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帥
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痛點解決史。一萬多年前,早期人類發現了馴養動物和種植谷物的奧秘,食不果腹的局面慢慢改善;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從紐科門蒸汽機、珍妮紡紗機到單動式蒸汽機的發明推動了生產力的飛速提高;21世紀快遞外賣的出現,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發現痛點并提出解決方案的人,總能為自己創造最好的機會,并推動世界的發展。
改革開放后,在“前店后廠”的模式發展中,我國形成出口導向型經濟,市場主要面向國外,經濟飛速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出口對于我國國力的提升、經濟總量的快速擴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國成為“世界工廠”,一批批外貿人前赴后繼,成為大浪中的弄潮兒。
世界不斷變化,挑戰與機遇并存。貿易壁壘、匯率變動、海運費上漲、原材料漲價、封城停工……問題接二連三,外貿人如何應對挑戰,抓住客戶痛點,一舉拿下訂單?
韓國貿易商A,主要從韓國生產商拿貨出口到世界各地。同類型的產品,中國也有生產廠家,A會經常尋找中國新供應商,但困擾A的,是他很難把控新供應商的資質信用條件,第一次合作總是戰戰兢兢。中國供應商B跟韓國貿易商A有業務往來,固定供應某一產品。了解到A的困擾后,B主動通過國內查詢資質信用的網站等途徑幫助A調查新供應商背景,長此以往,A增加了對B的信任感,雙方始終保持良好合作。一般情況下,競爭對手相遇,價優者勝,但是有溫度、有內容的客情關系能在某些情況下彌補價格差。
澳大利亞貿易商C是數據用戶,與環球慧思合作前,通過第三方公司與某集團下屬公司D一直保持合作。C直接供應原材料產品給D, D直接付款給C,問題在于C與D沒有直接聯系。C一直想直接與D建立聯系,但D是大型企業,C苦于沒有渠道,很難找到負責人。我們通過相關途徑找到D采購部員工,經過層層引薦找到了此產品的具體負責人,由此打動了C,并順利建立了合作關系。優秀的垂釣者不急于拋竿上魚,也不會破壞規則竭澤而漁,而是耐心打窩誘魚,那么后面就有很大可能連桿上魚,盆滿缽滿。
突尼斯買家E一直從中國采購某產品,產品價格起起伏伏,一段時間內中國產品的價格不具備優勢。E的中國供應商F通過數據分析了解到:此產品在印度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商和貿易商。通過努力,F聯系上印度排名靠前的供應商并推薦給E,促成了印度供應商和突尼斯買家的合作,并因此收到了來自印度供應商的傭金。很多產品國際產能分散,出口窗口期因價格變動而打開或關閉,當中國的產品無價格優勢時,并不意味著機會就消失。應放眼全球,把握機遇。
中國供應商G了解到阿聯酋買家H每月固定采購某一產品,為中等規模買家,通過郵件、電話以及在線聊天方式給H報價,一直杳無音信,已讀不回。銷售業務員并未放棄,一旦有價格和市場行情的變動,堅持給客戶分享。努力堅持兩年多,客戶終于有了動靜,第一次主動詢價,并最終達成合作。究其原因,H一直從日本和韓國采購產品,刻板印象讓他認為中國產品的質量一直都不過關。這一段時間日本和韓國的產品供應出現了緊張情況,H想找到臨時替代供應商。因為G的堅持不懈,H有些許感動,第一時間想到他,于是決定下一個柜子的試訂單,檢驗一下質量。我們有理由相信,客戶最終會被產品質量說服,持續下訂單。
作為外貿銷售,我們總是戲稱自己“操著賣飛機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心里知道。海運費隨著疫情暴漲,原材料價格猛漲,有單沒貨,有貨沒艙,有艙托班,托班甩柜,客戶得罪。外貿人已經被培養出了異于常人的韌性。
我們一直在談論客戶的痛點,同時也不要忽視自己的痛點。例如,環保政策收緊的時候,一批化工企業倒閉關停,產品范圍廣的企業抗風險能力要比只做一個或幾個產品的企業更強。一位美國客戶深耕大宗化工產品數十年,疫情來臨后,預判農產品需求增長,拿出資源布局,兩年過去,客戶已經做出了不俗的業績。努力拓寬自己的賽道,避免在暴風雨來臨時陷入“走獨木橋”的境地,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實現彎道超車。
市場行情變化多端,產品價格起起伏伏。產品價格猛漲的時候,往往是生意較好的時候,買家總是愿意買漲不買跌。這種情況下,一些貿易商會遇到有單沒貨的局面。有些企業預判市場行情,提前低價囤貨,賺取豐厚利潤。這就要求部分企業提高市場行情分析和把控能力,贏得商機。抓住客戶痛點和自身痛點,提供優質的服務解決方案,自然而然會激發出客戶的需求欲望。筆者認為,要把售后服務的工作拿到售前來做,好的態度貫穿始終,選對方向并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或早或晚會有好的結果。世界格局變幻莫測,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