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文
綠色,在光譜中介于黃與青之間,是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也是最有生命力的色彩,它總是給人以清新與舒適、生機與希望、平靜與放松之感,故而居家院落必養(yǎng)綠。
——題記
1
人到中年,經過一番買房賣房再買房之后,最終來到了雞鳴狗吠的城郊居住。而遠離鬧市的目的,就是圖一個清靜,以期心無旁騖地閱讀和寫作。
居住在城郊,房子是大了,環(huán)境也安靜了不少,人也活泛了許多。只是在閱讀和寫作之余,總想應該養(yǎng)點什么。鄰居住戶中有養(yǎng)狗養(yǎng)貓的不少,也有人勸我養(yǎng)只小貓或小狗,但我怕養(yǎng)出感情來,以致小貓小狗丟了病了或死了時,我會少不了忙碌和傷感,以致影響自己的生活常態(tài)。
怕養(yǎng)貓狗,那就養(yǎng)樹吧。有一天,一位鄰居老人對我說。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退休前是個教授,退休后曾到鄉(xiāng)下承包了一片荒地,有滋有味地過了幾年的養(yǎng)樹生活。后來,他年紀大了,兒女也開始擔心他的身體了,加上老伴的反復勸說,便只好轉包了綠化得差不多的一片山地,然后依依不舍地回城居住。也許是習慣了養(yǎng)樹吧,回城之后,他就開始在院子里種樹養(yǎng)樹。轉眼兩三年過去,他院子里的大樹小樹就拼命往上長,仿佛一朵“綠云”要飛上天。而我的院子呢,除去鋪了一條青石板路方便進出之外,能種的地就準備陸續(xù)全種上花草。不承想種花草太繁瑣,讓人熱情不了多久就開始偃旗息鼓,自然給了不請自生的雜草伺機大量瘋長的機會。
聽取了鄰居老人的養(yǎng)樹建議之后,我決定盡快在院子里養(yǎng)樹,而養(yǎng)樹就得先栽好樹。在鄰近的一家花木基地里,很快看中了一棵玉蘭樹和兩棵桂花樹。這兩種樹,栽在院子里,桂花飄香,玉蘭花養(yǎng)眼,再合適不過了。本想再買上一棵緬桂花樹,但妻子卻堅決反對,說緬桂的諧音是“免貴”,許多人家都忌諱在居家院落栽種。于是,我只好放棄,畢竟不想因為養(yǎng)樹而與妻子鬧出些不愉快來。妻見我依從了她,便接著勸我不要再多花錢買其它樹了,她會想辦法找一些樹苗來,保證不出三五年,家里的院子也像鄰居老人的院子一樣,有一朵“綠云”想飛上天。
桂花樹和玉蘭樹在小院里一栽,小院便立即有了生機。麻雀則時不時地飛到樹上碎聲亂吵,三棵樹也仿佛時常結上了一些“果實”。于是想到了那句民間諺語:“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我相信,只要在院子里養(yǎng)好樹,就能時常吸引各種鳥雀來熱鬧。而在我的不時提醒之下,妻子時不時地從同事和朋友那兒找來一些樹苗供我選栽。不久之后,小院里便栽種了許多樹苗。有石榴,有木瓜,有枇杷,有無花果,有銀杏,還有柑橘,除這些能開花結果的果樹之外,還種了幾株只開花不結果的茶花。
對于種養(yǎng)樹木,“三分種,七分養(yǎng)”的俗語說得一點沒錯。盡管院子里的地經過開挖平整之后,土壤疏松,肥力也好,但每天澆水量不足的話,大小樹苗就看似沒了精神。特別是挨近桂花樹和玉蘭樹的那些樹苗,倘若不多澆上點水,那小樹苗可就要渴死了。可水要是澆得太多了,小樹苗也好像受不了,同樣顯示出一副病態(tài)的樣子。為掌握好每天的澆水量,硬是憑感覺估摸了一段時間才做到了“恰到好處”,最直接的證明是大小樹苗都爭相生長,顯示出了作為一棵樹的性情與風骨。
在小樹苗的護養(yǎng)期,最讓人操心的是炎熱的夏季。太陽暴曬時,要給小樹苗搭好遮陰網,防止小樹苗曬枯燒死;天下大雨時,要注意排水,防止小樹苗浸水過長而爛根。此外,幼樹在高溫季節(jié),會時常發(fā)生葉枯病或赤枯病,要注意用保護性殺菌劑波爾多液進行噴灑防治,還要注意每月追加一點有機肥和復合肥,保證幼樹的營養(yǎng)充足。
對我來說,在小院里養(yǎng)樹的過程,就是時常勞動的過程,就是時常閱讀樹木的過程。看到經過自己的精心呵護,一株又一株幼樹競相生長,以至于“一月一個樣,半年大變樣”,作為樹木的護養(yǎng)者,內心的喜悅之情簡直難以言表。
一株又一株樹苗,在院子里終于長到一人高了,就少不了要修枝打杈。修枝打杈看似簡單,實則要講究方法和掌握時間季節(jié)。這是鄰居老人告訴我的。一般來說,修枝要用鋒利的工具,緊貼樹干削平,不留枝茬,以免形成死節(jié)或在茬口腐爛成洞,積存雨水,引起樹干腐朽、罹病;打杈則是對密生枝條進行選擇性剪除,讓樹枝保持間隙以便于透光通風;樹與樹之間若有枝條糾纏,也要打掉糾纏部分,確保樹與樹之間的通風透光間隙。而修枝打杈的季節(jié)一般以晚秋和早春為好。因為晚秋和早春時,樹木已停止或尚未生長,其養(yǎng)分大都貯藏在根部,此時修枝打杈,養(yǎng)分損失少,對樹木生長影響最小。
因為有鄰居老人的指點,我的養(yǎng)樹工作自然是做得有條不紊,成效顯著。轉眼四五年過去,院子里已是樹木成蔭,每天引得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鳥兒前來,熱鬧不已。尤其是夏秋掛果時節(jié),有鳥兒和松鼠便時常前來偷食水果。在我所栽種的果木中,無花果是鳥兒和松鼠的最愛。一樹無花果的果實,其實大部分是被鳥兒和松鼠慢慢享用完的,而我所收獲的是它們快樂的鳴叫聲。
養(yǎng)樹能養(yǎng)心。這是鄰居老人給我說的。慢慢地,我也似乎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不是嗎?養(yǎng)樹能養(yǎng)心,養(yǎng)心才能養(yǎng)人。正所謂:“人養(yǎng)樹,樹養(yǎng)人。”
2
遷居城郊后,小院里似乎應該栽種的植物太多了。于是兩三年之后,桂花樹、石榴樹、枇杷樹、柿子樹、銀杏樹、玉蘭花、紅山茶、玫瑰花等等眾多植物便在院子里競相生長,以至沒有栽種竹子的合適地點了。加之有朋友說,庭院栽竹,一不小心就會到處長出竹子,以至影響其它植物的正常生長。說者無心,聽者在意,進而也就放棄了準備在小院里養(yǎng)竹的打算。
在我所居住的庭院住宅小區(qū),許多住戶都很在意自家院子的植物綠化。于是沒事的時候,我就在小區(qū)里到處轉悠,隔著柵欄慢慢欣賞每家每戶的綠色院落。而欣賞的結果是,自己又有了養(yǎng)竹的愿望,因為許多住戶的小院都栽了竹子。
初冬的某一天下午,我又在小區(qū)里欣賞別人的院落時,見有家院門大開,男主人正移出幾棵帶根的竹子,看情勢是要丟棄的樣子,上前一問果真如此。男主人說,院子里養(yǎng)了竹子,繁殖得太快,得時常給它們“挖根減肥”,否則讓人受不了。這家男主人今天“減肥”丟棄的是紫竹,于是心生愛意,當即就向男主人討要了。男主人笑著說:“這樣就好了,其實丟棄它們也有點舍不得,問題是它們也繁殖得實在太快了。你要是養(yǎng)不活就來說一聲,我再給你挖幾棵種養(yǎng)。”650D113E-85B5-472A-BDCC-8B6B1914B512
懷著興奮的心情將根帶宿土的幾棵紫竹提回自家院子后,卻不知栽在哪里更合適。見我始終拿不定主意的樣子,妻子說:“最好栽在院門背后的玫瑰花旁邊,這樣每天開門進出就見竹子了。民間不是有‘竹報平安之說嘛,百姓生活不求富貴,但求平安。我看栽紫竹好,今后我們家的紫竹就是我們的平安竹。”經妻這么一說,我點頭稱是,立馬拿锨挖坑,鋪好底肥,埋好竹根,澆足了定根水。也真是神奇了,院門背后剛栽下竹子,晚風就來和竹葉私語,窸窸窣窣,似乎有說不完的悄悄話,正所謂“有竹風自來,無竹風難留”。
紫竹在院子里栽下之后,仿佛適應不了陌生院子似的,半月過后不僅未見其精神好轉,而且還漸漸地顯示出將死未死的樣子。鄰居一位退休老人告訴我,移植的母竹都這樣,干脆將其砍了好讓新竹生長。于是砍了母竹,寄希望于地下埋藏的竹根能盡快長出新竹。接下來就是時不時地澆點水,想象著地下未知的一些事情。這樣等待新竹破土的日子,讓人體會到了一種煎熬的滋味。
苦等苦盼了三個月,在我快要失去信心而準備再次找竹移栽的時候,只見院門背后的泥土中,突然就冒出了三根竹筍來。這真是太讓人喜出望外了。于是每天必看多次,似乎要讓竹筍生長變化的所有細節(jié)了然于胸。竹筍長高,筍殼脫落,新竹終于現(xiàn)身了,可卻是嫩葉青干,未見一點紫竹模樣。于是暗自納悶:難道竹子也會變異不成?直至又一個月過去,新竹止長于四五米高處而蓬勃枝葉時,青色的竹干才開始慢慢變成紫黑。這種變化可謂既神奇又美妙。
竹子要舍得砍。有一天,鄰居退休老人見我的紫竹長得太密實了,便對我說道。于是我就開始“舍得砍”,砍下的竹桿可為種植的瓜豆搭建棚架,而“舍得砍”之后生長出的新竹則格外粗壯也格外精神。
在小院里栽竹之后的第四年春天,我終于領略到了竹子繁殖的厲害程度。記得是在一場春雷夜雨之后,第二天清早就見院子里的大小樹木下,一根又一根竹筍鉆出了地面,叫你不知如何辦才好。鄰居退休老人看見之后,又送了我三個字“舍得挖”。于是只好揮汗如雨地挖,先是看著竹筍往下挖竹根,然后再沿著竹根伸延的方向取土,最后將竹根如一根根排骨拉出地面,斬斷曬干,防止再生。這樣的工作,幾乎每年都要做一次,否則整個院子就要長成竹子,讓其它植物生長得無可奈何,甚至失去生長的機會。在栽種紫竹之前,院門背后的紅玫瑰長得很好,花開不斷。可自從紫竹在其旁邊“安家”之后,先是見紅玫瑰失去了植物精神,再之后就是慢慢地死亡。很明顯,是竹子不斷潛生的發(fā)達鞭根,在地下“絞殺”了玫瑰的根系。
小院養(yǎng)竹之后,與時常防止竹子到處瘋長相比,觀竹和賞竹似乎成了其次。只是偶爾有鳥飛來棲在竹梢,隨風蕩漾起伏,并時不時地叫上一兩聲,這樣難得生動的現(xiàn)實版《竹鳥圖》,每每使人過目難忘。
轉眼間,一叢紫竹在院子里被我養(yǎng)護了多年。我每年所做的重點工作,就是在整個春天里滿院子地認真觀察,只要發(fā)現(xiàn)不該長竹子的地方突然冒出了竹筍,就立即給予連根挖除。畢竟,只有該生長處生長的竹子才讓人安心和放心。也正因如此,小院栽竹,也就貴在一個“養(yǎng)”字。養(yǎng)好了,竹子和其它植物和諧共處,讓人賞心悅目;養(yǎng)不好,要么就是弄成竹之死,要么就是造成竹之災。
3
在小院里養(yǎng)一棵忍冬藤,其實并非我的本意,而是父親的建議。
當初綠化小院,先栽了樹,之后栽了竹,最后就缺一棵爬藤植物了。而察看小區(qū)一些住戶的院子,大都選擇種植炮仗花(別名黃鱔藤)。這種原產南美洲巴西的庭院觀賞藤架植物,既可壓條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極易活,易瘋長,不出一年就能爬滿院墻。炮仗花的花期還特別長,可以從秋季一直開到冬季,那橙色的花朵累累成串,狀如鞭炮,好不熱鬧,可謂極盡張揚。但也因這份熱鬧與張揚,讓我心里有了些不愿接受而排斥之感,以至一年過去,小院里依然沒有一棵爬藤綠色植物。從內心而言,這始終是一件懸著的心事。
而心事終于落地,起始于鄉(xiāng)下父母首次前來我的新居過年。父親看了院子里栽種的綠色植物,也看了鄰居住戶小院里的一些綠色植物,然后對我說還可以栽一棵爬藤植物。我回答正在考慮呢,只是不想養(yǎng)一棵炮仗花。父親說,也是啊,那爬藤植物一旦開起花來就讓人覺得“太鬧”。
記得那是過完大年之后,我和妻子領父母到大理古城逛逛,沒承想在一條街巷的轉角處,老父親卻在我身后突然停下腳步,并叫住了正低頭朝前走的我,說,回來看看吧,這兒有人在賣金銀花幼苗呢。我回轉身走近看到一位鄉(xiāng)下裝束的老人緊靠墻根抽著嗆人的旱煙(鍋),面前的一塊方型紙板上歪歪扭扭地書寫著“賣金銀花”四個大字,十幾個方便面紙盒里都裝有一棵帶土小綠苗,綠苗邊插著一根竹簽,那長得高一些的小綠苗已開始纏上竹簽了。父親說,你院子里不是正缺一棵爬藤植物么,就種養(yǎng)一棵金銀花吧,不出兩三年,就可以采收金銀花了。我知道金銀花學名為忍冬,各地民間則有忍冬藤、金銀藤、銀花藤、鴛鴦藤等諸多別名,屬多年生纏繞木質藤本,是傳統(tǒng)花卉藥材,《本草綱目》中記載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于是未加思索就聽從了父親的建議,爽快地買下了一苗忍冬藤,回家后在小院里選了一個恰當位置小心翼翼地栽下,同時插了一根竹竿讓其往上攀爬。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每天澆水,天天觀察,盼望它盡快成長開花。鄰居老人見了之后告訴我,植養(yǎng)忍冬藤最好給它搭建一個花架,讓其在高處享受充足的陽光才會枝繁葉茂,也才能采收到更多的金銀花。于是只好花錢做了一個不銹鋼材質的傘狀花架,花架下還添置了石桌石凳。
一般而言,藤本植物大都好養(yǎng)。然而,在護養(yǎng)忍冬藤的過程中,只知一味地澆水和施肥,沒有預防病蟲害的意識,以致差一點把忍冬藤養(yǎng)死了。那是忍冬藤快要長高至傘狀花架時,只見綠色藤尖不再昂挺向上,而是呈現(xiàn)無力下垂,先前鮮綠的葉片開始卷曲。經過一番細細觀察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臨近藤尖的一小段嫩綠枝條上,布滿了不易發(fā)現(xiàn)的芝麻粒般的綠色小蟲。驚愕中急忙用手機拍了照,然后上網“百度”了一番才知道是蚜蟲。此蟲喜歡吸食植物的葉片、嫩莖和花蕾,會導致植物葉片皺縮、卷曲或畸形,嚴重時讓植物的枝葉枯萎甚至整棵死亡。消滅蚜蟲,網上推薦最好的藥物是微生物藥劑“蚜必凈”,于是立馬下單網購。在滅蟲藥物還未到達之前,我只能先用小鑷子小心謹慎地夾除小蚜蟲。此后只要發(fā)現(xiàn)忍冬藤上有蚜蟲,我就立即用“蚜必凈”噴殺,確保忍冬藤免遭蚜蟲危害。而相比起小蚜蟲來,對忍冬具有致命危害的則是咖啡虎天牛。該蟲常見有蜜蜂大小,喜歡蛀食忍冬藤莖干的木質部分,可造成植棵枯死,因此花去不少精力時常觀察忍冬藤的莖干,一旦發(fā)現(xiàn)有咖啡虎天牛光顧,就予以及時滅殺。650D113E-85B5-472A-BDCC-8B6B1914B512
藤也好,花也罷,只要給予它們認真呵護和提供必要的生長發(fā)展條件,總會讓人得到應有的回報。事實是兩三年之后,小院里的這一棵忍冬藤,數(shù)不清的細枝條就已經覆蓋了整個花架。春夏季節(jié),先是花架上忍冬藤盡情抽枝吐葉,一片生機盎然,翠綠有致;然后是萬千白色花朵紛紛開放,引來成天蜂飛蝶舞,淡淡的縷縷清香也隨風飄浮于小院。
面對忍冬藤開出的金銀花,即便過足了賞花之癮,可一旦伸出采摘之手,心中還是多有疑慮。尤其是為了保證更好的藥效而需要采摘欲開未開的花蕾時,心中甚至感到自己是在做一件殘忍之事而有了負罪之感,畢竟每采下一個花蕾,就等于剝奪了一朵花即將現(xiàn)世開放的權利。每每這樣想著的時候,采摘之手自然是有意無意間多有留情,以致可以放過不少花蕾,讓它們靜待而開。而每年花開之后,一棵忍冬藤仿佛大傷一次元氣,木質化的灰褐色主莖都要褪落一層皮。
鄰居老人告訴我,一棵忍冬藤在溫帶的壽命一般最長不超過三十年,要是忍冬藤的接地主莖開始頻繁脫皮,說明這棵忍冬藤開始由“青壯年邁向中老年”了。聽罷此話,感覺說的也是我自己,心中不免有些莫名的感傷。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在小小院落里,每年從忍冬藤上采收到的金銀花,除了自用之外,大都寄送給了遠方的親戚朋友,仿佛意在表明,一棵忍冬藤還被精心養(yǎng)護著,忍冬藤的主人也還在時常掛念著親友。
雖說歲歲年年花相似,但對于小院里一棵忍冬藤每年開放的金銀花,我的感覺總是新奇而又美妙。新奇的是一根根淺綠色柔長枝條上,每個枝節(jié)對生的卵型綠葉,襯托著初開的潔白花朵,兩三日之后則又變成金燦燦的花朵;美妙的是金銀花一律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身于外,貌似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仿佛鴛鴦對舞,令人陶醉不已。這時節(jié),一個人靜坐于花架下的清涼石凳,石桌上放一杯新鮮金銀花茶,雙手展一卷有關唐詩宋詞元曲的線裝書,喧嘩就此消褪了,世界就此安靜了,心境也因此澄明了。
4
小小院落,按愿望養(yǎng)上了樹,養(yǎng)上了竹,養(yǎng)上了藤,但總感覺還應再養(yǎng)點什么。雖然心中有過養(yǎng)點綠菜的念頭,但就是一直猶豫不決,似乎要等待某一個人來促成。
某一天,一位久未聯(lián)系的老熟人突然登門探訪,兩人自是少不了一番高興茶敘。閑聊中這位當年癡迷文學的舊同事對我說,你應該在院子里種點菜,不只是為了吃,而是看著養(yǎng)眼,心安。記得么,當年我們在鄉(xiāng)下教書時,我們不是一起種過許多菜么?除了摘菜吃,我們還時常欣賞綠色蔬菜吟詩作賦呢!
照理說,菜是用來種的,花才是用來養(yǎng)的,可我卻要把菜當花來養(yǎng)了。在已經養(yǎng)著不少竹木的小院里接著養(yǎng)菜,想起來容易,可實施起來難度不小。由于空地土壤都被竹木的發(fā)達根系早已占領了,即便你握緊鋤頭用力開挖,鋤頭往往有如碰到橡膠地面彈跳而起,因而只好慢慢鏟去地表土層,找到盤根錯接的竹木根系,然后用修枝剪將其一一剪斷,接著再往下挖土與松土,最后好不容易才平整出一塊小菜地。而菜地開挖好后,為確保有足夠的陽光照射,還得忍痛剪去一部分遮擋陽光的竹木高枝。諺語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而與谷類農作物相比,瓜果蔬菜則更需要充足的肥料。盡管網上有許多瓜果蔬菜肥料可買,可我還是傾向于用環(huán)保肥,這樣有利于環(huán)保與蔬菜的正常生長。因為我不想看到用現(xiàn)代各種催生肥料,讓蔬菜縮短生長周期而野蠻生長。于是只好駕車一百七十余公里,從老家拉來了一些發(fā)酵好的干羊糞,給一塊小菜地下足了環(huán)保肥料。
面對一塊可以種菜的小菜地,即便不是一個農夫,欣喜之情也是難以言表的。而問題也隨之即來:菜地面積有限,種什么綠菜為好呢?
回顧自己數(shù)十年來的每日午餐與晚餐,可以說幾乎離不開綠色湯菜,而綠色湯菜則幾乎被四季不斷的青菜和白菜所統(tǒng)領。想到這一事實,心中也就明朗了,即最好的綠菜就是青菜和白菜。于是在網上選購了優(yōu)質青菜白菜種子,開春之后將其撒到小菜地的一個角落,之后就是每天早晚澆一次水。十天之后,菜苗仿佛一枚枚綠針從泥土中鉆出,不久便紛紛伸展出兩片對稱的小葉片。慢慢觀察和欣賞這一變化過程,讓人充滿好奇與驚奇。不知不覺間,青菜白菜秧苗已長至一拃高時,就必須移苗到菜地里進行單株栽植了,株與株之間亦不低于一拃長為好。接下來,除了施足肥料之外,也是每天早晚澆一次水。不出一個月,一棵又一棵青菜白菜就會盡情伸展出綠色大葉片,植株間的空間也很快被綠油油的菜葉所擠占。至此,一塊小菜地,已經被一片鮮綠遮蓋得嚴嚴實實,讓你再也見不到泥土的模樣了。這時候的澆菜水,也不再是一瓢又一瓢地對株澆根,而是變成一瓢又一瓢地潑灑菜葉。看著清亮的水珠在菜葉上跳動或滾動,你甚至不難感受到青菜和白菜此時的自在與愉悅,進而深深感染作為種菜與養(yǎng)菜者的你也隨之開心與快樂……
為了種好難得的一塊小菜地,自然少不了肥料的源源供給。為此,除了一年半載回鄉(xiāng)下拉一些農家肥外,我甚至在小院的一個角落里,常年圈養(yǎng)幾只土雞,不斷獲取菜地必須的糞肥。讓人意外的是,幾只大活雞每次見我走近菜地欣賞綠菜時便開始急躁待食,照例需要人采取一些綠菜予以犒賞安撫。以至一年下來,雞吃過的菜葉絕對超過人吃過的菜葉。
對我而言,在小院里種一塊小菜地,說白了不只是種菜,更多的是養(yǎng)菜,更主要的是為了看菜,從而充分享受綠菜給人帶來的愉悅與澄明。以至家里人每次摘菜做湯時,我都要叮囑一棵青菜或白菜一次只能摘三四片菜葉,否則這棵綠菜就要受到傷害了,讓我看見了心情會不好過。
正是我的時常叮囑,弄得妻子每次走進小菜地摘菜時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出差錯讓綠菜受到傷害而受到指責,畢竟小菜地是我一直負責侍弄的。家里人都說,我哪里是在種菜,簡直是在養(yǎng)菜,寧可看著一棵又一棵青菜白菜慢慢長高長老開花結籽,也不大愿意看到一棵又一棵青菜白菜被早早消滅做成一碗又一碗綠菜湯。
然而,對于年年種植青菜白菜的我來說,心情也不是沒有過矛盾。那些被我傾心守護欣賞的青菜白菜,它們最終開花結籽最后枯萎而死的過程,我的心情總免不了有沉重之感。至少在我將它們一一剪成寸段埋進土地作為肥料時,我是深感遺憾的。畢竟相比于小院里的綠色竹木與忍冬,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的青菜和白菜,其生命歷程也真是太短暫了。而正是這種遺憾與惋惜,又促使我始終樂此不疲地年年種植青菜和白菜,一直堅守著我在小小院落里的養(yǎng)菜歲月。
“家居閑暇厭長日,欲看年華上菜莖。”這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轍在其《種菜》一詩中表達超然心態(tài)的淡雅詩句。在我看來,與其說蘇轍是在種菜之后寫下《種菜》一詩,不如說蘇轍是在養(yǎng)菜之后才能寫出《種菜》一詩更貼切。畢竟要讓一棵菜歷經不少時日長出“菜莖”來,菜地的主人就必須提早放棄對這棵菜的口腹之欲,故而內心才能真正失之泰然,即便年華將去,身體開始走向衰老,但看到菜莖直立,看著莖上花開,還有什么更多的憂思呢?
其實,人生在世,當我們在努力做著所謂有目的和有意義的許多事情之外,倘若堅持做一點被他人看來無意思也無意義,可對自己來說卻能求取內心安定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幸運,而很有可能是一種福分。至少對我而言,便是如此。650D113E-85B5-472A-BDCC-8B6B1914B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