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張 毅
(1.西安航空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2.西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1)
休閑農業是農業、旅游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產物[1]。按照這一新型業態的概念,休閑成為農業增值的巨大空間[2]。休閑農業經濟不斷產生新的產業體系,滲透到其他各個已有的產業中,在發展的過程中圍繞需求鏈,形成服務鏈,培育產業鏈,擴大產業面,壯大產業群,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3]。因此,當前,發展休閑農業對西部鄉村振興和西部農民增加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4]。
藍田縣地處秦嶺北麓,毗鄰國際化大都市西安的區位優勢明顯,縣域內自然生態環境豐富,農耕文明積淀深厚,人文歷史悠久,發展休閑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條件。近年來,藍田縣休閑農業發展態勢良好,出現了槐谷、蓬萊漁村、鼎湖延壽宮石藝園、石竹苑等一批在西安周邊有較大影響的休閑農業園,環山路山水田園產業帶、灞河休閑垂釣產業帶、白鹿原民俗文化產業區、橫嶺農耕文化產業區、山區自然生態產業區等“兩帶三區”休閑農業基本格局初現。全縣休閑農業的蓬勃發展,不僅開辟了現代農業建設新途徑,有力促進了縣域農業產業經濟快速增長,直接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穩定增收,密切城鄉互動和一體化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近年來藍田縣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休閑農業發展。2012年11月6日,藍田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評審研討會在西安召開,隨后出臺了《藍田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其中《藍田縣休閑農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2020年發展休閑農業的目標和任務,即形成環山路山水田園產業帶、灞河休閑垂釣產業帶、白鹿原民俗文化產業區、橫嶺農耕文化產業區、山區自然生態產業區等“兩帶三區”休閑農業功能區。特別是在建設特色休閑農業園區方面,將重點打造4個風格迥異的特色園區:日月灣國際度假區,總體規劃面積7.26 km2,估算總投資32億元;玉山紅酒風情小鎮,估算總投資2億元;白鹿原影視城,占地706 hm2,總投資30億元;厚鎮山地自行車運動主題公園,估算總投資3.2億元。
截至目前,日月灣國際度假區、玉山紅酒風情小鎮、白鹿原影視城、厚鎮山地自行車運動主題公園4個特色園區均已建設完成,投入運營,經濟效益顯著,全縣“兩帶三區”的休閑農業功能區已初具規模。
藍田縣休閑農業發展始于2000年,最初是依托王順山、湯峪旅游景點興起的“農家樂”形式,經過20余年的發展,全縣初步形成了以休閑農家為主體,垂釣園、農業觀光采摘園為補充,農業科技示范園為引領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格局。近年來,藍田縣休閑農業發展速度很快。據2021年西安市農業農村部門調查統計,全縣有國家級“美麗鄉村”1個,省級休閑農家明星村1個,休閑農家372家,垂釣園55家,各種形式的休閑農業園20多家,其中玉山酒莊等4家園區獲“西安市第一批休閑農業示范園區”稱號,全縣休閑農業從業人員4 850人,年接待游客人數達200多萬人次,休閑農業綜合收入超過1億元[5]。
藍田縣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已從最開始簡單的“農家樂”發展模式逐步轉變為現在的旅游觀光型(如湯峪溫泉旅游療養區、葛牌鎮紅色旅游區等景區附近的休閑農家產業群)、民俗風情型(如鼎湖延壽宮石藝園、白鹿原民俗村、姜國興雕塑藝術館等自然人文景觀園)、參與體驗型(如白鹿苑生態園、華胥上許、阿氏大杏產業園等農業產業觀光園)、休閑度假型(如湯峪湖休閑旅游園、鯨魚溝休閑垂釣區、神龍潭休閑垂釣園等集休閑垂釣、燒烤餐飲于一體的休閑垂釣園)、產業主導型(如玉山葡萄酒酒莊、華秦現代農業園區、蓬騰現代農業園區、陜西大統生態產業開發公司、南水香洲農業示范園等規模化現代農業園區)等多種發展模式并存,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同時,在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資源節約和美化環境”的理念已愈來愈得到重視。
藍田縣休閑農業通過與旅游、文化等其他產業的融合,賦予了傳統農業新功能,在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傳統功能之外,休閑農業還拓展了促進就業、生態環境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打造精品農業文化。休閑農家和園區的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文化品味濃厚,品位日益提升。近年來,蓬萊漁村、玉山葡萄酒莊園、王家大院、蓬騰現代農業園區被西安市農委評定為西安市休閑農業示范園,“藍田休閑農業生態養生游”成功入選西安市推薦的7條休閑農業旅游線路,進一步提高了藍田休閑農業在周邊地區乃至省內外的知名度。
藍田縣發展休閑農業,既直接帶動了當地農民穩定增收,還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大幅度提升了農村就業容量。同時,有效促進了城鄉物質文化交流,加快了經濟文化融合和一、二、三產業聯動,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
大部分休閑農家和園區都由農民自主投資開發建設,因投融資渠道有限,發展資金少,導致休閑農業賴以發展的主導產業規模偏小,現有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開發層次低,建設檔次不高,宣傳推介力度小,社會影響力不高,產業規模效應低[6]。
部分休閑農家和園區周邊道路、綠化、景觀裝飾、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簡陋,衛生、排污、垃圾無害化處理等設施跟不上,服務功能單一,活動內容雷同,服務水平較低,游客只是釣魚、打牌、吃土菜,無法滿足游客所需的農事參與體驗愿望,缺乏真正的休閑功能。
有些休閑農家和園區在開發建設中隨意性較大,布局分散,缺乏明確的目標定位和整體規劃,“想到哪兒就干到哪兒”,存在一定的無序性和盲目性,而且相互之間同質化嚴重,經營粗放,盲目競爭,特色不彰,結果是收入都較低。
休閑農家都是個體經營性質,從業人員工資不高,招聘的人員大部分是自家人和當地村民,普遍沒有接受過服務禮儀、烹飪技能、財務會計、經營管理及應急知識等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職業素質和服務能力欠缺,與顧客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發展資金不足,財力有限,縣委、縣政府也想從政策上扶持和引導休閑農業發展,但財政所能提供的扶持資金非常有限,而且扶持面窄。發展休閑農業的資金籌措渠道較少,開發建設只能依靠投資者自有資金,從而制約了休閑農業做大做強。
為了滿足鄉村振興背景下藍田縣休閑農業發展的需要,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堅持規范發展,加強人才培養,樹立品牌意識,不斷強化政策支持來發展藍田休閑農業,促進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
為了促進全縣休閑農業加快發展、規范發展,藍田縣人民政府于2013年3月出臺了《藍田縣休閑農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藍政發[2013]21號),2014年8月,藍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對藍田休閑農業發展做出中長期規劃指導,把休閑農業規劃納入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城鎮發展規劃、城市旅游規劃等相銜接,確保了規劃的整體性、前瞻性和延續性。在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和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農業資源開發的宏觀規劃控制,周密論證規劃,避免投資決策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要依托自然生態、優勢農業產業、農業科技、民俗風情等各類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突出地域特色,彰顯優勢,設計開發各具特色、差異互補、多元共存的各種休閑農業產品和服務,實現全縣休閑農業有序發展、合理布局、規模經營,發展層次梯度推進,防止一哄而上、項目雷同、無序發展。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休閑農業發展行業標準,積極與旅游、餐飲、安全、加工等標準相銜接。高度重視農業用地、服務設施、文化條件、公共基礎設施、從業人員考核等工作,實行培訓考試、持證上崗制度,實行星級等級評定辦法,統籌設計評價指標,開展“星級農莊”、“明星農家”等評選活動,調研起草《藍田縣農家樂評星定級標準和管理規范》,宣傳一批有影響力的休閑農業知名品牌和節慶活動,提升產業社會認知度和產品知名度,編印《藍田名食名廚》《藍田旅游攻略》《藍田旅游交通圖》等冊子,通過多種媒介大力宣傳營造“星期天到藍田”“鄉村讓藍田更美好”的品牌氛圍,推動休閑農業健康有序發展。
圍繞休閑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加強休閑農業管理和經營人才培養和引進,建立健全培訓機制,整合農業、旅游、供銷、就業等相關部門的培訓資源,分期分批對所有從業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加強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涉農高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選派鄉村骨干人才到高校學習提升,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為依托,推動藍田休閑農業網絡資源建設,建立統一的休閑農業線上推介、特色農產品營銷和服務監管體系平臺[7]。加強對管理部門和服務機構的骨干培訓,提高服務能力和指導水平。要從產業規劃和發展、休閑文化宣傳、挖掘精品農業文化等各個方面開展全方位職業培訓,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
實施品牌戰略,強化高端創意策劃,結合全縣休閑農業資源和產業發展現狀,開發休閑農業精品旅游線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針對不同客源市場需求,拓展休閑農業在科普教育、民俗風情、技能體驗、文化創意等方面的各種功能,精心設計開發創意休閑農業產品種類,培育創意休閑農業品牌,全力打造休閑農業特色。依托藍田縣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大力整合核心資源,積極開發具有藍田特色的“藍玉”“藍湯”“藍猿”“藍果”等藍系品牌,提升藍田特色品牌知名度,增強休閑農業產品的競爭力[8]。鼓勵廣大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村集體經濟組織以股份制方式參與休閑農業發展,加大休閑旅游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本,以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資開發休閑農業項目,發展休閑農業配套產業。同時,要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帶動休閑農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政府要在財政稅收、投融資、水電、知識產權、工商管理等方面及時研究出臺具體的政策扶持措施或相關配套政策,盡快形成一整套涵蓋不同部門的休閑農業產業政策體系,落實相關扶持政策,解決休閑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支持和規范休閑農業的發展。財政要在年度預算內安排一定數量的休閑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扶持休閑農業示范園區的規劃設計、主導產業培育、品牌創建和相應配套設施建設。各商業銀行、金融機構要開發適應于休閑農業發展的配套信貸產品,對評為西安市休閑農業示范園區的列入信貸扶持范圍。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對達到一定規模的經營者,應當給予財政貼息、金融信貸、稅費減免優惠等多方扶持。引導交通、電力、通訊、衛生、水利、農業綜合開發等相關部門支持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先解決具備開發休閑農業條件的鎮村道路交通、飲水安全、信息網絡和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問題,切實解決影響休閑農業發展中的資金、用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問題。以白鹿原旅游景觀大道、橫嶺華玉大道、秦嶺山地交通路網建設為重點,加大交通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藍關驛站”品牌創建,提升整體服務水平[9-10]。
藍田縣是著名的美玉之鄉、溫泉之鄉、廚師之鄉,近年來發展全域旅游,打造人文山水絲路慢城,發展休閑農業,因自然優勢得天獨厚,走出了一條春季踏春賞花、夏季納涼避暑、秋季登山探幽、冬季泡湯滑雪的休閑農業之路。本文總結了藍田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成績,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對藍田縣休閑農業發展狀況的實際調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對藍田縣及西部縣城休閑農業發展有所裨益,在鄉村振興進程中不斷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