,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嚴格落實“五個一”推進模式,強化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推進力度。在項目立項、用地保障、資金整合、人力資源、科技支撐、市場流通、標準品牌、行業指導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形成上下貫通、方向一致、有機銜接、多級聯動的推進體系。通過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的持續增收。
3.2 規劃引領,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圍繞農業結構調整,根據《平山縣“十四五”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加強政策支持,堅持擴規模、上設施、強特色、增效益,大力擴大種植規模,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高標準完成蔬菜育苗中心項目,打造蔬菜產業的領頭雁;重點打造“元坊蘋果”“惡石蘋果”和“一坡蘋果”3個優質蘋果千畝示范片,帶動山地蘋果產業健康發展;以連翹為主導品種,打造全市優勢產區,帶動全縣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
3.3 典型帶動,不斷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四個農業”產業集群、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集中優勢資源,把結構調優、規模調大、鏈條調長、質量調高,提高涉農二三產增加值。以省、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為重點,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四位一體”運營模式,支持龍頭企業在基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條。深入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不斷增強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充分利用平山旅游資源,推進“農業+”融合發展,拓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