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凱,李 敏
(商洛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產業,是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村、農民、農業”越來越得到更多的關注。不斷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業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建設,是當前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
商洛位于中國陜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地處秦嶺與大巴山之間,也被稱為秦巴山區。商洛地處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橫跨長江和黃河兩大流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半濕潤山地氣候,可謂山清水秀,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賦予了商洛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資源。全市現有林地1 213萬 hm2,遍生260多種農林特產。2019年商洛市城鎮人口數量為117.46萬,占比49.37%;鄉村人口數量為120.45萬,占比50.63%,農村居民占比高。要促進當地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不得不加快發展當地農業。因此,本文以商洛市農業投入產出效率為研究對象,運用CCR模型對商洛市2015—2019年農業投入產業效率進行評估與評價,并針對性地提出提升商洛市農業投入產業效率的對策[1-2]。
廣義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5種產業形式,狹義農業是特指種植業,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和綠肥作物的生產活動。
廣義農業是一種通過培育動物和植物來生產食品和工業原料的產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現階段農業分為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兩大類。土地是農業中不可替代的基本生產資料,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社會生產經營活動的首要條件。
本文涉及到的農業是廣義農業,包含商洛市農、林、牧、漁業各方面的總投入與產出。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運籌學、管理科學與數理經濟學交叉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它可根據多項投入指標和多項產出指標,利用線性規劃,對具有可比性的同類型單位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的一種數量問題分析處理方法。DEA方法及其模型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CHARNES A和COOPER W W提出,已廣泛應用于不同行業和部門,并且在處理多指標投入和多指標產出方面,體現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DEA是一個線形規劃模型,表示為產出對投入的比率。在DEA中,受評估的單位或組織被稱為決策單元(簡稱DMU)。DEA通過研究選取決策單元的多項投入和產出分析數據,利用線性發展規劃,以最優投入與產出作為社會生產前沿,構建數據包絡曲線。有效點位于前沿面上,效率值為1,無效點位于前沿面之外,相對效率值指數為0~1。
DEA模型具體又可細分為3種類型:CCR模型,假定規模報酬不變,主要用來測量技術效率;BCC模型,假定規模報酬可變,主要測算純技術效率,即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的比值;DEA-Malmquist指數模型,可以測算出決策單元(DMUs)的生產效率在不同時期的動態變化情況。本文研究投入產業效率,故選用CCR模型[3-4]。
依據數據可比性、代表性和易獲性原則,選取7個投入產出指標,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商洛市農業投入產出效率評價指標體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input-output efficiency in Shangluo
收集2015—2019年商洛市農業投入產出相關數據,運用CCR模型,使用DEA-Solver Pro5.0軟件進行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5—2019年商洛市農業投入產出效率評價Tab.2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put-output efficiency in Shangluo from 2015 to 2019
由表2可知,2015年、2016年、2018年和2019年效率值都為1,表明這4年商洛市農業投入產出效率較高;2017年的效率值不足1,但相對效率值也較高,為非DEA有效,表明當年農業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從總體上看,商洛市農業投入產出效率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表3是對2017年非DEA有效,且在有效平面上進行投影和改進的分析結果。由表3可知,2017年陜西省商洛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投入可節約0.05%、農林牧漁固定資產投資投入可節約30.73%,總灌溉面積可節約0.86%,糧食作物總產量可多產出0.27%,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可多產出0.70%,農林牧漁增加值可多增加0.27%。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商洛市擁有充足的土地、水等自然資源,也不缺資金的支持,但這些資源的使用有些不太合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特別是資金投入中近1/3為冗余,導致有效產出不足。

表3 2017年商洛市農業投入產出目標前沿上的投影值Tab.3 Projection value on agricultural input-output target frontier of Shangluo in 2017
商洛市經濟欠發達,農村人口文化水平大多較低;農業生產也多依賴過往經驗,較少采用科學種植、養殖方法;不會使用先進耕作機械;難以識別高產糧食種子等問題[5]。
商洛市地處山區,截止到2019年末,商洛市的公路里程為14 025 km,與周邊的安康市25 489 km與漢中市的20 914 km相比,相差較大。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糧食作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買賣交易困難,大多都自產自銷,難以賺取日常生活費用;信息技術建設覆蓋不足,信號基站建設數量少;農業種植灌溉主要靠人力與天意,個別居民家里離河邊較遠,吃水不便[6]。
從表3可知,農林牧漁固定資產投資投入冗余30億元,可節約30.73%,說明該地區農林牧漁固定資產投資資金利用效率不高,未達到應有的效益水平。有些地區生產養殖基地效益一般,甚至有些基地投入幾年后虧損、荒廢。
商洛市多山地,土地規模小,難以實現機械化,有些地方仍以人力和畜力為主進行耕種;灌溉多采用大水漫灌,灌溉效率一般;對外交流溝通不足,供求信息交流不暢,農產品難以準確對接外部市場需求。
發展農業經濟,掌握專業技術知識的人才必不可少。應注重宣傳培訓,提高農民專業技術培訓力度,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培養新型農民,將他們所學的專業技術知識應用于農業生產,使得農業生產的質量與技術得到實質性提升[7-8]。
大力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通訊設施水平,加快實現商洛市農業農村的現代化,轉變傳統農業社會發展的管理方式,建立一個農業信息化和機械化的技術服務體系,加強與高等學府的聯系,發揮高校在農業科研方面的引領作用[9]。
大力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統籌,提高相關資金管理水平。綜合考慮項目各方面情況,謹慎投資,持續關注項目發展情況,以免造成浪費;結合實際情況,把農業富余資金用于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技術引進與推廣、農業機械化等重點方向,堅持對重點方向的集中投入,增加資金有效供給,形成規模效益,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在堅持耕地保護制度的前提下,加大農民對耕地的支配力度,完善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快土地流轉,鼓勵有條件的農戶轉讓承包土地經營權,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種植或養殖品種,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形成規模效益。
商洛市農業投入產出效率高,但個別年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為提升商洛市農業發展,應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培養新型農民;加快基礎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形成規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