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聲
剛到社區當片警,便遇到一個棘手的事兒:精神疾病患者小董,一到晚上就拿著鍋碗瓢盆敲打,一邊敲,一邊罵,鬧得周邊的居民睡不好覺,叫苦不迭。
我向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小董的情況,得知小董三十多歲,曾在工廠里上過班,母親早逝,家里只有父親老董一人。我一查《人民警察法》:對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護性約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單位、場所加以監護的……及時通知其監護人。小董現在敲敲盆子,罵罵人,是否屬于“嚴重”,還有待商榷。再者,即使達到了“嚴重”的標準,是不是就“需要”送指定場所監護呢?應該首先責成其家屬監護。而且,即使要送到醫院,如果不征得老董的同意,他阻止的話,事態會更加復雜,弄不好還會鬧出大事。更要緊的是,小董哪天出了院,還是會回到小區。所以這件事需要從長計議。
趁小董不在家,我們上門找老董。老董說,小董其實是個老實本分的孩子,母親去世得早,家里條件不好,但他很懂事,也很能吃苦。在廠里上班時,有人欺負他,把他刺激得發了病。本來病好轉了,鄰居又戲弄他,讓他又犯了病。
我們和社區工作人員聯系,調查了解相關情況。雖說老董有些言過其實,但小董以前確實是個好孩子。
當我們再次上門找老董,希望他能同意配合送小董就醫時,老董情緒激動地說:“不行!誰去照顧他?去了就能保證治好嗎?”
我們只好囑咐他,作為監護人,一定要對小董嚴加看管,并督促其按時服藥。
樹欲靜而風不止。安靜了幾天,小董又鬧騰起來,通宵不停。網格群里炸開了鍋,眾口一詞責怪我們不作為。
我們又上門耐心地和老董溝通。我告訴老董:“再這么拖下去,小董的病只會越來越重,真要鬧出事情來,小董會被強制送去治療,你還得承擔責任。”老董終于同意了我們的建議。
過了幾天,我們再次來到董家,卻發現小董不在。老董說小董出門溜達去了。我們只好在樓下守著。好不容易等到中午,小董回來了。按事先計劃,為不讓老董看到可能發生的肢體接觸,以免節外生枝,社區工作人員先把老董叫到里屋聊天,引開他的注意力。我們這邊和小董聊天。他罵罵咧咧地說:“樓上樓下總有人騷擾我。”我們就勢把小董哄出了門,讓他指出是哪些人騷擾他。小董有些猶猶豫豫,隨我們來到樓下。說時遲那時快,我們迅速將小董控制住。小董被約束后無法動彈,對著我們狂吐口水。我們躲避不及,被他噴了一臉的口水,但我們還是不急不惱地把他帶上了車。
一路上,小董罵罵咧咧。我們也不理會,嚴格看護。想到一會兒到了醫院,他有可能因此受到懲戒,我有些心痛擔憂,勸他說:“不要鬧了,不然到醫院你會吃虧的!”他竟然也聽懂了,沒再還嘴。
晚上,這個消息在網格群里傳開了,頓時一片歡騰。我卻沒有感到輕松,更沒有因為居民的點贊而感到欣喜,反而感到了憂慮。這種憂慮,源于對轄區長治久安的思量。為小區創造友好的人文環境,我需要對居民們進行引導,杜絕未來出現更多的隱患。
我在群里回復:以我對小董的調查,他本性并不壞,相反還是個老實本分的孩子。今天他的行為,都不是他的本質和本意。據我所知,他經歷過許多難以承受之重,如果他和大家一樣家庭幸福,可能不會這樣。即使有些敏感脆弱,也不是他的本質問題,值得大家同情。
群里鴉雀無聲,隨后有人開始表示認同。
我接著說:所以法律上對精神病人和正常人違法犯罪的規定也不同,予以免責,且采取的措施也不同,起了一個很人性化的名字,叫保護性約束措施。顧名思義,保護的意思是在保護他人的財產人身不受損害的同時,也要盡量保護本人。所以幾天來,我們幾次上門,如果是抓捕犯罪嫌疑人,我們會放得開得多。但精神病人是特殊群體,既要考慮效果,又要考慮策略和尺度。其實每次來,我們都做了充分的人手和車輛裝備準備。今天取得了其監護人的同意,終于采取了行動。說實話,即使他今天對我們罵罵咧咧,還對我們噴口水,我也沒有任何恨意,因為,他比正常人更需要被關注,更需要愛與寬容。
群里又一陣沉默,隨后大家紛紛給我點贊。大家表示一定會記住我的話,以后不再刺激他們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