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權
大理鶴慶籍白族青年女作家劉永松的長篇新著《牧鶴的女人》(中國書籍出版社2022年1月北京版),是一部專門反映大理地區山村白族婦女,為追求人生的價值、愛情和幸福,與封建禮教、舊的習慣勢力做斗爭,歷經人生的風雨坎坷,不屈不撓,自尊自強,為社會做出自己貢獻的命運史,也是一部真實、生動呈現邊遠山區白族青年婦女勵志成長的青春之歌。
這部作品,以鶴慶縣的一個邊遠、封閉的白族小山村的生活為背景。那兒綠水青山,風光如畫。龍潭、草海、溪流、魚蝦、野鴨、丹頂鶴、蘆葦、山茶、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以及原生態的民歌、傳說和傳統美食等,使這里成為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但也比較封閉,作品中的兩個女主人公詩鶴和鐵男,在她們初、高中畢業前都沒出過縣城,連近在咫尺的洱海也沒去過。就是在已經改革開放后的20年前,“重男輕女”的舊的習慣勢力還成為婦女身上的無形枷鎖?!叭€鶴慶婆,當作騾子馱”,既是鶴慶婦女吃苦耐勞品性的表述,也是把婦女當作牲口使用的反映,剝奪了婦女上學的權利和追求愛情、幸福,實現人生價值的自由。這是由于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封建禮教成為意識形態的統治思想造成的惡果。白族這樣比較開放的民族,在吸收漢文化精華的同時,也吸收了封建禮教中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思想,一些人家把女孩當成賠錢貨,單純勞動力,不讓她們上學,不允許在愛情上追求自由幸福。新中國成立后,特別在新時代,白族婦女大多得到了解放,各種人才應運而生,實現了她們的人生價值,還出現了不少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專家,像文藝界就有楊麗萍、景宜這樣出類拔萃的文藝家。但在有的邊遠山區的白族婦女,特別是一些貧困、封閉、落后地方的其他少數民族婦女,也沒有完全獲得真正的解放。甚至出現了被拐賣、當成生育的機器、受盡了侮辱和折磨。豐縣被鎖女孩“小花梅”的悲慘人生,絕不是個別現象。因此,在文學創作上提倡魯迅的批判精神和重視反封建思想題材的創作,仍有必要,并沒有過時。
關注婦女的真正解放和她們的成長,實現她們的人生價值,以溫暖的情懷擁抱世界,塑造自尊自強,敢愛敢恨,反對封建禮教的婦女形象,成為白族青年女作家劉永松在創作上的一個特色。她過去創作的小說集《大學·拾夢》、長篇小說《人生坐標》等,都是這方面題材的書寫。而《牧鶴的女人》這部作品的主題思想和藝術表現,又有新的開拓,更具有文學的價值和積極的現實意義。
這部長篇小說,作家傾力塑造的兩個女主人公詩鶴和鐵男,就生活在白族山村的典型環境中。鶴慶優美的大自然、白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勤勞、善良、進取的民族品性,哺育和培養了這兩個親如兄弟的女性。使她倆品性聰慧,有著天生的藝術愛好,助人為樂,好學上進,從小都懷有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的愿望。詩鶴的爺爺就是土生土長的白族民間藝術家,他在山鄉傳承著白族的傳統文化,民歌、傳說、詩詞歌賦,爛熟于心,山村民居照壁上的山水、蟲魚、梅、竹、蘭圖畫呈現出他的藝術功底。他給孫女取名詩鶴,也充滿了濃郁的文氣和地理風味。爺爺教詩鶴畫畫,背誦古典詩詞。唐詩宋詞,甚至李清照的詞,詩鶴從小都學了不少,畫畫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她的人物畫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山水花鳥畫,充滿了特別的靈氣。她又用這些詩詞來鼓勵鐵男上進。為抗爭重男輕女的舊習俗,她倆也以兄相稱,對阻礙她倆的封建禮教和習慣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抗和斗爭。
生長在具有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和美好自然環境的兩位白族姑娘詩鶴、鐵男,作家是把她倆當成美的化身來塑造的。她們不僅長得漂亮,而且有追求美、熱愛美、充滿愛心的美好情懷。她倆熱愛美麗故鄉的一山一水,熱愛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在詩鶴、鐵男眼中,故鄉草海的美,讓她們“每個毛孔都伸展開來,草海的水清澈透亮、柔軟細膩,望著那泛著細波的水面,心里就像被春風的手撫過,一點一點變得溫柔起來?!贝笞匀坏拿琅c追求美的少女的心靈,就這樣相融一體,美美與共,難以忘懷。又如草海的野鴨、丹頂鶴,在水里悠閑地踱著步,更添草海的生機。丹頂鶴的水上“芭蕾舞”,野鴨鉆進濃密翠綠的葦叢摘下美麗的海菜花,“獻給舞出一海春色的丹頂鶴?!惫枢l草海的大自然的生態美,讓兩位美麗的少女,“忘卻所有的煩惱”,詩鶴禁不住背誦起陸游的一首哀婉的愛情詩“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又讓她想起自己的許多身世,激發出熱愛美好生活的心思。詩鶴的名字,寄托著民間文藝家爺爺對她的希望,也成為她熱愛故鄉、熱愛生活的象征。哪怕她一身風雨坎坷,但只要有機會,就會到美好的天地中去感受故鄉的美麗,接受白族民間文化的哺育。鐵男在第一次高考失敗后,詩鶴為了讓她忘記煩惱,鼓勵她重新樹立起信心,還特別邀約鐵男去看洱海。她們沉浸在“好藍的天,好藍的水”的故鄉海中,心胸頓覺開闊,美好的靈感讓她倆詩興大發,贊美起家鄉的風花雪月,也讓鐵男的心里升起了希望的曙光,她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沖破老師和家庭為她高考設置的樊籠,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去復讀文科,終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和理想的專業,為她走出山村,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打下了基礎。有愛,就有希望。愛,也成為她倆戰勝封建禮教,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力量。特別是詩鶴,她在禮教的重壓下,終于挺直了腰桿,和自己的愛人走在了一起,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作家以犀利的目光和敏銳的思想,把兩位女性對抗封建禮教、落后的傳統勢力的斗爭,作為這部作品的重點,濃墨重彩,通過人物曲折的命運,充分描寫了她們在層層重壓下,為追求愛情的自由、幸福和實現人生的價值所做的抗爭,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寫出了一部特殊環境里,在反抗封建習慣勢力的斗爭中,白族女性成長的命運史,唱響了一曲婦女解放,實現人生價值的青春勵志之歌。小說中的鐵男,生長在一個有七姊妹的環境中,父母相對開明,雖然父母也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想要個男孩,但生了七個都是女孩,也就死心了,還把她們稱為七仙女。因為鐵男的性格風風火火,女孩當男孩,就有了鐵男的名字,又一直供她上學,第一次考大學落榜,還允許她復讀。加上詩鶴兄的幫助,幾經曲折,她終于考上大學,成了一名畫家。而書中詩鶴的命運卻有更多的磨難,帶有悲壯的色彩。她長得漂亮,人又聰明,在爺爺的熏染下,畫畫、寫詩是她的特長。雖然父親不允許她上學,但在爺爺的保護下,還是走進了學堂,由于出眾的長相,成為班上白馬王子金鵬和許多男孩追求的對象。但由于只是語文成績好,數學成績差,特別在爺爺去世后,他阿爹就勒令她退學,回家勞動。她不從就被打得遍體鱗傷,就這樣在父親的威逼下輟學。他的父親就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化身,母親雖受盡父親禮教的打壓,甚至連白族婦女普遍都可以對調子的風俗,也不允許她參加。她不僅甘為女卑地位,還成為禮教的幫兇,與丈夫一起用封建禮教嚴管女兒。詩鶴輟學后,她還想一邊勞動,一邊繼續學習繪畫學習詩歌。但爺爺逝世再也沒人支持保護了,連寫詩畫畫的這點權利也被剝奪。她忍受不住父母的權威打壓,被迫到外打工,才十八九歲,就經歷了日夜辛勞、誤嫁、生兒育女、離婚、被父母更加嚴厲地辱罵、打壓折磨等悲劇性的生活。但她以倔強的性格,不斷抗爭,不甘就此沉淪,深夜偷偷地在扇子上畫畫寫詩,尋找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出路,終于發揮其寫詩畫畫的特長,她創作的扇畫獲得市場。15元一把的扇畫,在集市很快被搶光,不少小伙、姑娘上門訂扇畫,作為訂情物。詩鶴通過她的努力,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名聲傳遍山鄉,人們把她當成爺爺的化身,誰家新房落成,都請她畫照壁、題詩。一到春節,排著隊請她寫春聯。詩鶴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在家中也有了尊嚴。然而,作家有著更深的思考,要塑造出一個敢于反抗封建禮教,真正獲得婦女解放,為社會作出貢獻的新時代婦女形象。因此,小說并沒有在詩鶴成為山村畫家后落筆,而是通過詩鶴對愛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抗爭,進一步揭露封建禮教和舊習慣勢力的強大。在強大的習慣勢力面前來塑造詩鶴堅強的性格,謳歌她為實現婦女的真正解放,敢于反抗,決不后退的斗爭精神。在情節結構上,插入當年追求她的金鵬,大學畢業后,為改變山鄉落后面貌,放棄在省城當干部的機會,重返故鄉當一名村干部,貢獻青春和力量。他美好的情懷,也表現在對美麗能干的詩鶴的追求,雖然人非昨天,但仍然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愛人,再次向詩鶴發出了愛的信號,特別是他敢于挑戰傳統舊習俗,不管詩鶴是帶著兩個孩子的的寡婦,更置那些閑言惡語不顧,要和詩鶴結婚。就這樣終于喚醒詩鶴對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追求的愛心。那些侮辱惡語,如刀劍,她沒屈服;金鵬母親以死威逼,她沒后退。最后吃人的禮教,沒有吃掉詩鶴,而吃掉了禮教的化身。面對金鵬母親之死,她后退了嗎?她雖然萬分悲痛,但更恨吃人的封建禮教。她和金鵬相約在河邊,擦干眼淚,緊緊相擁,身心相融,月光如水,“深情地長吻,然后手拉著手,決定離開這個傷心地……”但河邊一只詩鶴的鞋子,又使家人認為她殉情而死,還用遺物建了詩鶴的一座衣冠冢。小說似乎可以結尾了。5DBC032F-E675-46A5-9F22-9A9C0C1B8A7B
詩鶴被禮教吃了嗎?這樣的悲劇,自然讓我們反思,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那吃人的封建禮教,滲透到四面八方,少數民族地區也不例外,作品的批判意義顯而易見。但這樣寫,就無法呈現作品人物勵志成長的主題思想。而這點正是作家要深入挖掘題材深度做的努力。
于是,在結構上,作品加了一節“尾聲”。
小說的尾聲,已是畫家的鐵男,走進一座高山寺廟改成的學校,那是培養出了不少山村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學校。學校的校長就是金鵬。詩鶴的女兒靈婉從這里畢業考上大學,大三了也來這里支教。而鐵男面對的那個女教師,“就是化成灰了”也認得出她是誰。這是一個光明的尾巴,但并非多余。它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詩鶴敢于抗爭命運,自尊自強,堅強性格的體現。正是這樣,人物的成長史,才算真正完成。這是作家在小說衣冠冢一節沒有詳寫留下的一個伏筆。
思想,是一部長篇小說的靈魂。但真正的文學作品,思想只能通過作品的人物、情節和審美品位自然地流露出來。女作家本人從鶴慶的山村走出,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女作家、女評論家,她的成長和事業上的成功經歷,自然就有她切身的感悟和更深入廣泛的思考。她把這些感悟、思考,通過鮮活的人物形象呈現出來,思想就由抽象轉化為形象,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美好思想的洗禮。因此,這部作品,也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具有較高文學價值和審美品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有一個好看的少數民族女性成長勵志的故事。古今中外文學經典《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復活》《巴黎圣母院》《林海雪原》等證明:任何優秀的長篇小說都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劉永松這部長篇通過白族女性詩鶴、鐵男的成長史,在她們風雨坎坷的人生命運中來結構故事情節,人物命運曲折,也就留下了小說一個又一個的扣子,一個又一個解扣的故事和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情節,從而達到了小說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二是作家為塑造出勵志的青春人物,少數民族婦女的典型形象,敢于直面現實,干預生活,不回避矛盾,讓人物在各種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呈現出她們的性格特點。讓人物在矛盾沖突中逐步成長。詩鶴命運成長中的矛盾,不僅有她和家庭代表封建禮教父母親的矛盾,更有如何沖破社會上強大的習慣勢力形成的一堵堵鐵墻的矛盾,還有克服、化解因年輕幼稚結出的苦果。在這一個又一個的矛盾沖突面前,一個只有20多歲的山村白族婦女,她經歷了屈從、思考和奮起、敢于挑戰,并在抗爭中成長起來的過程,這就寫出了一個真實可信的成長中的人物形象。
三是作家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來塑造人物,敘述故事,營造出一個環境優美,人物形象性格鮮明,文化內蘊深厚的小說天地。劉永松作為從大理本土走出的新一代白族學者型女作家,非常熟悉大理,特別是故鄉鶴慶的山山水水、民族風情,已深入靈魂,她的創作傳承著白族文化和歷代白族作家的優秀傳統。同時她還以開闊的視野,開放的胸懷,吸收古今中外文藝經典的藝術營養,使之不僅在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當代文藝批評卓有成就,在文學創作上也涉獵各個文藝領域,散文、詩歌、小說、報告文學、文藝評論,成果豐碩。在這部小說的創作上,她就能得心應手地把各種文體的表現手法,運用其中。她在結構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細節的真實描寫上,都顯示了傳統現實主義小說藝術的生命力。但又恰當運用了多種文體的藝術手法,即“跨文體”的藝術方法,來書寫這部長篇,從而大大提升了小說的審美品位。在環境和場景的描寫上,用優美的散文筆法寫景抒情,如故鄉的草海、白族人的母親湖洱海、石寶山的日出,在作者筆下的生態美、人文美,如詩如畫,形神兼備,達到景美、情美、情景交融、人物美的效果。為表現人物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人物的觸景生情,還不時插入符合人物個性的抒情詩,用詩意美來表現人物的心靈美。又如詩鶴約著鐵男第一次游洱海,面對優美的洱海、蒼山和藍天白云,引發二位少女天真浪漫的詩情,在詩鶴提議下,分別寫了《風花雪月》和《蒼山雪》的抒情詩,讓其置身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蒼洱環境中,堅定了她們追求美好人生的信心,也使小說憑添了詩畫的境界。同時,在這部書中,還根據塑造人物的藝術要求,在不少章節,插入鶴慶來歷的民間故事、蒼山洱海望夫云的傳說,還大量運用優秀的古典詩詞和白族民歌來表現人物在不同環境中的思想感情,也增強了這部長篇的文化內蘊和審美價值。作品通過這些人物,反映了文化大理,生態大理、美麗大理、神奇大理的美好形象。
四是這部長篇的語言形象、生動、干凈、優美、精煉,顯示了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作品的閱讀魅力。我想這也是作為大學教師的作家,在教學崗位上修煉出的語言功夫,讀這部作品,我忘不了它的語言帶來的美的感受,書中描寫語言的形象美,敘述語言的簡潔精煉美,人物語言的生動美,可以說是真正體現了文學作品是語言藝術的特性。例如,作家描寫大理干凈的藍天,只用了一句話:“天空藍得像嬰兒的眼睛,沒有一絲雜質?!闭媸浅鋈艘馔?,新穎而形象。用嬰兒的眼睛,來比喻藍天的干凈,我是第一次看到,大概這是做過母親的作家的特別感受,才有這樣特別新穎的比喻。又如寫封建禮教和舊傳統習慣勢力的強大,作家也有神來之筆:“世俗的一粒塵塊,落在一個人的頭上,就變成了一座大山……”非常新穎,也很形象生動。就連作品中兩個女主人公的名字,詩鶴、鐵男,其實也含有象征意義。詩鶴牧鶴,鶴牧女人,鶴美人美,美麗的女人,只要有美好的追求,必有美好的明天。鐵男,女兒如男,必頂半邊天。還有人物語言的性格化和形象生動,也讓人難忘,當詩鶴和金鵬決定結婚的消息傳出,那些受封建禮教支配的阿嫫,辱罵詩鶴的各種惡語,傾盆而來,非常生動地表現了她們用封建禮教吃人,又被封建禮教吃的可惡可憎又可憐的丑惡形象。語言即人,作為人學的小說,在這部長篇小說中充分顯示了人學語言的藝術力量,也是這部小說得以成功的一個原因。
當然,一部優秀的小說,也很難做到十全十美,這部小說在描寫人物成長命運走向的過程中,前后也有一些疏漏,如更仔細一點,刪掉一個細節或一句話,就比較完美了。作為長篇,對金鵬、詩鶴辦學實現人生價值,似乎也稍顯簡單了點,如能展現一兩個小故事,也許人物會更豐滿。小說寫到詩鶴考不上初中,似乎不合情理。因為作為義務教育,小升初,是不用考試的。但《牧鶴的女人》帶給我們思想和藝術上美的浸潤,已足以證明這部作品的優秀了。何必求全責備呢?
編輯手記:
大理鶴慶籍白族青年女作家劉永松的長篇新著《牧鶴的女人》于近期出版,這是一部專門反映大理地區山村白族婦女,為追求人生的價值、愛情和幸福,歷經人生的風雨坎坷,不屈不撓,自尊自強的命運抗爭史,真實、生動地呈現了邊遠山區白族青年婦女勵志成長的青春之歌。作者從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藝術手法、語言特色四個方面分析了小說的特色,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對于我們更好的閱讀和理解《牧鶴的女人》這部長篇小說提供了指引。5DBC032F-E675-46A5-9F22-9A9C0C1B8A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